編者按:“大時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喚大胸懷。”黨的十八大以來,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胸懷“國之大者”,踔厲奮發,變革性實踐、突破性進展、標志性成果在中華大地不斷涌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變為現實。為立體展現各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央廣網特別策劃推出《大時代》系列主題報道,邀您和我們一起走進城市深處,感受十年巨變,看各地不負偉大時代、筑夢追夢繪就的壯美畫卷。
央廣網長沙8月27日消息子夜,解放西路車水馬龍,黃興南路人頭攢動。兩條路交會處,正是長沙最繁華的鬧市——五一商圈。火宮殿、文和友、小龍蝦、臭豆腐……當霓虹燈亮起,一幅煙火氣十足而又絢爛多姿的夜生活圖景瞬間打開。
山水洲城,大美長沙(央廣網發 長沙發布供圖)
沒有哪座城市像長沙一樣,將“網紅”軟文化打造成城市發展的硬實力。事實上,長沙“網紅”背后,底氣十足。
近十年,長沙連續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屢屢上榜全國十大熱門旅游城市、十大網紅城市,其工程機械產業集群總產值更是一直穩居全國第一……
這座千年古城,正煥發勃勃生機。
獨領風騷,硬核智造助力中部崛起
長沙被譽為“中國工程機械之都”,提起中國工程機械制造,必然要提起長沙。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11月、2020年9月先后兩次到長沙考察。總書記強調,自主創新是企業的生命,是企業爬坡過坎、發展壯大的根本。關鍵核心技術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要堅定不移把制造業和實體經濟做強做優做大。
長沙牢記殷殷囑托,瞄準國家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工程機械產業,攻堅克難,高歌猛進,目前已躍居成為世界第三大工程機械產業集聚地。
“這些年,在迪拜塔、港珠澳大橋、北京大興機場、中國‘天眼’等超級工程中,都有長沙工程機械產品大顯身手。”長沙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提起長沙制造的成績如數家珍。
智能化無人車間,機械臂在自動操作(央廣網發 梁山 攝)
繼三一集團落戶長沙后,中聯重科、山河智能接踵而來,初心目標都是懷揣實業報國夢想,對標世界一流企業,心無旁騖創新創造,打造行業一流產品。先行者的崛起,像一個個動力強勁的高鐵車頭,拉動長沙工程機械以超常規速度奔跑,并吸引相關企業紛至沓來。
“除了長沙,哪兒也不去!”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飛香回憶起當年尋找制造基地時直言,“放眼全國,沒有哪一個地方能像湖南這樣,工程機械產業集群優勢如此明顯,既有地上的,又有地下的;既有天上的,又有海上的。”
國產首臺16米級盾構機“京華號”在長沙下線(央廣網發 長沙市工信局供圖)
如何讓“國之重器”高質量發展,企業在創新,長沙市委、市政府也一直在探索。
2012年,長沙市發布了工業經濟運行工作指導意見、工業產業促進與投資工作、裝備產業發展等14個指導意見。2014年,長沙發布《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明確“在全市重點工業領域實現工業機器人規模化應用”。2015年,長沙率先在全國發布《長沙智能制造三年(2015-2018年)行動計劃》之后,又緊鑼密鼓陸續推出了多個關于推動智能制造的行動計劃和實施方案。
山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是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過的企業。近些年,山河智能在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方面加大科技攻關力度,在工程機械高性能液壓馬達、主閥、減速器和液壓鑿巖機控制閥等核心零部件研發、生產領域接連取得突破。“2021年,山河智能專利申報數量同比增長142%。”該公司董事長何清華說。
久久為功,長沙工程機械產業不斷實現新突破。現在的長沙工程機械制造,支撐“大塊頭”的不僅有優質的合金材料,還有大量最新的高科技,操作更加柔軟靈活,“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吸引了全球目光。
2022年6月,英國《國際建設》雜志發布2022年度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排行榜,中國10家企業上榜,其中長沙占據4席。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席卷全球,長沙市委、市政府敏銳抓住“互聯網+”行動計劃等重大機遇,2015年在全國率先發布智能制造相關行動計劃與實施方案,推動智能制造擴面、深耕與融合。
2021年,長沙6家企業獲評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數量居全國第一;9個場景獲評國家級智能制造優秀場景,數量居全國第三。同年5月,住建部、工信部聯合發文,長沙成為全國首批“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和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城市”,成為國內唯一集齊了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四塊國家級牌照的城市。
以智慧工廠、自動駕駛、智能網聯為代表的新興應用場景,也助力長沙“智造之都”聲名鵲起。
8月18日,第23屆長沙智能制造裝備博覽會舉行(央廣網發 長沙市委網信辦供圖)
相關數據顯示:長沙市規模工業增加值從2012年的2000多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3000多億元;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從2012年的2000余家,增長到2021年的近3000家。
“網紅”長紅,密碼藏在繡花般的管理細節中
“總要去趟長沙吧,吹吹湘江的晚風,逛逛浪漫的五一廣場,喝一杯茶顏悅色,感受星城的煙火仲夏夜……”
來到長沙,大街小巷景點堂館人流如潮。
岳麓山景區凌晨3時開放,上山看日出的游客站滿了朝陽一面的山頭。旭日在遠處的天際和成千上萬手機、相機取景框中冉冉升起,歡呼聲與林間鳥雀齊飛,人與自然構成一幅和美壯麗的畫面。
岳麓山上看日出 (央廣網發 梁山 攝)
進入夏季,網上一個話題火了:“全國一半的人都跑來長沙了嗎?”調侃“岳麓山被踩矮了2厘米”。
麓山景區管理處馬上引經據典論證了山沒有被踩矮,鼓勵游客放心來踩。這一本正經賣萌互動的“官宣”,吸引了更多游客不遠千里萬里前來岳麓山,登頂打卡“放心踩”。
五一商圈以黃興雕像為坐標,東南西北四向匯集了20多條商業街、2萬多戶商家,吃喝玩樂購形成了業態集中、場景豐富的“15分鐘消費圈”,成為外地游客來長沙必去的打卡點。
一大批現象級的新消費網紅品牌落戶這里。高峰期,吃小龍蝦排隊得等成百上千桌,屬于稀松平常的事。外地人不敢相信,服務人員便會和聲細語地推薦他們到附近商圈逛一逛。等玩得不亦樂乎回來,還有可能要在店門前的長凳上休息一小陣,才能聽到那富有韻味的喊號入席。
瀏陽煙花與杜甫江閣(央廣網發 譚宇辰 攝)
橘子洲的焰火晚會是長沙的一張文旅名片,不少游客慕名而來。煙花燃放時,湘江兩岸人山人海。無論天晴下雨,觀看者熱情不減,隨著本地產瀏陽煙花沖天而起,天空閃現不同場景的造型圖案,喝彩聲、吶喊聲此起彼伏,拍照曬朋友圈成了許多人看煙花秀的“標配”流程。
橘子洲的焰火晚會始于2010年,每逢周末舉辦,近年來調整為逢重大節慶日燃放。為保障這一長期保留項目的安全,長沙市公安局進行了無數次實地踏勘和安保預演,制定各類安保方案加起來近400頁。
“網紅都市”的密碼,就藏在經營管理無處不在的細節里。
為持續打造“網紅都市”的知名度、美譽度,營造更好的“國際范”,提升游客體驗感,讓游客慕名而來滿意而去,來了還想來,長沙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推進文化旅游融合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長沙市建設國際文化創意中心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等綜合性政策文件,設立文化創意產業引導資金1.2億元、文化和旅游消費專項1億元。2021年全市文化和旅游專項支出12.4億元,同比增長7.6%。
長沙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長沙市文化旅游廣電局黨組書記、局長郭潤葵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紅色旅游是長沙一大特色,除了橘子洲,還有岳麓山、秋收起義紀念館、雷鋒紀念館等,越來越多的青年涌入紅色景點。
瀏陽市是長沙下轄的著名革命老區,秋收起義就發生在這里。黨的十八大以來,這里的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金田村是瀏陽市面積最大的村,轄55個村民小組,共1170戶4022人。7月底,記者在這里走訪時遇見了民宿老板李羅益。
九曲瀏陽河 (央廣網發 長沙市文化旅游廣電局供圖)
“芭蕉窩是金田村合并前小村的小組名稱,原來的8戶人家,因為生活艱難陸續搬走了,只剩我和另外兩戶。”李羅益說。
近年來,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農村成了“香餑餑”,農村面貌和農民生活以看得見摸得著的速度、溫度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李羅益家附近的自然景點成了“網紅”打卡地。在外打工的他回到山村,拆除土磚房,陸續投資240余萬元重建近300平方米的樓房,開起了民宿。
“芭蕉窩”原來搬走的村民又陸續搬回來了。在金田村,李羅益熟悉并數得出名字的民宿有20多家,幾乎家家生意紅火,進入暑期后,更是天天爆滿、一房難求。
村民李羅益拆了土磚屋,建起了三層樓房(央廣網記者 張志誠 攝)
他給記者粗算了一下,旺季的時候,每天純利潤上千元,“一年下來收入還是蠻不錯的,但在村里只能算中上水平,收入高、條件好的還有不少。”
從城市到鄉村,“網紅”長沙已然成為“頂流”長沙。這座城市里,每個人獲得感充盈、幸福感滿滿,成了最好的城市形象代言人。
“煙火氣”集聚,“夜經濟”點燃新活力
“夜經濟”是長沙又一張城市名片。
2022年7月18日,文旅部發布《關于第二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名單的公示》,長沙梅溪湖·梅瀾坊街區和紅星街區榜上有名。此前,長沙的五一商圈、陽光壹佰鳳凰街兩地入選第一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
長沙味、煙火氣、時尚潮、國際范……長沙之夜的美妙,沒有來過的人很難體會。
夜幕下的長沙黃興南路人頭攢動(央廣網記者 張志誠 攝)
長沙人的夜生活于晚8時后漸入佳境。在黃興南路步行街口,隨著紅綠燈變換,這里一年四季車如流水人如潮涌;游客步入街道,鮮有不拿出手機拍上一段短視頻或幾張照片的。有人守在街口,舉起手機癡癡守候對面裸視三維立體顯示巨屏,等待廣告輪換后出現“緣定三生”“長沙”字樣。
說“熱”的感嘆和“嘖嘖”的贊美聲,是這座城市無處不在的音符與和聲。
夜市里,大大小小的墻體顯示屏裝扮著城市夜色,給長沙帶來了不一樣的視覺感受,也增添了城市商業氣息和生活味道。臭豆腐、小龍蝦等特色小吃品宣形象紛紛從巷子里的招牌招貼走出,躍上最繁華地段的巨幅墻體顯示屏。顯著位置廣告的背后,是生意的紅火。
2022年8月5日,在“中國這十年·湖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湖南省委書記張慶偉答記者問時,點贊“以省會長沙為代表的城區夜經濟非常紅火,‘夜觀光’‘夜文娛’‘夜美食’‘夜購物’帶給人們快樂體驗”,并發出“歡迎大家來長沙”的熱情邀請。
省委書記點贊的城區夜經濟,涌現出一大批知名的長沙新消費品牌,年輕人是這波創業的主力軍。如今的長沙,各類新消費品牌如雨后春筍破土而出蓬勃發展,引領國內時尚潮流,也成為城市經濟重要增長極。
家住五一商圈附近的市民徐天舒是位老長沙人,她家幾代人見證了長沙的滄桑和快速崛起。
“特別是近十年,長沙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繁華、越來越宜居、越來越有范,生活在長沙是幸福的。長沙的夜生活,更加讓人留戀。”徐天舒說,她有過無數次去留的糾結,現在為自己“堅守”長沙而自豪。
烈日下,逛“網紅街”的游客仍絡繹不絕(央廣網記者 張志誠 攝)
長沙市文化旅游廣電局提供的數據顯示,“十三五”時期,全市平均每天接待海內外游客逾40萬人次,累計接待游客7.3億多人次,旅游總收入8692億元,文化產業總產值累計突破1萬億元。
長沙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也是一座年輕的城市。2021年,長沙市常住人口突破1000萬,其中15-59歲人口占比68.03%。美團發布的《中國餐飲大數據2021》顯示:10個重點城市中,長沙25歲以下線上餐飲消費群體占比高達32.9%,位列10座城市之首。
越來越多年輕人愛上長沙,在此買房、置業、安家。
愛上長沙,留在長沙,背后是城市和個人廣闊的發展空間。當然,也離不開政策的加持。
近幾年,長沙通過持續升級人才政策體系,優化人才服務平臺,“人才引力”多年穩居全國前十,為長沙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2021年,長沙市人才總量由2017年的110萬增至280萬,中高端人才凈流入率居全國前三。
2022年4月,長沙重磅發布《長沙市爭創國家吸引集聚人才平臺若干政策(試行)》,這是繼2017年發布“長沙人才政策22條”后,推出的人才政策升級版。其中針對綜合資助、購房補貼提出了45條具體措施,推出了26個配套實施辦法,全方位確保人才愿意來、有前途。
豐富的夜生活是年輕人愛上長沙的理由之一(央廣網發 長沙市委網信辦供圖)
今年從北京一重點科研院博士畢業的李嘯,畢業前夕就在長沙買房安家。“長沙的低房價、優厚的人才政策,還有充滿活力的城市氛圍,是吸引我來長沙的原因。”李嘯說。
“長沙人的幸福寫在臉上。”湖湘吟誦傳承人曹琴從瀏陽遷入長沙城區生活了數十年,說起長沙一臉自豪。
百家讀城:
□ 湯素蘭
天上有顆長沙星,地上有座長沙城。
長沙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三千年未曾改名,三千年城池從未遷移。“屈賈之鄉”“楚漢名城”“瀟湘洙泗”都是長沙的別名,也是對長沙的贊譽。作為長沙文脈的岳麓書院,是中國四大書院之一,歷經千年,弦歌不絕,是“經世致用、兼收并蓄、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湖湘文化的主要發源地,涌現出“惟楚有材、于斯為盛”的蓬勃氣象。
長沙是一座紅色之都,近代以來在這片土地上走出了一大批影響中國變革的人物。1925年,而立之年的毛澤東站在橘子洲頭,追憶往事,懷念戰友,寫出了充滿革命浪漫主義精神的《沁園春·長沙》,發出了“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這一仰天長問,表達其“舍我其誰”的歷史擔當。
長沙是一座四季如畫、環境宜居的“山水洲城”。岳麓山不高,但滿山古樹名木,滿山人文風物。湘江穿城而過,江中的橘子洲是由泥沙千萬年沖積而形成的一座綿延十余里的長島。從西向東,山、水、洲、城融為一體。春來滿城新綠,秋日萬山紅遍。清晨到麓山觀日出,沐浴太陽赫赫洪洪荒荒的萬古光芒,月夜登臨天心古閣,朗月清輝下的長沙城,宛若仙境。湘江水四時清澈,你可以在江畔聽漁舟唱晚,看百舸爭流,也可以仿效偉人當年,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長沙還是一座充滿朝氣的青春之城。“夜經濟”是長沙的名片,夜幕降臨,長沙與眾不同的年輕與活力才開始顯現。太平古街、火宮殿、漁人碼頭、茶顏悅色、文和友等網紅點吸引眾多粉絲“打卡”。 湘江兩岸的建筑亮起絢麗的燈火,流光溢彩。在《2022中國城市引力指數報告》中,長沙位居中國城市引力榜第9位。在由年輕人評選的2022熱門宜居城市TOP20中,長沙名列第一。
長沙是世界“媒體藝術之都”、東亞文化之都。長沙更是一座充滿煙火氣和人間幸福的城市。這座城市包容、新潮、宜居宜業,適合每一位心懷夢想的奮斗者。
長沙,手可摘星辰!
(作者系湖南省文聯副主席、長沙市文聯主席,教授)
總策劃:張軍 于鋒
總監制:伍剛 夏凌云
統籌:陶玉德
記者:張志誠 唐麗麗 歐峰
編審:陳金蓮 王文偉
視頻:張志誠 段晨嘉 韓淑琳 陳焯敏
編輯: 郭長財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