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省湛江市考察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 圖片來源:新華社
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向南輸水的接點站——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大水橋水庫。習近平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把水資源問題考慮進去,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發展節水產業。廣東要把水資源優化配置抓好,加快全面推進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推動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盡早造福廣大人民群眾。
去年8月底,國家水網骨干工程、國家150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正式進入實施階段,標志著困擾粵西地區尤其是雷州半島的水資源短缺問題將得到系統性解決。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建成后,將惠及云浮、陽江、茂名、湛江等粵西4市沿線約1800萬人,有效提升區域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當前,廣東奮力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便是精心做好“水文章”,努力實現民心工程暖民心。
2023年6月28日,航拍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現場。 張佰承攝
打破“十年九旱”困境
瞄準目標 以“水”帶面 促高質量發展
湛江市徐聞縣位于我國大陸的最南端、雷州半島末端,光照充足,常年干旱,地表水系不發達,僅有大水橋水庫這座國家大(二)型水庫,自然調蓄能力弱、豐枯變化大,水資源短缺問題尤為突出。
在湛江市徐聞縣水務局副局長謝蘇培的記憶里,群眾的一句“我的辣椒種在地里,枯萎這么嚴重,辣椒沒希望,我的家庭也沒希望”讓他久久不能忘懷。很長一段時間里,農業灌溉臨時抗旱用水申請成為當地農戶“解渴”的解決方案之一。
“多年來,天氣干旱導致水資源缺乏,往往只能滿足居民生活用水,在農田灌溉用水方面存在很大困難,看著莊稼因缺水枯萎,農民沒有收成、收入減少,我們很是心疼。”大水橋水庫管理處主任邱德明說。
2023年8月,湛江市徐聞縣大水橋水庫工作人員在堤壩巡查。 人民網 王雅蝶攝
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開建的沖鋒號吹響后,徐聞縣第一時間對接該工程建設單位,協調相關部門與鄉鎮,成立工程(徐聞段)協調指揮部,加快構建“系統完備、安全可靠、集約高效、綠色智能、循環通暢、調控有序”的水網規劃格局,為承接西江水引入徐聞做好充分準備,力爭盡早發揮工程效益,提升徐聞縣水安全保障能力。
制圖:實習生 劉盈華
4月10日當天,廣東省水文局工程師李蘭茹為習近平總書記介紹水文國產監測設備的功能和作用、飲用水安全與水資源保障工作等情況。她說:“總書記視察水文國產監測設備,認真查看水庫的水樣,關心水質情況和蓄水情況,讓我深切感受到總書記心系百姓、心系基層的為民情懷,作為一名水文工作者,我更加堅定了做好水文水資源支撐服務工作的信念。”
目前,徐聞縣50%的鄉鎮仍無法滿足灌溉用水,不少農村老百姓只能通過打井來實現用水需求,水資源短缺問題嚴重阻礙徐聞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徐聞縣委書記羅紅霞表示:“總書記特別關心工程建成后對老百姓生活用水和農業灌溉用水的保障情況,堅定了我們加快解決徐聞縣水資源短缺、干旱缺水問題的信心和決心。”
據介紹,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建成后,將進一步保障徐聞縣約30萬城鄉居民的生活用水安全,保障全縣50%的鄉鎮農業生產用水,每年為全縣工業和企業提供用水量達2000萬立方米,有力緩解當地水資源短缺、干旱缺水的局面,從而解決水資源承載能力與經濟發展布局不匹配問題,打破徐聞縣“十年九旱”的困境。“在用水需求得到滿足后,徐聞縣農業發展將迎來更大空間,有助于本地菠蘿、香蕉等農產品全產業鏈提升,助力鄉村振興邁上新臺階。”羅紅霞說。
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現場,工人進行中空錨桿鉆孔作業。 程應軍攝
水資源安全保障對支撐廣東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十分重要。李蘭茹表示,我們將積極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立足本職崗位,堅守水文人的初心和使命,認真做好每一份數據的監測和分析,加快推進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把工程建設與區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建設相結合,全力做好水文水資源支撐服務工作。
堅持技術創新攻克建設難關
首次實現“最深處”引水解“渴”
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是廣東省歷史上引水流量最大、輸水線路最長、建設條件最復雜、總投資最高的跨流域引調水工程,北起云浮市郁南縣西江干流地心村,南至湛江市徐聞縣大水橋水庫,總工期96個月,年增供水量20.79億立方米,輸水線路總長490.33公里,總投資614.56億元。
該工程建設單位廣東粵海粵西供水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代茂表示,工程從西江干流取水通過泵站加壓提水,穿過被譽為“粵西第一高峰”的云開大山,連通10座水庫,調水至雷州半島,面臨種種行業性乃至世界級的困難與挑戰。其中,工程在云開大山隧洞的一段總長約63.33公里,最大埋深約910米,是迄今為止廣東省埋深最大的輸水隧洞。
李代茂表示,開鑿長距離隧洞,是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最需要攻克的難題之一,全長近500公里的輸水線路中,56.62%以上為隧洞,穿行高山、平原、盆地,地形起伏大,地質結構十分復雜。這相當于在侵蝕風化、巖溶、斷裂等遍布的地形中,建設一條巨型“水管”。
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向南輸水的接點站——大水橋水庫溢洪道。 人民網 王雅蝶攝
為解決技術難題,工程建設單位通過組建專家咨詢團隊、成立博士工作站、確定七大課題與21項科研專題、創建勞模創新工作室、聯合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科技攻關、赴國內大型引調水工程學習借鑒先進經驗等一系列舉措,以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和保障,研發多類型掘進設備和超大流量大功率離心泵,確保隧洞安全高效開鑿和建成后的穩定運行。
記者從廣東省水利廳獲悉,為解決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面臨的技術難題,已于去年10月啟動首批超大流量大功率離心泵組關鍵技術研究、復雜水文地質條件下高水壓隧洞圍巖穩定與襯砌結構關鍵技術研究等5項專題研究工作,引進清華大學、武漢大學、哈工大、中國水科院、南京水科院、廣東水科院等國內水利行業高水平科研院所,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和保障。
目前,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設計、監理、施工、管材生產、檢測等43家參建單位已進場,截至7月底,沿線標段共有4523人和592臺大型機械設備進場作業。為更好實現江庫聯網調度,廣東粵海粵西供水有限公司正在探索建立集安全監測、應急保障、運行監控等多位一體的工程智慧運行維護保障體系,確保科學精準開展聯合調度。
多措并舉筑牢粵西地區水安全保障
探索具有廣東特色的“四水四定”路徑
廣東省地處珠江流域下游,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1843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豐富,但時空分布不均,人均占有水資源量區域差距極其懸殊。廣東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基于以上水資源稟賦條件,探索具有廣東特色的“四水四定”路徑,是支撐廣東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
據了解,廣東省水利廳牽頭制定《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助推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和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充分發揮環北廣東工程的戰略牽引作用,以聯網、補網、強鏈為建設重點,著力構筑江、河、湖、庫、渠、塘、池相互貫通,點線面結合的輸水儲水網絡,謀劃長遠解決工程涉及的工程沿線云浮、陽江、茂名、湛江4市區域水資源承載能力與經濟社會發展布局不匹配問題,改善區域自然地理環境,提升生態穩定性,形成引領區域協調發展的核心支撐帶,繪就水土肥美、生態宜居、產業興旺、生活富裕的粵西畫卷。
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萬里碧道”工程,致力于引領形成生態活力濱水經濟帶。人民網 王雅蝶攝
《工作方案》提出加快構建區域一體化水資源配置格局、建設輸水儲水網絡、發展水經濟等8項任務。其中,建設輸水儲水網絡即推進百庫千塘萬池輸水儲水網絡建設是“暢通毛細血管”的一項重點任務,廣東省水利廳已初步提出雷州半島“三橫四縱、三源六片、百庫千塘萬池”總體布局,形成本地水、環北水、鑒江水三源互濟,百庫千塘萬池連通的供水網絡,并繪制百庫千塘萬池儲水網絡“一張圖”,為從根本上解決千百年來雷州半島苦旱問題,支持湛江加快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實現跨越式、高質量發展做好頂層設計。
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取水點——西江干流岸畔的云浮市郁南縣地心村,擔負著為粵西輸送生命之水、發展之水的重要任務。工程開建前,當地基層干部挨家挨戶地拉家常、講政策、消疑慮,積極動員村民支持工程建設。“能參與其中是我們村子的福氣,不僅能解決老百姓的用水問題,更能改善區域水生態環境。”“工程建設惠及千家萬戶,村民個個支持,作為村里的一份子,我沒有理由不支持。”從基層干部到村民,大家擰成一股繩,合力做好“水文章”。
李蘭茹至今記得一次調查經歷。2015年7月,剛入職不久的她前往外地開展水文調查,其間,所搭乘車輛陷入泥地無法動彈,調查組一行前往附近村莊尋求幫助。見到陌生面孔,村民難免有些警惕,當調查組出示工作證表明來意后,村民的態度有了轉變,不僅拿出家中的涼茶和肉粽,還幫忙找人拖車。
近年上游地區生活污水任意排放和養殖場的濫建,導致河流水質污染,當地下游居民生活受到很大影響,廣東水文人的到來,讓他們看到解決飲水問題的希望。這件事給李蘭茹帶來的觸動很大,她說:“水文工作與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做好水文基礎工作,就是為群眾辦實事。”
李蘭茹的足跡與心路,是廣東水利人為民心工程付出的縮影之一。
“未來西江的優質水源能夠流到我們家門口,我們喝水、用水都不用愁了。”“希望工程早日完工,大幅提高農作物有效灌溉面積。”“期待工程建成后,與附近的碧道串聯成新的旅游熱點,帶動鄉村旅游,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正在加緊建設,一幅幅民生畫卷由此鋪展。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