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AV乱码高清专区,国产一级二级在线,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牢記總書記的囑托|“荊”春出發 向“新”而行

2024-03-07 12:18:19  來源:長江云新聞  


[摘要]“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再談“新質生產力”。關于新質生產力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我們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

  ▲3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新華社圖

  “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再談“新質生產力”。關于新質生產力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我們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在湖北廣大干部群眾中引發熱烈反響。

  作為科教大省、工業大省,湖北在高質量發展中勇挑大梁,錨定新型工業化這個主攻方向,統籌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三線并進”,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促進新質生產力加快成長壯大。

  3月6日下午,湖北代表團舉行開放團組會議,代表們深入學習領會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表示要牢記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把握好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精髓要義,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新征程上再建新功。

  01

  各地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本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有選擇地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2024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發展新質生產力 重塑新時代武漢之‘重’”

  全國人大代表 程用文

  “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從而推動發展新質生產力。在這方面,武漢有獨特優勢。目前武漢正全力推進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獲批建設國家實驗室1家、全國重點實驗室21家,在用在建籌建大科學裝置達到10個。”全國人大代表、武漢市市長程用文說。

  去年,武漢經濟發展躍上2萬億元的新臺階,成為中部地區唯一一個GDP超過2萬億元的城市。創新驅動正是武漢躍上2萬億新臺階的第一動力。

  程用文介紹,2023年,武漢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扎實推進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光電子信息、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等五大優勢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超55%,光電子信息產業獨樹一幟,武漢在全國創新版圖中的作用日益凸顯。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武漢正以搶占新領域新賽道為先機,培育新動能塑造新優勢,讓創新成為城市發展的不竭動力和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程用文表示,武漢將聚焦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的“五個功能定位”,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重塑新時代武漢之“重”。

  02

  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

  ——2023年9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時強調

  “以人才策動創新,激活新質生產力”

  全國人大代表 馬新強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關鍵在科技創新,創新的關鍵在投入,投入的重點是人才。”全國人大代表、華工科技黨委書記、董事長馬新強說。

  2022年6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第三次視察光谷,在華工科技子公司華工激光考察時指出,“光電子信息產業是應用廣泛的戰略高技術產業,也是我國有條件率先實現突破的高技術產業。”

  在馬新強看來,要著重做好三類人才隊伍建設:一是具有前瞻性視野、敢于爭先的企業家隊伍;二是胸懷國之大者的科學家和領軍人才隊伍;三是朝氣蓬勃的青年創新人才隊伍。特別是青年創新人才隊伍,他們關系到國家科技發展的未來,建議國家層面能進一步擴大校企聯合培養的工程碩博士比例,國家人才政策、科技政策進一步向青年人才傾斜。

  馬新強認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還要強化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大家奔著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目標,各司其職,發揮各自優勢,推動國貨國用,我們才能將創新這個最大變量轉化成最大增量。”

  03

  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

  ——2024年1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指出

  “追趕跟跑永遠沒有出路,必須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全國人大代表 李少平

  “十多年來,我們硬闖出一條芯片用關鍵材料國產化路徑,不僅全面實現國產替代,還與發達國家企業同臺競技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從光腳追趕躍升為行業領跑。”全國人大代表、湖北三峽實驗室常務副主任、興福電子董事長李少平牢牢記住了“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這句話。

  李少平所在的興福電子從事的正是芯片用超高純濕電子化學品研發和產業化工作。面對國外技術壟斷和封鎖,2008年起就開始研發攻關。

  “在電子級磷酸研發最開始的幾年也是最難的階段,行業門檻高、技術難度大,技術參考和研發儲備全部為零,兩年才建起了第一條生產線,始終無法滿足客戶對磷酸雜質含量低于100ppb(ppb為十億分之一)的需求。”當團隊歷經磨難研發出100ppb級別產品的喜悅時,產品早已無法滿足客戶80ppb的品質需求,當達到80ppb時,客戶要求已經到了50ppb。這讓李少平深刻感受到:“追趕跟跑永遠沒有出路,必須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2021年4月24日,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興發集團3周年之際,興發集團掛牌成立了中部地區首個、全國第二個電子化學品專區。如今,湖北電子化學品專區總產能達到30萬噸/年,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濕電子化學品生產基地。“我們將進一步堅定創新自信、勇攀科技高峰,為未來更高端、更先進制程的‘中國芯’關鍵材料提供安全可靠的供應鏈支撐,將關鍵技術牢牢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李少平說。

  04

  要突出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這個重點,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鞏固傳統產業領先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使江蘇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

  ——2024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中國建造闊步邁向中國智造”

  全國人大代表 高宗余

  “新質生產力代表了中國智造的當下與未來,正點燃中國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鐵首席科學家高宗余說。

  作為橋梁工程師的代表,高宗余一直堅守在橋梁科研、設計、施工一線。在他近40年的職業經歷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平潭海峽公鐵大橋。這座大橋跨越的平潭海峽是所謂的“建橋禁區”:每年刮6級以上大風的天數超過300天,平均每年刮4次以上臺風,海浪高達7米,水深流急礁石多。

  中國橋梁人沒有被嚇倒,開展了系列技術創新:建立了風浪環境聯合預報方法,提前預報大風到達工地的準確時間,確定施工作業窗口期;建造了能起吊3600噸重量的大型吊船;實現了橋梁結構的工廠化、大型化制造安裝等等,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保障了施工安全和質量。

  現代建橋看中國,不僅僅是指中國建橋數量上的優勢,更是體現在質量指標上。高宗余說,創新是永恒的概念。“我們要加快研發數字化、信息化與橋梁建造深度融合技術,實現橋梁產業的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推動‘中國建造’向‘中國智造’闊步前進!”

  05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

  ——2024年1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指出

  “大力推進數字孿生長江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 黃艷

  “我們將強化對流域水工程統一調度管理,健全信息共享機制,大力推進數字孿生長江建設,采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全面提升水工程聯合調度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全國人大代表、長江水利委員會副總工程師黃艷說。

  在黃艷看來,綠色發展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最富前景的發展領域之一,也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方向。

  湖北作為長江流經里程超千公里的唯一省份,這里有4230條河流日夜奔騰,755個湖泊潤澤四方。2016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4次就長江經濟帶發展召開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在推進長江大保護中,湖北印發了《湖北省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綱要》,創新提出要求統籌發展和安全,以長江、漢江、清江及其一級支流為骨架,布局重點濕地保護修復區域,以流域綜合治理守住水安全、水環境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底線。這是湖北貫徹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最新舉措。

  從事水利工作30余年,黃艷長期致力于流域管理技術支撐工作,“我們通過精準的水文氣象預報,圍繞防汛抗旱、供水、發電、航運、生態、環境等多目標實施工程精準調度,綜合效益十分顯著。”黃艷認為,現代化的長江管理需要科技創新,智慧引領,要強化對流域水工程統一調度管理,進一步優化水庫群調度方式,“數字長江”建設則是長江經濟帶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之筆。

  “荊”春出發,向“新”而行!

  湖北將聚焦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突出新型工業化這個主攻方向,加快發展壯大新質生產力,以新質生產力激發發展新動能,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

  出品人:王彬

  總監制:岑卓

  監制:洪燕

  編審:梁延 康耀方 鄧國輝

  統籌:羅峰

  記者:鄒敏 林如峰

  圖片:毛捷

  美編:梁意

編輯: 張潔

相關熱詞: 新質生產力 強國建設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