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五四”青年節前夕,習近平來到中國人民大學考察。
靜謐的人大校史展展廳有兩張老照片格外醒目:一張是習近平與大學生的合影;另一張拍攝于正定縣政府招待所,習近平和大學生們坐在床鋪邊促膝長談。
1984年7月29日,習近平與中國人民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團成員在正定縣政府招待所宿舍座談。
照片記錄下發生于1984年夏天的一段往事——中國人民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團赴河北正定調研,時任正定縣委書記的習近平專程騎自行車去看望大學生。在正定縣政府招待所宿舍,習近平同大家談心,分享基層工作體會,一談就是兩個小時。
從地方到中央,青年始終是習近平的牽掛。
深入青年,“同廣大青年打成一片”“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這是習近平常常講的,也是他身體力行去做的。
習近平常常走到青年中間,平等親切地與大家交流交心。
2019年1月17日,習近平在天津南開大學元素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同師生親切交流。
2009年,他來到天津大學看望假期留校生,風趣地說:“我很愿意和我們的同學們‘侃大山’”;2015年的一次座談會上,他以親身經歷為例勸年輕人不要老熬夜,“內在有激情,外在還是要從容不迫”;2018年,他在北京大學與同學們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在讀書過程中通過不斷重新審視,達到否定之否定、溫故而知新”“這種通過自己思考、認識得出的結論,就會堅定不移”……
習近平也是很多青年的“筆友”。一封封回信,紙短情長。
“從字里行間,我感受到了你們立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的決心和信心。”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2009級本科團支部全體同學從習近平的回信中讀到了理解和認同。
“你們的付出和貢獻,農民群眾有最真切的感受,我看了很多反映大學生村官事跡的材料,為你們的進步和成績感到高興。”大學生村官張廣秀從習近平的回信中感受到了肯定和鼓舞。
“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西部建設者,我支持你們作出的這個人生選擇。”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畢業生從習近平的回信中獲得了認可和支持。
…………
“完全沒有大領導的架子,也沒有什么官話和套話,而是像大朋友一樣與我們溝通交流”“給人的感覺是那么隨和、親切”“非常平易近人”……這是習近平給許多青年留下的印象。
2023年5月28日,北京市平谷區峪口鎮西樊各莊村科技小院駐村大學生在京瓦溫室園藝示范園測量番茄果實硬度。
青年處于人生道路的起步階段,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迷茫、困惑。在青年眼中,習近平是“學長”,也是“大朋友”,他總會用青年人聽得懂、聽得進的話語,指引他們邁好人生的每一步。
他曾以“揉面”為喻,深入淺出地向青年闡釋進入社會的過程:“面粉加上水揉一下,然后一捏,很容易散開。但你繼續揉,揉了千遍萬遍后,它就再也不會散開。”習近平用這個生動的比喻告訴青年,一個人只有在各種考驗下成長起來,才能真正承受住人生壓力。
談學習,習近平鼓勵青年“像海綿汲水一樣汲取知識”,練就過硬本領;講健體,他介紹自己的體育愛好,勉勵青年既把學習搞得好好的,又把身體搞得棒棒的;論修身,他叮囑青年“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要養成正確的價值取向……殷殷言辭,是朋友之間的互相理解,也是前輩對后輩的提點與勉勵。
一位曾在1990年和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座談過的北大學生表示:“我們覺得習書記非常懂得青年人的所思所想。”
“支教多長時間了?”“現在工資水平和縣城或者其他地方比怎么樣?”“多長時間能回一次家?”……2019年,重慶華溪村中益鄉小學操場上,習近平細致地問詢。聽一位鄉村教師說上完大學后就回到母校擔任老師,已經工作了17個年頭,習近平為她點贊:“太好了!”“你們做的工作很有意義。”
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80后”代表魏巧向習近平講述了新時代“新農人”的故事:“我們現在種植了2萬多畝水稻,畝產達1100斤……有效帶動了周邊農民致富。”習近平贊譽道:“像魏巧這樣的同志到農村去,很好!”
2024年4月24日,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葉光富(中)、李聰(右)、李廣蘇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與媒體記者集體見面。
在澳門大學橫琴校區,看到同學們個個充滿青春朝氣,習近平引用兩句歌詞談愛國情結:一句是國歌中的“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另一句是《七子之歌》中的“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永遠能聽出新意,備受感動。”習近平的切身感觸感染著在場的每一位青年。
青春夢想,有家,亦有國。在習近平的關心關懷下,每一顆青春的種子,都積蓄著生長的力量。
“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未來在哪里?未來就在你們這里。”習近平對青年朋友的囑托,亦是對祖國未來的期望:“這只中國龍啊要有骨干、要撐得住,她才能夠更高地騰飛。”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