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全國助殘日之際,一家知名科技企業聯合中國殘基會,在山東掛牌成立了科技助殘就業基地,聘用殘疾人士開展大數據標注業務,成為借助“互聯網+”強勁發展態勢助力助殘事業的一個生動體現。
過去囿于限制,殘疾人難以正常參與到社會化生產中,筆者作為其中一員,亦有親身體會。然而,網絡社會以其平等性、低門檻,為殘疾人參與社會生活和生產打開了新的空間。尤其是在“互聯網+”浪潮下,無論學習生活還是就業創業,無論權益保障還是脫貧致富,都可以從中獲得助力、創造機會。
殘疾人服務狀況與需求的大數據建設,是深入推進“互聯網+”行動和國家大數據戰略重要的組成部分。經過2015年專項調查,繼2016、2017年全國動態更新工作推進,建成了殘疾人服務狀況大數據系統。在政務公共服務層面,大數據建設有助于健全殘疾人福利制度、保障殘疾人民生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根據初步統計,2016年動態更新工作登記的2995萬名持證殘疾人中,有2851萬人在2017年度動態更新工作中登記了信息,政府掌握了近70萬個村(社區)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變化情況。
對殘疾人數據進行動態更新,有利于全面把握殘疾人口的動態變化,精準掌握其需求,科學制定和調適相應的社會政策。比如,目前在全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殘疾人仍有281萬。充分利用動態更新和建檔立卡數據庫,可以為貧困殘疾人提供更加精準的幫扶。管理好這些數據信息,有助于有針對性地保障殘疾群眾精準康復、脫貧培訓、電商創業、家庭無障礙改造等需求。
殘疾人動態數據的重復使用與共享受益,能夠不斷產生新的價值,更能夠改進我們的助殘工作。根據殘疾人個性化需求、異質性強的特點,針對性地開發服務市場;對于各級殘聯來說,大數據使精準規劃和落實成為可能,幫助有關部門、助殘工作者打通為殘疾人服務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已經有大量應該受惠于大數據的開放。比如,殘疾人綜合服務網和殘疾人專屬APP,便于助力殘疾人上網求職就業,方便殘疾人查詢各種補助政策,提供手機咨詢服務,為殘疾人提供及時幫扶,進一步讓殘疾人更好更快地融入社會。
“互聯網+”殘疾人創就業,目前也得到進一步推動。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劉韋評,在20多歲的青春年華高位截癱,在各級殘聯和民政部門支持下,于2017年注冊成立“甘肅省輪椅軍團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搭建起新媒體電商運營助殘創就業平臺。后來又牽頭成立“殘疾人網絡就業張掖基地”,以快遞、電商業的“互聯網在線客服”為實施平臺,已實現28位殘疾人集中就業。類似的創就業案例,不勝枚舉。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殘疾人事業頂層設計、規劃安排、制度建設、殘疾人脫貧攻堅和基本公共服務托底補短、殘疾人事業國際影響力等諸多方面都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在“互聯網+”的牽引助力下,廣大殘疾人士一定能收獲更多福祉,實現人生出彩夢想。(王旭東 作者為甘肅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編輯: 楊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