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延安“新顏值”:退耕還林二十載 生態綠色滿山川
挖坑刨土、扶樹正苗、踩土壓實、澆水定根……12日上午,在延安市宜川縣新修的鳳莽路旅游環線上,不少老鄉正在揮鍬種樹播綠。
對于很多延安人來說,植樹造綠已成習慣。記者近日從延安市退耕還林工程管理辦公室和延安市林業局獲悉,自1999年退耕還林至今20年,延安全市共完成退耕還林面積約1077.47萬畝,加上蘋果、棗樹等經濟林,延安森林覆蓋率達到約49.91%。
革命圣地延安位于陜西省北部,黃土高原的腹地,是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曾是黃河中游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新中國成立時,延安的森林覆蓋率不足10%。
1999年起,延安市委、市政府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率先組織干部群眾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大規模退耕還林,這里也因此成為全國退耕還林的起點,涌現了安塞區張蓮蓮一家四代人堅持植樹造林37年、帶動村民把95%的荒山變綠的典型。
這場延續了20年的“綠色革命”正在讓延安由“黃”變“綠”。從陜西省農業遙感信息中心提供的衛星遙感圖對比可見,延安實施退耕還林區域的顏色明顯變綠變深,植被覆蓋度上升趨勢尤為顯著。來自延安市氣象部門的統計數據表明,延安沙塵天氣明顯減少,城區空氣“優、良”天數從2001年的238天增加到2018年的315天。
隨著生態環境的逐步改善,延安境內的生物多樣性也日漸豐富。根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有關部門發布的長期監測結果,過去一年間,在延安子午嶺林區800平方公里監測區域內,共拍攝到華北豹個體數量至少28只,是目前我國境內發現的豹密度最高的區域。
2016年,延安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告別了“溝壑縱橫、禿嶺荒山、塵土彌漫”的過去,延安人正在這座“紅綠交相輝映”的城市里享受新生活。
“這場‘綠色革命’接力賽并不會停歇,我們仍將繼續發揚延安精神,為延安造綠,為人民謀幸福。”延安退耕還林辦主任仝小林說。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