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沖擊,餐飲業成了重災區。按下暫停鍵一個多月之后,3月9日,西安飯店與餐飲行業協會發布《西安市飯店餐飲業疫情防控期間安全有序恢復餐飲(堂食)營業指南》,鼓勵西安市達到該指南標準的餐飲企業安全有序恢復堂食。那么,堂食恢復以來,西安餐飲業怎么樣了?
一個超長假期讓資金鏈斷裂
網紅餐廳開不下去了
2月底,老柴決定止損,暫停了幾家苦心經營的小酒館。
疫情來襲之前,老柴的文藝小酒館是網紅店,主營火鍋和燒烤,很吸引年輕顧客。這幾年,他已經開了10家連鎖店,家家都是大眾點評網數一數二的高分餐廳。
春節放假前,老柴給員工發了年終獎,打算過完年,正月初八就恢復營業。按照往年經驗,他準備了不少食材。但是,疫情發展改變了一切。
盡管無法開門營業,老柴還是遵守約定,給房東付了房錢,給供貨商轉了貨款,“可沒想到,這一關門就是一個多月,我們的隱形債務負擔就顯現出來了。”老柴說,由于不能開業,他的資金鏈出問題了,加上未來不確定,幾家店不得不永久關閉。前不久,他抵押了自己價值300萬元的住房,向銀行申請貸款。現在,他希望這筆貸款早點兒批下來,讓剩余店面渡過難關。
像老柴一樣閉店止損的餐飲老板并非個例,一些知名度較高的品牌店也選擇撤退。3月13日,日式豬排連鎖店米粟米的公眾號發布了停業通知,“因疫情影響,對餐飲行業造成了巨大打擊,決定自3月15日起米粟米大融城店停止營業。”公號資料顯示,米粟米是日本著名日式豬排連鎖店,1965年始創于東京,去年11月底,米粟米大融城店剛過一周年店慶。
堂食客流緩慢恢復
外賣難以彌補損失
最近,西安“恢復堂食”的消息傳出,引起不少消費者關注。
3月18日中午,華商報記者在鐘樓附近一家老字號餐廳看到,在大廳就餐的10多人按分桌就餐的要求就座。不過,大堂內餐位數量比原有餐位明顯減少,每個餐桌之間最少間隔一米。
雖然有不少市民趁著堂食恢復,趕緊下館子解饞,但也有人表示,非迫不得已還是盡量回家吃飯。市民趙先生表示,最近去了幾次餐廳,都選擇打包帶走,“不太想在公共場合摘口罩”。
目前來看,這場疫情倒逼餐飲企業艱難求生,眾多餐飲掌舵人也將戰場轉移到線上。
“開業兩個星期了,連原來營業額的1/4都不到。”老柴說,他的店3月6日就正式恢復營業,來的基本是回頭客。只要能開業,就算收入少了,他也很高興,“只要能扛過去,我們這個品牌就倒不了。”
老柴對自己的品牌很有信心,但疫情期間也在籌劃轉型。他設計了外賣產品,簽約了外賣平臺。他覺得,餐飲業要做好“伴疫”生存的準備,必須學會多條腿走路。
資深餐飲人朱江去年在粉巷開了一家火鍋店,生意很好。經過這次疫情,他也開始鉆研上了外賣。朱江直言,最近主要靠外賣和零星堂食支撐,如果再過一個月,客流還沒有好轉,現金流斷掉,恐怕就只能選擇銀行借貸來續命了。
盡管外賣難以彌補損失,但對于堂食,不少餐飲企業仍持謹慎態度。凹串串是近年來知名的本土串串品牌之一,目前在西安有8家店鋪。“我們一個月賠了800萬左右。”凹串串創始人張越洋說,外賣無法彌補堂食損失,“我們利潤較低,外賣幾十單比不上一個店一晚上流水。”至于開放堂食的計劃,張越洋表示,不打算立刻開店,寧愿做好充足準備再全面開業。
“旺鋪轉讓”開始增多
餐飲退租現象集中出現
對于“解封”后的餐飲業,許多從業者直呼“重啟”太難,一些店面不可避免將遭遇淘汰,進而形成鋪面空置。
最近在西安一些臨街的餐飲店面中,旺鋪轉讓的通知逐漸增多。高新路一家中等規模的牛排店,近日也貼出了“旺鋪招租”的字樣。據物業管理者介紹,這里原本是一家連鎖品牌的西餐店,租約最近到期,經營方卻不愿再繼續下去,所以他們想盡快找到新的承租者。
餐飲經營者趙先生在西安各大商場有十幾家餐飲店。疫情發生以后,雖然各商場推出了免租政策,但對于“每月幾百萬元”打了水漂的他來說,幫助有限,“餐飲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人力和食材成本巨大。并且,每個商場減免的力度也不一樣,有些商場只是減免半個月租金,還有的連物業費都不減。”趙先生說,現在餐飲企業很多都是連鎖經營,所以資金周轉的壓力非常大,“我手里運營不太好的店已經考慮從商場退租了。”
西安城北一家購物中心招商負責人表示,近期餐飲店從商場退租的現象比較集中,有一些是小品牌難以為繼,還有一些連鎖品牌趁勢對平時流水不太好的店面進行了清退,“但也不能排除個別餐飲店面以退租為由與商場談減免租金的條件。”
未來一段時期,餐飲行業將面臨一輪洗牌。但同時也孕育著一些新的機會:一些鋪面形成空置,大量消費機會被釋放,有實力的餐飲店可以就此拓展業務。美好生活文商旅研究院院長夏強認為,地段仍會是影響餐飲選址的重要因素,好的鋪面仍然會比較搶手。
飲食需求是永恒的
人氣商場恢復消費漸升溫
“疫情警報解除前的這段‘低溫期’,是行業真實的困境預期。”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王喜慶表示,不過,飲食需求是永恒的,因而餐飲業所面對的市場是永遠的。
在餐飲市場重啟的過程中,也可以看出信心逐漸恢復。毗鄰大雁塔的西安大悅城,近期人氣恢復較好。西安大悅城餐飲運營副經理馬寧說:“從3月11日正式恢復堂食,雖然客流沒有之前那么多,但是能看到大家對美食的向往,3月14日是恢復堂食的第一個周末,基本上客流能恢復到之前的50%。”
小寨賽格是西安商界另一標桿。目前,小寨賽格的6、7層及負二層都是餐飲樓層,也是餐飲品牌的試金石,3月10日堂食開放,目前餐飲業態95%恢復正常。西安賽格商場運營管理處副經理劉強強介紹,開業以來,“火鍋類”是最受歡迎的餐飲品類。隨著近期客流持續增加,在嚴格落實衛生防疫要求的前提下,他們正加緊推動餐飲品牌全面復工,同時,針對不同品類品牌,商場方面正在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努力降低疫情對商戶造成的損失。
艾瑞咨詢認為,疫情雖然對餐飲業沖擊明顯,但外出就餐有望經過3個月過渡期后,即:今年下半年率先恢復至消費平均水平,甚至可認為其中包含了部分報復性消費擴張。
餐飲業要想恢復活力
首先是消費信心重建
目前來看,餐廳陸續復工,但消費者信心依然受到疫情影響,堂食情況不容樂觀。
夏強認為,餐飲業要想重新煥發活力,首先是建立消費信心。這是因為,影響餐飲經營的最關鍵點是實體客流量。過去這一周時間里,南京、張家界、茂名、昆明等國內不少城市的官員掃碼“下館子”帶頭消費,這對于提振消費信心,釋放復工復業的積極信號具有示范意義。其次,為公眾發放消費券、消費補貼等也可以作為刺激政策的選項之一。夏強表示,從傳導機制的特點和國內外經驗來看,消費券政策經常被用于消費停滯之時,相對于傳統需求管理政策,目的更加明確、作用更加直接,這一點滿足當前國內餐飲等消費市場的實際需求。
那么餐飲企業該如何扛過恢復消費進程中的這段“低溫期”呢?近日,昆明市出臺《金融支持餐飲企業復工復產實施意見》被視為有一定參考意義。報道稱,昆明從開通金融服務“綠色通道”、開發應急融資產品、搭建融資對接服務平臺等方面,支持餐飲企業復工復產。
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特聘教授仝鐵漢認為,這場疫情對于餐飲企業也是一次轉型契機。復蘇計劃是一定要做的,有可能原有的業務結構也需要調整。例如:構建新的盈利模式來擴大銷售收入、搭建新的采購供應鏈體系以降低運營成本、開展多種形式的合理用工減少人工費用等方式;對于相關稅費、資金的優惠政策,努力做到應享盡享;建立現代企業經營思維,主動擁抱資本市場,積極籌集資金并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當然,目前對餐飲人來說真的很難,大家都不得不沉下心思尋找新的活法。而真正的考驗可能現在才開始,被按下暫停鍵之后的重啟,是更難的挑戰,也是更多的機遇。 華商報記者 曲麗莉 李程 攝影 趙彬
客流萎靡 銷售不振
服飾零售業重挫之后亟待補好數字經濟課
停擺1個多月的西安賣場,復工已經接近一個月,餐飲逐漸開放堂食,商業賣場的人氣也慢慢恢復,可是華商報記者注意到,在商業綜合體里面,最傳統的服飾銷售并沒有出現預料中的回暖,目前依然銷售慘淡,無法擺脫疫情“黑天鵝”的影響。
賣場現狀:客流不及去年40%
部分品牌營業額下降三成左右
3月15日下午,華商報記者來到西安曲江正榮彩虹谷,雖然是周日,但這里顯得很冷清,尤其在服飾層幾乎完全沒有顧客,很多工作人員也在玩手機。記者隨機詢問幾位店員,他們態度悲觀:“停業期間當然沒任何進賬,復工之后也很慘,今天到現在還沒開張”、“關鍵人流還是很少”,至于營業額受多大影響,店員們大都不愿意回答。
3月16日中午,華商報記者在位于高新區的益田假日里購物中心看到,也許正是午餐高峰期,來往客流比較大,商場門口掃碼測體溫排起了大隊,但服飾層依舊很冷清。一位工作人員說:“這個點來這里的,大多是來吃飯的上班族,主要目的是來吃飯,不是來逛的。”
3月18日中午,華商報記者在西安曲江創意谷走訪,看到服飾店里顧客很少。在一家母嬰品牌店,記者購買一件衣服后,工作人員才愿意介紹說:“最近人流很少,但恢復營業以來,也沒想象中那么慘,主要因為有老客戶在,單店營業額(比疫前)下降三成左右。”另外一家快時尚品牌店的工作人員也表示,“比以往平時差不多下降三成左右”。
曲江一家購物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最近周末兩天平均客流接近2萬人,但是與去年日均7萬的客流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西安北郊一家賣場企劃告訴記者,賣場剛剛恢復營業時,客流量不及1萬人,上周末客流量達到1.78萬,本內客流為1.4萬,客流緩慢回升,但不及去年同期的40%。
中國服裝協會對服裝企業復工情況進行的最新調研結果顯示,29.4%的調查企業反映,由于市場需求低迷、訂單取消等因素導致訂單減少,部分企業反映國內訂單大幅下滑,出口訂單補貨情況也有所減少。
網上實物商品零售額逆勢增長
線上經營成為零售“破局之方”?
對于零售業的困境,全國各地的自救計劃,從線上到線下從未停止。
3月6日,由成都市商務局主辦,成都零售商協會支持的“成都云逛街·一起歡樂購”啟動;在南京,政府發放5000萬電子消費券,18小時超100萬人登陸“我的南京”成功預約消費券。
在西安,西安市商務局發布包括擴大商貿領域宣傳提振消費信心、支持開展各類大型促消費活動、支持連鎖企業擴大經營、加快商貿流通體系建設創新等措施在內的38條措施,促進商貿業發展。
全國1-2月網上零售額13712億元,增速同比下降3%,但降幅遠遠小于社會零售總額的降幅,顯示出網上消費在疫情中的韌性。
開源證券資深投資顧問劉浪分析說:“這次疫情當然會對線下形成更大沖擊,線下零售企業要主動調整來適應這個趨勢。”
銀泰商業直播負責人吳嗣川表示,受疫情影響,百貨行業的中小商戶面臨銷售驟降、庫存積壓、房租工資等現金支出的多重壓力,但銀泰百貨通過線上新零售方式復工,實現了防疫、生產兩不誤。
劉浪分析,隨著國內經濟結構轉型繼續推進,消費在國民經濟中占據的地位將越來越重要,消費在GDP中的占比將逐步接近發達國家80%左右的水平,疫情短期的沖擊并不會改變經濟發展的長期趨勢。數據顯示,2019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7.8%,分別比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凈出口高26.6和46.8個百分點。
陜西零售業需要“借疫情”發力數字經濟
疫情之后的客流吸引、消費恢復,已成為各大購物中心比拼運營能力的戰場。
西安郵電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張鴻認為,陜西零售業需要“借疫情補課”,發力數字經濟。“從政府角度,需要把數字經濟上升到制度層面,做出規劃,搭建好平臺。從企業角度,除了建立并加強與大平臺的連接合作,自身首先得學習新的技術。”新冠疫情沒有完全改變零售行業的發展趨勢,它只是加速了部分人群的購物習慣轉化,推動了新零售門店的下沉和落地,也促成了零售供應鏈進一步集成化、數字化和現代化。
近日,德勤中國通過疫情期間豐富的數據積累,勾勒不同類型消費者的購物變化,建議大力發掘消費者痛點,并將此作為未來產品調整、渠道融合以及打造極致購物體驗的基礎。
劉浪認為,隨著各地陸續復工、復產,3月下旬零售行業已開始進入復蘇期,但4月份以后恢復的效果才會真正開始顯現,5-6月有望逐步恢復到正常的發展軌道。
長期來看,疫情將推動線下實體零售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和線上線下融合加速。在這個過程中,一些競爭力偏弱的中小零售企業會被淘汰或整合,行業集中度提升趨勢進一步凸顯。 華商報記者 尚璟 李王艷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