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陳靜
社區是社會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應對各種突發應急事件的第一道防線,在這場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市基層社區的行動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肯定,社區絞盡腦汁動員了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依靠廣大志愿者最終成功地通過了這場疫情“大考”。但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分布在我市多個社區的緊急救援志愿者服務站有的吸引不來志愿者加入,形同虛設;有的雖然人數不少,但往往缺乏專業訓練,基層社區應急服務能力亟須提高。
疫情防控 多虧了志愿者
宣傳防疫知識、排查核實信息、消殺衛生死角、給居民測量體溫……1月24日,碑林區長安路街道朱北社區(也稱朱雀北社區)疫情防控工作剛一拉開帷幕,志愿者薛師傅就第一時間報了名,“希望盡自己力量為鄰居們做點事情吧!”在朱北社區像薛師傅這樣的志愿者還有30多位,他們身穿紅馬甲,每天在各個卡點值守排查,向居民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并為居家隔離觀察人員采購生活物品,他們中一大半人都是該社區應急救助志愿者服務站的志愿者。
據了解,朱北社區管轄19個院落,1260戶共計7600余名常住居民,由于轄區基本都是老舊院落,小區物業力量薄弱,為了保障社區內居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社區2016年5月就申請成立了社區應急救助服務站,主要承擔社區防災減災的職能,一旦水災、地震、火災、防毒以及環境污染等災害發生,在政府專業救援隊到來之前,抓住“黃金時間”,用站內的應急救援設備施救,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居民的損失,并在發生事件時,能組織人員疏散、搶救等工作。
“由于疫情屬于突發事件,防控涉及方方面面,要不是志愿者幫忙,就憑社區十幾名工作人員可真忙不過來。”昨日,朱北社區副主任鄧琳告訴記者,這次新冠疫情就好像是檢驗社區應急能力的一次大考,萬幸的是社區借助社區應急救助志愿者服務站志愿者的力量超負荷地通過了考驗,然而也暴露出社區應急管理及能力方面的不足。
記者了解到,我市很多社區都分布著與朱北社區應急救助服務站功能類似的 “社區緊急救援志愿者服務站”,不過很多社區都反映,疫情中這種服務站并沒有發揮作用,形同虛設。
救助站隊伍建設遇“困境”
因為本身社區工作人員的身份,朱北社區副主任鄧琳加入社區應急救助志愿者服務站對她來說也是一種順理成章的“選擇”。她向記者介紹,早從2012年開始,紅十字會、專業消防人員每年都會進社區為社區應急救助志愿者服務站的志愿者進行一些相關技能培訓。2013年自己還曾作為志愿者代表被派去北京學習心肺復蘇的技術,通過考試拿到了相關證書,不過疫情防控正好是培訓的空白,更不要說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應急預案了。鄧琳透露,疫情防控一開始,社區工作人員心里也很恐慌,今后一定要加強這方面的知識和培訓。
蓮湖區一位社區主任告訴記者,由于缺乏合理的獎勵機制,一些社區緊急救援志愿者服務站的志愿者都是臨時從物業公司和居民中湊出來的,在平時都發揮不了啥作用,更不用說突發疫情防控時期了。“轄區也有居民有加入這個服務站的想法,但權衡日常繁忙的工作以及助人為樂的經濟代價,無奈只能放棄這個想法。”
近年來,為了拉近社區應急救助志愿者服務站與居民的關系,朱北社區還延伸出了應急救助志愿者服務站的便民功能,為居民免費發布房屋出租信息,提供打氣筒、雨具、手推車等便民用具,不過效果并不明顯。“社區應急救助志愿者服務站最初有16名志愿者,成立近4年時間也就增加到20多名志愿者,志愿者人數幾乎是停滯不前。”朱北社區副主任鄧琳透露。
完善志愿服務認可機制
“這次疫情中,正是由于志愿者以及政府自上而下組織市直機關黨員干部進社區、村黨組織報到,參與值守檢測、環境消殺等疫情防控工作,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績。”西安市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楊暉指出,社區應急救助志愿者服務站本可在此次疫情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之所以如此在于沒有充分調動志愿者,也反映出全社會在應急服務建設方面的短板。
楊暉告訴記者,具體實踐中,社區志愿者往往是“被”志愿,甚至有人都不知道自己是志愿者,而且這些志愿者年齡偏大,缺乏專業訓練,建設專業化的志愿者團隊是疫情過后的發展方向,而組成一支以社區為基本單元的招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志愿者救援隊伍,是應對突發事件和防災減災的有效途徑。
首先,政府應加強頂層設計,建立健全應急服務機制,各部門通力協作完善志愿服務的認可機制。可以通過保障獎勵、個稅減免、物質獎勵、志愿服務積分、優先就業等辦法激發志愿者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使其感受到志愿服務帶來的榮耀。
其次,根據志愿者不同的興趣愛好和專業工作背景,進行專業化培訓。對教師、醫務工作者、工程師、退伍軍人等各方面專業人員登記造冊,動員其參與到社區志愿活動中來,最大程度地提升社區應急救援志愿者隊伍的專業人才儲備。
最后,針對突發疫情、地震、火災等不同類型突發事件設計出相應的應急預案。適時開展演練,確保在突發事件發生時能緊急有序高效地開展應急救援工作。通過演練,向社區群眾普及安全應對處理知識,提升自救、互救技能。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