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中壩作坊小鎮 石泉縣委宣傳部供圖
中國青年網石泉11月24日電(見習記者 席聰聰)“手要穩啊、都攢勁啊、多出油啊、奔小康啊……”,石榮成一邊用力推動木榨機的撞桿,一邊大聲吆喝喊著號子,他招呼在場的大家一起體驗這種最原始的菜籽榨油技藝。
石榮成在中壩作坊小鎮阮小二油坊工作,2016年創業能人陳國盛利用中壩村社區的72家閑置鋪面打造了中壩作坊非遺小鎮,2017年石榮成被聘請到作坊的阮小二油坊做小工,傳承老技藝,這種中國所特有的古法榨油工藝吸引了不少游客來參與體驗。
中壩作坊小鎮位于陜西省石泉縣中壩村,地處后柳水鄉和中壩大峽谷之間。中壩村以種養殖業為主,屬于典型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營,該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6戶53人,貧困發生率高達39.7%。
2016年,鎮村積極動員外出創業能人陳國盛返鄉創業,規劃打造了中壩作坊小鎮。通過公司化運作,把安置小區的一樓閑置房通過采取租賃和房產入股的方式建成作坊,讓沉睡的資源火起來。
近日,中國青年網記者跟隨“決勝2020”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來到陜西省石泉縣中壩村,走進中壩作坊小鎮,采訪在小鎮就業創業的村民,見證中壩村72間閑置鋪面的“七十二變”。
技藝傳承 安保員用勞動號子喚來人氣
石榮成邀請記者體驗菜籽榨油技藝 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 席聰聰 攝
中壩作坊小鎮的這家阮小二油坊,店面幾十平米,店內的榨油床、撞桿、石碾、砂鍋等物品串聯起古法榨油的重要環節,油作坊在修建時,考慮到觀光旅游的需要,采取的是全透明化作業,游客可以清晰地看到這種古法榨油的整個流程,也可現場體驗榨油的樂趣。
石榮成是這家油坊的小工,他告訴記者,有次他在給游客介紹古法榨時即興表演了一段勞動號子,被游客錄下來發到了朋友圈,獲贊過百,有人還通過視頻連線訂購了10多瓶菜籽油。從那之后,石榮成不僅一個人吆喝,還邀請游客和他一起互動,“讓游客高興了就能多買油,我也因此開心”。
石榮成生于1966年,今年54歲,因為小時候經常去油坊玩耍,這門手藝看得多了,慢慢也就學會了。當然,這份工作,對于石榮成來說,是技藝傳承,也是聊以為生的選擇。
石榮成家曾經是建檔立卡貧困戶,2017年他被聘請到作坊做小工,一個月能拿到3000塊錢左右的工資。在這之前,石榮成在一處旅游景點做安保員,一個月工資只有1500多塊,難以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如今,石榮成妻子做保姆,一個月可以賺到1500塊左右,兒子也已經順利大學畢業,一家人的日子漸漸好了起來。
技藝精湛 小鎮婦女當創業標兵
李宗琴在編制棕扇 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 席聰聰 攝
石榮成所在的阮小二油坊斜對面,是一家手工作坊“一扇天下”,老板名叫李宗琴,作坊里制品種類多樣,有螞蚱、蝎子、竹蜻蜓、竹簍、粽扇等。李宗琴正坐在門口忙活,幾片粽葉在她手中來回飛舞。
李宗琴在婆家經常和老人們一起編粽扇,但是回收價格低,幾塊錢一個。石泉縣中壩村是李宗琴的娘家,2018年李宗琴看到中壩村正在建設作坊小鎮,她找到村書記,想開一家手工作坊。在中壩作坊小鎮開店,第一年不僅免租金,還管吃住,就這樣,李宗琴靠著很小的成本把店開了起來。
李宗琴一邊開店,一邊摸索著學習。“剛開始,腳踩不穩,攢不了勁,身體不敢放松,特別累”,李宗琴說,粽葉特別割手,別人玩手機多了沒有指紋,“我也沒有,不過是編扇子磨得”。
隨著手藝越來越精湛,店里的品類越來越豐富,李宗琴手工坊的生意越來越好。2019年五一假期前后的一個月,賣了兩萬塊左右。淡季的時候一個月也能賣到七八千或者一萬塊錢。李宗琴說,之前在超市打工,一個月的工資也就1000塊左右。
生意越做越紅火,李宗琴開始吸納周邊婦女過來做幫工,或者外包出去回收成品,她把這門手藝無償傳授給鄉親們,解決了周邊一部分婦女的就業問題,她也被評為“小鎮婦女創業標兵”。
更有趣的是,李宗琴店里的微信收款二維碼也是自己編制的,“開始就是自己研究,編了很多天”。有些商家看到后,也想要定制這種手工編織二維碼,李宗琴說她給別人做了10個左右,一個收費200元,“我就是看別人喜歡,不靠這個賺錢,一個真的要編很久”。
現場有記者提問李宗琴,這個手藝目前可以養活自己嗎?李宗琴很干脆地答了一句,“當然可以啊”。不過,李宗琴并不滿足于此,未來她想和政府合作,把生意越做越大。
中壩作坊小鎮自2018年開園運營以來,輻射帶動周邊8個村600余戶群眾發展訂單農業,其中帶動貧困戶168戶,讓貧困戶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6000余人依托小鎮實現就業創業,人均年收入達到2萬元以上,實現了穩定脫貧、持續增收。
2020年10月,中壩作坊小鎮項目入選世界旅游聯盟旅游減貧百大案例。當然中壩作坊小鎮也沒有滿足于此,他們下一步將爭取創建國家4A級景區,使其在助推脫貧攻堅中發揮更大作用。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