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5月21日電(記者孫正好)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我國出現了首波飲茶高峰期,奠定了茶為國飲的基石。唐朝人如何喝茶,又有著怎樣的飲茶之風?答案藏在一套封埋千年的“頂級奢侈品”中!5月21日是國際茶日,記者帶你一睹真容。
鎏金蕾鈕摩羯紋三足架銀鹽臺、鎏金鴻雁紋銀茶碾子、鎏金飛天仙鶴紋壺門座銀茶羅子,鎏金蔓草紋長柄銀匙……這套構思精妙、巧奪天工的神秘茶具,如今收藏在陜西寶雞扶風縣法門寺博物館。1987年4月,唐朝皇家寺院法門寺地宮在封埋千余年后被發現,地宮出土了目前世界上發現時代最早、等級最高的古代茶具。
鎏金鴻雁紋銀茶碾子。資料照片,法門寺博物館提供
法門寺博物館館長任新來介紹說,這套茶具質地高貴,以金銀制品為主,還有當時比金銀還貴重的琉璃、秘色瓷等,堪稱中國古代“頂級奢侈品”。“以秘色瓷為例,2件黃釉秘色瓷碗和5件青釉秘色瓷碗,系專為皇帝制作的飲茶器具,乃青瓷之絕品。”
鎏金飛天仙鶴紋壺門座銀茶羅子,同上
此外,茶具中還有進口“奢侈品”琉璃器。“琉璃茶盞、茶托是明顯的中國造型,但成分是典型的波斯薩珊玻璃和伊斯蘭玻璃,推斷是阿拉伯商人根據中國的需求專門設計的,再通過絲綢之路傳入我國。”任新來介紹道。
琉璃茶盞、茶托,同上
法門寺博物館首任館長、地宮發現親歷者韓金科認為,這套宮廷茶具等級高,內涵豐富,把陸羽《茶經》上的茶器器物化,真實還原了唐代人煎茶、煮茶的飲茶之風。
不同于后世的沖泡品茗,中晚唐時期,茶葉一般被預先制作成茶餅。唐人飲茶時先將茶餅取出,放在焙茶器中烘烤,以驅除茶餅中的濕氣。
“等到冷卻后將茶餅敲碎,這時候就要用到茶碾子了。茶碾子的作用主要是將茶葉反復碾碎。”韓金科介紹道,“此后就是茶羅子出場,用來將碾磨后的茶葉篩成‘細米’狀備用。”
唐代人飲茶,已有“三沸”之說。煮茶環節中,釜中水燒至出現“魚目”般氣泡時,即為一沸;二沸時,舀出一瓢水貯放,再用竹筴從沸水漩渦中邊攪邊投入碾好的茶末;燒水至三沸時,加進二沸時舀出的水暫時止沸,以“育其華”。此后分茶,趁熱連飲。
僅煮茶過程中,唐代人用到的茶具有風爐、火箸、鹽臺等16種之多。“鹽臺的存在,說明唐朝人喝茶時會加適量的鹽調味。”韓金科說。
鎏金蔓草紋長柄銀匙,同上
鎏金蕾鈕摩羯紋三足架銀鹽臺,同上
中國茶文化“興于唐,繁于宋”。唐代,隨著朝廷“茶政”引領、陸羽《茶經》的問世,茶漸成“國飲”。至宋代時,中國茶文化進入繁盛期,文人群體中有了專業品茶社團,民間盛行斗茶之風。此后,茶文化通過文學、藝術等多種途徑,深刻融進我國傳統文化,長盛不衰,茶逐漸與“柴、米、油、鹽、醬、醋”并列為國人“開門七件事”之一。
編輯: 郭長財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