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神木市爾林兔鎮通過實施糧改飼項目,調整農業種植結構,鼓勵農民將農作物的秸稈資源轉化為牛羊的優質飼草加以利用,探索出一條“糧飼兼顧、草畜配套、以養帶種、農牧互促”的循環農業發展“新路子”。
金秋十月,正值玉米秸稈青貯的“黃金時期”,在爾林兔鎮吧嚇采當村廣闊的田野上,伴著轟隆的機械聲,青貯收割機來回穿梭,一派繁忙的景象。“這兩天,家里秋收完了來農場打零工,一天能掙400元,而且離家近,很方便。機械收割效率高,省時、省力、省人工。”爾林兔鎮吧嚇采當村村民白耀賢說。
青貯玉米是指在玉米的乳熟期至臘熟期,將玉米莖葉或帶果穗的整株玉米全部收割,經過實壓、密封、發酵等程序后,變成越冬牲畜貯備的“營養飼料”。村民白占占告訴記者,自己通過流轉村民土地和村集體土地成立了家庭農場,開始種植青貯玉米并發展起了養殖產業。“今年種植青貯玉米350畝,苜蓿草450畝,青貯玉米畝產大約3噸,全部用于家庭牛場養殖,剩余部分可以向市場銷售,大約一噸330元。”爾林兔鎮吧嚇采當村村民白占占說。
為解決牛羊“口糧”問題,吧嚇采當村積極推動全株青貯玉米種植,采用“合作社+家庭農場+村民”的方式,流轉村里閑置土地種植青貯玉米,讓合作社、家庭農場和村民實現共贏。“村集體將流轉回來的土地轉讓給有種植需求的養殖戶和農戶,進行規模化種植,這樣農戶既增加了收入,也避免了土地的浪費。”吧嚇采當村駐村工作隊隊員劉慶峰說,年初,駐村工作隊和村委班子向上爭取,落實了5000多畝旱作節水灌溉項目,玉米畝產同比去年增產約兩成。
青貯玉米喜豐收,產業興旺促振興。在爾林兔鎮西葫蘆素村千畝青貯玉米地里,放眼望去,連片的田地里,一排排玉米稈上的玉米鼓囊囊的,撥開翠綠色的外衣,露出金黃飽滿的果粒。“現在的糧食根本不用落地,從種子到玉米成熟全部都是機械化,糧食減損率也達到了最低標準。我們把青貯玉米拉到儲存間后,進行打包、密封存儲。”爾林兔鎮西葫蘆素村村民李增平說。
今年,在西葫蘆素村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班子的努力下,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堅定走好“優牧、強畜、興產業”的產業發展之路,青貯玉米種植面積達3000畝,不僅提升了撂荒地使用效率,也滿足了本村及周邊養殖戶的需求。
“西葫蘆素村有耕地9800余畝,村集體經濟以種植養殖和旅游業為主。其中,種植業以玉米為主,種植面積8000余畝,畝產玉米1500余斤,養殖業以牛、羊為主,旅游業以爾林兔萬畝大草原建設為主,通過農旅融合發展,有效地促進了村集體經濟的發展。”爾林兔鎮西葫蘆素村黨支部書記白廣軍說。
今年,西葫蘆素村將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夯實現代農業發展基礎的重要抓手,向上爭取資金300余萬元,實施1500畝旱作節水灌溉項目,讓高標準農田充分發揮高產、優產優勢。“經過土壤改良后,玉米畝產能增產約300斤,在市農業農村局推廣滴灌技術和全程機械化種植技術下,農民種植積極性也提高了。”李增平說。
據了解,今年爾林兔鎮共種植青貯玉米25615畝,全部用于養殖業,預計年產值達2766萬元,可帶動全鎮187戶村民增收。(記者 許鵬 通訊員 任鑫)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