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把黨的好聲音傳到群眾心坎上
十一月十六日,寶雞市千陽縣張家塬鎮南灣嶺村村委會會議室,鎮人大主席、新風宣講志愿服務隊隊長陳娟正在給村民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本報記者 李宛嶸攝
11月21日,在延安市吳起縣南溝村村史館的沙盤前,村黨支部書記白濤(左三)為村民講述南溝村退耕還林成果以及未來產業發展規劃。 本報記者 王姿頤攝
近日,楊凌示范區楊陵區李臺街道陽光社區的群眾在認真學習。本報記者 仵永杰攝
11月24日,藍田縣文明實踐宣講團志愿者趙偉濤與老鄉們坐在一起,共同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本報記者 劉印攝
11月18日,平利縣老縣鎮錦屏社區黨支部書記江慧麗(左)為老黨員曹雨財“上門送學”。本報記者 陳志濤攝
新思想引領新時代。
當前,我省廣大干部群眾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掀起熱潮。從陜南到陜北,從農家小院到城市社區……一場場引人入勝的宣講,一次次鮮活生動的解讀,讓黨的好聲音傳到群眾心坎上,不斷匯聚起奮進新時代的磅礴偉力,激勵三秦兒女以實干篤行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三秦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 凝心聚力 傳遞黨的好聲音
11月18日,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錦屏社區黨支部書記江慧麗組織社區黨員和群眾代表參加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討論會后,緊接著便趕到老黨員曹雨財家里“上門送學”。
“我想好好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但歲數大了,自己學習有難度,參加集體學習又不方便,謝謝你上門為我講解黨的二十大精神,把黨的好聲音傳到咱心坎上!”拿著江慧麗專門打印的大字版本的黨的二十大報告,有著51年黨齡的曹雨財激動地說,“我年紀大了,對生活的變化有著親身體驗,對現在的幸福生活也時刻懷著感恩之情,一直想為社會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曹雨財和藹慈祥、親和力強,周圍的小朋友在放學后和周末的時候,喜歡到他家聽他講故事、說往事。當天傍晚,“充完電”的曹雨財又給小朋友們“開課”了,講的正是黨的二十大這件大事。“民族復興、國家強盛,離不開你們的努力。你們要成為愛黨愛國的小學生,要做到品德好、學習好、身體好、勞動好,聽黨話、跟黨走,做建設祖國的小主人翁!”曹雨財說。
為了傳遞黨的好聲音,平利縣采取了多種宣講方式:利用社區工廠覆蓋面廣、帶動影響面大等特點,在開工前、月例會等時間段進行宣傳宣講;以“曲藝+理論”的形式推進融合宣傳宣講,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演出形式,用“小節目”詮釋“大道理”……
11月16日,在寶雞市千陽縣張家塬鎮南灣嶺村移民安置小區文化廣場上,該鎮人大主席、新風宣講志愿服務隊隊長陳娟正坐在小板凳上,給身邊的村民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近一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九百六十多萬貧困人口實現易地搬遷,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遠的不說,咱都是受益者吧?”陳娟用身邊人身邊事,帶大家回顧這幾年來身邊的可喜變化:村民不花一分錢住進移民安置小區里的樓房,蘋果、蔬菜等特色產業讓家家戶戶的生活越來越好……
村民王小平一邊聽,一邊記。“幾年前,我家沒花一分錢就搬進了樓房。在政府的關心下,我還有了一份穩定的公益性崗位工作。黨的二十大報告中說,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我跟老伴兒商量了一下,今年還要多種幾畝蘋果呢!”王小平說。
黨的二十大召開以來,千陽縣張家塬鎮充分發揮基層各類宣講隊伍作用,聚焦基層群眾關心關切的現實問題,廣泛開展對象化、分眾化、互動化理論宣講,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讓黨的好聲音深入人心,激發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現身說法 送去黨的溫暖
“群眾在哪里,黨的二十大精神就宣講到哪里;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11月24日,西安市藍田縣三里鎮席家河村,藍田縣文明實踐宣講團志愿者趙偉濤與席家河村的老鄉們圍坐在一起,講政策、談想法、拉家常,與大家共同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新思想、新要求。
這是藍田縣文明實踐宣講團“板凳會”的現場。圍繞“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主題,趙偉濤結合身邊的變化講述過去十年黨帶領人民取得的重大成就,把大家最關心的醫療、民生、教育等問題一一展開,讓大家感受到了黨的溫暖。
聊起村里的變化,村民李會云說:“黨的政策確實好。我們村現在家家是二層樓,出門是水泥路,家家戶戶門前有小花園,環境很好,還修了健身廣場,我帶小孫子遛彎很方便。”
接地氣,聚人氣。一場“板凳會”,就是一場開在鄉間的大課堂。
為精心組織好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宣講,藍田縣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作用,遴選了涵蓋離退休老黨員、老干部和文藝工作者等群體的20余名骨干志愿者,組建了文明實踐宣講團。“我們將發揮好文明實踐宣講團作用,深入全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采取‘板凳會’、文藝表演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宣講形式,開展大眾化、分眾化、互動化宣講,把大主題轉化為小切口,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在藍田落地生根。”藍田縣委文明辦綜合科科長章超說。
“作為一名老黨員,我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為村里的建設多出點子,努力貢獻自己的光和熱。”71歲的村民李潤全說。
11月21日,在渭南市華州區華州街道大街社區三門巷小區,居委會正組織黨員群眾20余人召開“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交流會”。
“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這些話都說到了我們的心里。”退休黨員黨拉柱已經是第四次參加學習交流會,每次都有說不完的話。
建于20世紀80年代的三門巷小區,是典型的老舊小區,基礎設施差、物業缺失等問題曾困擾著小區居民。如今,小區里水泥路干凈平整,樓棟墻上宣傳彩繪引人入勝,居民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多。
近年來,華州區以黨建引領小區治理,全面推行“5號議事日”制度,由鎮(街道)黨(工)委牽頭,協調小區每月5日召開會議,通過全覆蓋收集民意、面對面協商議事,將群眾反映的“問題清單”變成“履職清單”,為群眾解難事、辦實事、做好事。如今,該制度已覆蓋華州區全區236個小區,累計解決群眾急事難事揪心事1200余件。
“黨的二十大報告離咱老百姓的生活這么近,許多都與我們的利益密切相關。”黨拉柱說,“現如今小區環境越來越好,鄰里間互幫互助多了,相信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大街社區黨支部書記馬建民說:“以黨建為引領,提升基層治理能力,讓群眾生活更滿意、更舒心是社區工作者努力的方向。我們將貫徹落實好黨的二十大精神,不斷拓展群眾參與社區治理的組織形式和渠道,提升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
■ 實干篤行 創造幸福生活
“咱們要堅持農旅融合發展,讓產業更加興旺,村莊更加美麗。”11月21日,走進延安市吳起縣南溝村,該村黨支部書記白濤為村民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時說,“緊跟黨走,咱們村一定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20多年前,吳起縣開全國封山禁牧先河,南溝村先行一步。如今,該村實施退耕還林29127.8畝,榮獲“全國退耕還林試點示范村”稱號。南溝村的山地蘋果銷售旺,鄉村建設亮點多,養殖產業方興未艾,鄉村旅游蓬勃發展,生態優勢已轉變為經濟發展優勢。
村民趙志斌的果園就在南溝村后邊的山頭上,四周山林是南溝村退耕還林多年的成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環境變好了,我們南溝村的天更藍了、山更綠了、水更清了,大家回村發展產業的信心也更足了。綠水青山成就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趙志斌說。
劉志安是南溝村的老黨員,20世紀90年代,劉志安和村民們一起響應國家號召上山造林。
“學習了黨的二十大報告里跟農業、農村有關的內容,我感到十分振奮。作為一名老黨員,我一定會發揮好‘傳幫帶’作用,把南溝村生態環境保護、產業發展的經驗傳下去,讓年輕人在綠水青山中干出新的成績。”劉志安說。
“只要心里裝著群眾,一心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大家就會跟著你干。”白濤說,“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我對此深有感觸。我們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讓鄉親們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光景一年比一年好。”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南溝村以黨建為引領,聚焦群眾需要、對準發展問題,有效激發產業發展、鄉村振興、基層治理、增收致富的內生動力,不斷引導村民創造新的幸福生活。
同處陜北大地的榆林市清澗縣幸福嘉苑社區,這里的移民搬遷群眾也在黨組織的堅強領導下,大步邁向幸福生活。
連日來,“幸福一起行”宣講團走進幸福嘉苑社區,宣講團成員與群眾面對面交流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體會、感悟和收獲,讓黨的好聲音傳遞到千家萬戶。
幸福嘉苑社區建成于2019年,是縣城中最大的移民安置點。這里的居民3年前還住在大山里,如今,他們在好政策的幫扶下,已適應了身份轉變,迎來了美好生活。
得知家門口要成立電商服務中心,幸福嘉苑社區居民白金英自告奮勇前去應聘,如今已是該中心的“元老”。
電商服務中心是清澗縣向全國各地輸送優質農特產品的平臺,在這里,白金英和她的同事們工作的主要內容是打包優質農特產品。他們每人每天有100元的收入。“在家門口工作,既有收入,還可以照顧家里,特別適合我們這樣的搬遷群眾。”白金英告訴記者。
對搬遷群眾來說,樂業才能安居。當前,在幸福嘉苑社區,符合用工條件的140名搬遷群眾進入當地9家社區工廠就業,同時還有部分群眾在社區的幫助下找到了工作。
如今,搬到幸福嘉苑社區的劉麗麗在家門口上了班,她非常珍惜這份工作。“現在是帶孩子賺錢兩不誤,相信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我們老百姓的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
幸福嘉苑社區內老年人居多,多是干了一輩子農活的農民。為了幫助他們適應新住所,社區建立了黨群中心、親子小院、康樂小屋、老年活動室等暖心服務平臺,讓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滿滿。
眼看著鄉親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幸福嘉苑社區黨支部書記付小林的干勁兒也越來越足。“社區干部就是要做群眾的知心人、貼心人、暖心人,我們要學習宣傳貫徹好黨的二十大精神,為社區群眾帶來更多實惠和保障。”付小林說。(本報記者 劉印 李宛嶸 陳志濤 李妮 周明 王姿頤)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