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李榮
近日,在白河縣構朳鎮東坡村,一棵有著1700余年樹齡的銀杏樹身披“黃金甲”,吸引了眾多游人前去觀賞打卡。這棵樹在當地百姓眼中是“福旺之樹”,每當葉子被秋意染成金黃時,當地村民以及周邊游客紛至沓來,拍攝美景、寄望來年。
第二次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結果顯示,全國普查范圍內的古樹名木共計508.19萬株,包括散生122.13萬株和群狀386.06萬株。其中,5000年以上的古樹有5株,均分布于我省境內。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中國人對樹的情懷植根心田。位于渭南市白水縣倉頡廟內的古柏,傳說是當年倉頡親手種植的,高16米,腰圍7.8米,樹齡5000余年。目前,倉頡廟內共有千年古柏48棵,倉頡手植柏是古柏群之首。這些古柏也是倉頡廟景區最有價值的文化遺存和歷史見證。
“每年秋季,我都會來到倉頡廟,看看這里的古柏,感受千年歷史的厚重。”游客李女士說,行走在古柏之中,讓人心曠神怡,更能從這些屹立千年的古樹身上汲取奮進力量。
倉頡廟景區管委會主任張延成說,近年來,為了更好地保護倉頡手植柏,景區以日常管護和科學管護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古柏保護工作,除常態化澆水、施肥、生物防蟲害外,還擴大樹盤范圍促進植物根系呼吸、設置木質防護圍欄等,加大對古柏的保護力度。
一棵古樹就是一段歷史,不僅承載著地域文化,也寄托著濃濃的鄉愁。古樹名木作為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也被譽為“活文物”。第二輪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及補充調查結果顯示,我省現存古樹名木727297株。其中,散生古樹名木11390株,古樹群271個715907株。
近年來,我省高度重視古樹名木保護,先后策劃實施了“陜西省古樹名木擴繁保護”“陜西省古樹名木信息管理平臺”“黃帝手植柏、老子手植銀杏保護復壯”等項目,加強保護工作。開展設置保護牌、保護標志項目,全面實現散生古樹名木掛牌、古樹群設立標志保護,散生古樹名木設立圍欄保護比例超60%。通過普查摸底、項目帶動、專家會診、擴繁保護等舉措,制定黃帝手植柏、老子手植銀杏復壯保護方案。“十三五”以來,我省共組織相關專家對百余株健康狀況較差的古樹進行了會診,搶救瀕危古樹20余株,復壯衰弱古樹80余株。
為進一步加大古樹名木保護工作,2010年10月,我省正式施行《陜西省古樹名木保護條例》,為保護古樹名木提供了依據。此外,省林業局還制定了《陜西省古樹名木價值評估辦法》《陜西省古樹名木養護技術標準》,為嚴格執法提供了規范支持,也為古樹名木保護和培植提供了科學依據和技術規范。
為切實加強古樹名木保護培育工作,2013年10月,我省在全國率先實施黃帝手植柏、老子手植銀杏擴繁保護工程,成功獲得克隆苗和二代苗。擴繁苗先后入駐2018年南寧園博會和2019年北京世園會。2016年9月15日,99克黃帝柏種子隨天宮二號升空,太空遨游95天后返回地面,部分種子入駐省珍稀樹種種質資源庫,用于培育擴繁和科學研究。
記者從省林業局了解到,雖然我省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臨保護經費不足、工作機構不健全等突出問題。中央和地方財政對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作投入較少,導致古樹名木保護工作難以順利開展、全面覆蓋。多數市縣兩級綠委辦編制不明確,基層管護人員不足,技術薄弱等問題突出。
古樹名木是歷史傳承的見證,也是一個地方歷史文化的沉淀符號。省政協常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唐周懷建議,要深刻認識古樹名木資源的重要性和寶貴價值,把古樹名木保護納入鄉村振興戰略之中,采取有效措施,扎實推進綜合保護,使古樹名木成為凝聚人心、記住鄉愁、留住記憶的重要載體。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