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許鵬 通訊員 李良
為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省市縣委關于開展“高質量項目推進年、營商環境突破年、干部作風能力提升年”活動要求,2023年,榆林市清澗縣樂堂堡便民服務中心緊扣縣委“生態立縣、產業富縣、文旅興縣”發展戰略,聚焦打造“黃河流域生態治理示范點”“沿黃優質特色農產品輸出地”目標,以“四抓四促”為“三個年”活動開好局起好步。
抓生態、重治理,促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聚焦“黃河流域生態治理示范點”目標,實行共治化、規范化、常態化“組合拳”,使生態底色更加亮麗,群眾生產生活環境明顯改善。一是全員參與共治化。采取“支部帶動、黨員示范、群眾跟進”的工作模式,有效發揮村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組織黨員、積極分子、志愿者、群眾踴躍參與,定期開展人居環境集中宣傳整治行動。二是項目帶動規范化。以大項目集中推進來帶動人居環境整治,重點實施242國道沿線河岸兩側植樹、植草、栽花等靚化工程,完成樂堂堡、寨則灣村的雨污分流項目建設。三是網格管理常態化。嚴格落實人居環境整治與“五級五長”制相結合,夯實片長、包村干部、行政村長、小組長、中心戶長五級長責任,將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納入日常管理,定期監督檢查,確保環境整治常抓不懈。
抓產業、謀發展,促中心經濟穩步增長
鉚足干勁,踔厲奮發,全力發展“一紅一綠一精”三個特色產業模式。一是激活“一紅”產業新引擎。重點圍繞構建紅梅杏現代產業體系,在李家溝村實行紅梅杏的統一修剪、統一噴灑農藥、統一施肥、統一采摘、統一裝箱分揀、統一銷售模式,形成李家溝紅梅杏“大市場”效應。計劃在周邊村新嫁接紅梅杏3500畝,使中心紅梅杏面積擴大至10000畝,年產值突破300萬元。二是培育“一綠”產業新動能。繼續加強與農投公司的合作,重點培育高山河、陳家河“塬上農莊”綠色小雜糧種植示范基地3500畝,確保農戶既有保底收益又可務工獲得工資性收益,實現收入穩步增長。三是釋放“一精”產業新活力。充分挖掘工匠精神,增加笤帚、掃帚、蓋簾等精美編織品的附加值。通過選樹典型,利用網絡直播形式,采取大戶帶動散戶、能手培養新手等模式進一步擴大特色精美手工編織品的體量,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抓民生、增福祉,促鞏銜工作扎實推進
采取“一周一自查、半月一核查、一月一研判”的形式,強化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在李家溝村率先發展小果園、小菜園、小養殖場等“庭院經濟”,豐富“四維”產業發展模式。加大果杏、小雜糧、大棚等“土專家”“民間高手”的發掘和培養,積極嘗試將其納入鄉級公益性崗位管理。新開幸福院一個,維修壩地5座,新修便民橋3座,新建文化廣場2個,新栽路燈500盞,治理地質災害點20個,硬化村組道路10公里,進一步提升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抓黨建、強隊伍,促干部作風能力顯著提升
嚴格落實“三會一課”“我為群眾辦實事”等制度,注重特色黨建品牌創建。一是建立“1314”學習制度、“黨員政治生日”制度、黨小組學習勞動競賽制度,建立“駕照式”考核辦法分類分層次管理黨員,打造“善思勤學”黨建品牌。二是全面推行“群眾點菜、支部派工”管理制度。成立愛心綜合服務站、行政便民服務站、基層治理服務站,開展社會服務、行政服務、民事調處及公共事業服務,打造“精準服務”黨建品牌。三是始終秉承“實干興邦”理念,圍繞“四維”產業格局,腳踏實地抓產業,把黨建的獨特優勢轉化成了推動高質量跨越發展的競爭優勢,打造“實干篤行”黨建品牌。真正做到以學促干、以干促改,干部作風能力顯著提升,匯聚起樂堂堡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