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已成為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抓手。 (記者 竇翊明 攝)
西安有5G基站29316個,基本實現主要城區5G網絡覆蓋。 (記者 竇翊明 攝)
“現在辦事真是越來越方便,拿起手機動動手指,就生成了《不動產權證書》電子證照。”日前,在線辦理了不動產登記業務的市民陳女士高興地對記者說。
近年來,西安持續深化城市數字化轉型,城市信息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數據共享應用不斷深入,政府信息化系統建設和應用不斷豐富。截至目前,西安已建成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50339個事項實現在線辦理,事項網上可辦率達95.93%。
強化頂層設計
夯實智慧城市數字底座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的廣泛應用,智慧城市已成為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抓手。智慧城市能充分運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對民生、環保、安全等各種公共服務需求做出智能響應,為市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記者從西安市大數據資源管理局了解到,近年來,西安深化數字政府與智慧城市建設發展融合,著力實現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全面提升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制定出臺《西安市信息化項目集約統建統管實施辦法》,創新建立了以市大數據局為主管、市級各部門提需求、西安市城投集團實施建設的信息化項目集約統建統管模式。
按照“五橫三縱”的架構思路(“五橫”是用戶交互層、業務應用層、平臺支撐層、數據資源層及基礎資源層,“三縱”是安全保障、運營支撐和標準規范),突出一體化、全方位、數字賦能和現代化,構建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政府治理“一網統管”、政府運行“一網協同”三大平臺系統。西安構建了“平臺驅動、業務協同”的數字政府業務架構,全方位提高政府數字化的綜合服務、管理和決策能力。
與此同時,西安打造城市綜合運營、智慧城市支撐、公眾生活服務和產業創新發展四大能力,推進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保護、政務運行六大領域智慧應用建設。統籌政務云體系建設,建成鳳城八路主節點及西咸分節點兩個數據中心,形成市級“一地兩中心”架構格局,支撐全市各部門重要應用系統。
基礎設施的完善,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必要的保障。目前,西安有5G基站29316個,基本實現主要城區5G網絡覆蓋。航天基地國家超算(西安)中心建成投運,雁塔區未來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算力達到300P,位列全國第二。電子政務內外網和國辦專網,提供 3.1G 互聯網出口帶寬,覆蓋 140 多個市級黨政機關,13 個區縣和 8 個開發區及所轄街道(鄉鎮),社區(村)電子政務網絡覆蓋率達70%。
政府數字化轉型成效顯著
智慧城市服務功能更強大
西安搭建市級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打通了國家、省、市、區(縣)數據共享傳輸渠道,匯聚形成全市統一的“數據資源池”,為全市各單位提供數據查詢、申請、共享、使用、監管評估的一體化服務。
西安聚焦數據資源管控與共享,推行數據資源全生命周期管理,打造數據管理“神經中樞”,持續完善人口、證照、信用、宏觀經濟等基礎數據庫,為政務服務、信用體系建設、秦嶺生態保護、城市綜合管理、執法監管、社會治理等各類應用場景提供數據支撐。目前,已歸集57個部門1047項數據資源,建設6個基礎數據庫和10個專題庫,擁有數據36.9億條,數據接口累計調用500余萬次,業務接口累計調用4000余萬次,向社會開放環境質量、經濟統計、交通旅游等數據491項。
西安積極推進國家新型基礎測繪試點城市建設,繼上海、武漢之后,完成115平方公里二維地理信息實體化改造和65平方公里“實景三維”數據新生產,建成西安市全域地形級“實景三維”。目前,以“實景三維”數據為基礎,建設全市CIM基礎平臺數字孿生底座,服務全市業務應用及智慧城市管理需求。持續推進“雪亮工程”建設,構建“全域覆蓋、全網共享、全時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聯網應用體系,累計接入攝像頭9萬余路,實現城市重點區域視頻監控全覆蓋。
西安不斷提升城市綜合治理能力,依托西安市社會治理綜合指揮信息平臺、綜治視聯網、雪亮工程及“長安e格”移動端APP等智慧系統,實現市、區縣、街辦(鄉鎮)、社區(村)、網格員信息互聯互通、“屏對屏”指揮調度,構建起“手中有終端、空中有探頭、陣地有平臺、互聯有網絡”的多維科技支撐體系。依托數字城管系統建設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實現與住建部國家平臺聯網互通,在全市易積水點增設雨量監測、視頻監控等感知終端,實現城市防汛的實時監測預警、資源快速調度,有效驅動城市精細化治理。推進城市安全運行監測預警平臺建設,匯聚接入水、電、氣、暖等五大類共2萬多個監測點位數據,為城市“生命體”隨時進行體檢,有力提升了城市安全風險監測預警信息化、智能化、精準化水平。
西安充分發揮科技支撐作用,不斷探索環境保護新模式。綜合利用空氣質量監測站點、工地揚塵在線監測儀、出租車走航、煙火監控、衛星遙感監測等智能感知設備,打造智慧環保平臺,構筑空天地一體化環境感知物聯網,實現污染問題全方位、全流程、高效率閉環管理。推進智慧秦嶺項目建設工作,建成了數字秦嶺綜合監管平臺,開發應用秦嶺衛士移動巡查APP,實現秦嶺西安段生態環境的有效治理;聚焦“森林防火、水質監測、五亂治理”三大重點場景,完成了市級秦嶺生態保護各系統數據資源的整合接入,實現了三大應用場景綜合展示及監管,提升了數字秦嶺綜合監管能力。
讓信息替百姓多跑腿
政務服務全程網辦率達85%
智慧城市建設讓政府公共服務更精準、更精細和人性化。
西安搭建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整合對接13個市級部門52個業務辦理系統,搭建全市政務服務入口統一,實現全市政務服務數據同源、服務同質、業務聯通、統一監察。50339個事項實現在線辦理,事項網上可辦率95.93%,全程網辦率85%。其中,389個事項實現“全城通辦”,140個事項實現“兩個免于提交”。
據了解,西安市政務服務總體指數從2021年的“中”組別提升至“高”組別,其中,“事項覆蓋度”首次進入單項指標前十名。全面落實全省“一件事一次辦”改革任務,圍繞公民個人和企業法人全生命周期推出20類200個“一件事一次辦”主題應用場景,累計辦件48.2萬件,平均減環節42%、減材料80%、減時限51%、減跑動42%,政府行政效能和企業群眾獲得感實現“雙提升”。建設開發“i西安”APP,上線政務服務高頻事項1075個、注冊用戶1026萬,方便企業、群眾“掌上辦”“指尖辦”。
“歡迎撥打12345市民服務熱線……”每一次來電的背后,都有著來自基層群眾最鮮活的民意、最直接的訴求。
為促進熱線工作提質增效,賦能城市精細化治理,西安大力推進12345市民熱線升級擴能,先后整合了全市50條政務服務熱線。融合網站、微信、APP等渠道,實現“一號運行”“集中受理”,承接互聯網+督察、省市長信箱、人民網留言等38個渠道市民投訴辦理工作,成為解決百姓“急難愁盼”事項的總窗口。2022年熱線話務量達到1311.9萬次,其他渠道接件140萬余件,產生工單約611萬件,辦結603萬件左右,辦結率達98.69%,滿意率達92.14%。
同時,西安全力推動“接訴即辦”改革,以12345熱線平臺為核心節點,驅動政府管理和城市治理體制機制變革,探索熱線訴求分類處理、分級響應、直派基層、協同辦理的機制,創新考核評價及工單處理流程。目前,已在新城區、閻良區、西咸新區完成試點。
“大數據的廣泛運用,為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建設和治理能力提升增添了‘利器’。”西安市大數據資源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西安深入落實國家大數據戰略,推進大數據產業和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多次入圍全國榜單前列。
據了解,接下來西安市大數據資源管理局將優化“一地兩中心”建設運維管理,探索建立存儲、算力資源統籌調度機制,完成涵蓋網絡、系統、數據的立體安全體系規劃建設;推動數據共享,開放空間地理數據,扶持時空大數據產業發展;將“i西安”打造成西安便民服務的移動互聯網端統一窗口;全面推廣落地12345熱線“接訴即辦”改革和“一件事一次辦”,加強數據深度挖掘分析,提供智能化監管預警及輔助決策支撐;依托數字西安集團公司平臺,統籌構建全市信息化項目的統一運維機制,做好全市信息化項目統籌統管建設成果的迭代創新。同時,研究探索政府資金補貼新模式,吸引推動生態聯盟向產業實體邁進,助力我市大數據產業發展。
(記者 王赫)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