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者在大唐靈境展區感受科技的魅力。(記者 竇翊明 攝)
京東方藝云“BOE畫屏”數字文化展區的文物裸眼3D吸引參觀者駐足欣賞。(記者 竇翊明 攝)
在西安舉辦的第十屆中國西部文化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西部文博會)將于8月20日正式落幕。19日適逢休息日,與前兩日相比,展館內人流量明顯增加,不少市民全家一起前來逛展。有趣的是,無論是融匯AI技術、極富科技含量的展區還是以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展區,都是展館內的“熱土”,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來“打卡”。
裸眼3D還原花海奇觀
AI換臉變身漫畫人物
在此次西部文博會展館中,3號館數字文化館最能體現文博會的高科技基因。其中的京東方藝云“BOE畫屏”數字文化展區更是吸引了眾多游客現場參與互動體驗。
展區內,以BOE畫屏為載體,利用無損Gamma(無損伽馬)等多項核心顯示技術還原了中國美術館館藏的百件經典美術作品,不僅能夠真實還原原畫作的色彩和對比度,保證與原畫作質感相同,還添加了互動元素,用科技的力量讓名畫“動”起來。現場只需按下畫作旁的按鈕,就可以交互式體驗經典美術作品。記者在現場看到,很多孩子摁下按鈕,與名畫互動,建立多樣的感官連接。
該展區還展示了多幅數字藝術品,匯集了當下沉浸式AR、裸眼3D、AI創造、虛擬人等創新數字藝術形態,將公共媒體與數字科技相結合,打造了一種數字藝術展覽新生態。BOE畫屏墻利用多屏聯動軟件同步播放海量畫作,一面墻就可以輕松看到眾多世界名畫。
此外,展區中最受歡迎的當屬“靈動花境沉浸空間”,空間內以全彩LED裸眼3D顯示大屏為載體,用裸眼3D技術還原花海奇觀,完美呈現立體景深顯示效果。進入“靈動花境”就像進入真正的花海一樣生動逼真,引得眾多游客紛紛在“花境”前打卡拍照。
在2號館西安市綜合展區內,也有一個熱門打卡點——元宇宙項目大唐靈境展區。在這里,通過3D透明展示柜,可以和大唐詩人白居易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也可以進行AI換臉,將自己變成漫畫人物,活潑俏皮的形象呈現在大屏幕之上。西安數字光年軟件開發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兩天不少孩子前來打卡,對自己的漫畫形象充滿了好奇,而這項技術今后有望推廣到各個旅游景點。
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傳統技藝得到市民關注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環節,文化及其相關產業作為朝陽產業在文化振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在本屆西部文博會上,特意設置的文化賦能鄉村振興展區也頗受參觀者的歡迎。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識別漆樹并使用漆來涂抹器物的國家。漆器在我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在文化賦能鄉村振興展區,馬塬漆藝村的數十件漆器款式各異,大到桌椅、屏風、酒柜,小到盤子、罐子、首飾盒,每一件都匠心獨運、精妙絕倫。精美的漆器吸引了不少攝影愛好者前來拍照,也有不少游客前來詢價購買。
馬塬漆藝村的很多展品都是由劉師傅制作。劉師傅20歲開始跟隨師傅學習漆器技藝,至今已有30年了。他說,制作一件漆器一般耗時3個月左右,“要在木胎上先批膩子再刷漆,刷完漆后再打磨,打磨平整后再刷漆,刷漆之后再打磨,一遍一遍直到最后作品完成”。展廳里有一套精美的桌椅,桌面橢圓類似雞蛋,所以叫“雞蛋圓桌”。黑漆桌面上繪有花鳥圖案,配套的6只小凳剛好可以收納到桌子下方。劉師傅說,“這些題材和工藝都是按照傳統技藝制作的,村里還有七八個人做漆器,我們就是想傳承”。
與漆器相比,羌族草編更受孩子們的歡迎。記者在羌族草編傳承人王興碧的展臺前,看到這里圍滿了小孩子,現場陳列的飛龍、長蛇、公雞、雄鹿、霸王龍和知了、蝸牛、蝎子等草編作品活靈活現,讓孩子們愛不釋手。
作為羌族草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和諧旅游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對殘疾人和留守婦女進行技術培訓,建立羌族草編傳承保護和生產基地,帶動當地200多人就業。羌族草編傳承人王興碧曾參與《羌族草編殘疾人技能培訓》教材的編寫,并參與開發文創產品超過300件、申報版權200多件,2018年曾獲四川省脫貧攻堅“奮進獎”。
王興碧由于小時候的一次意外小腿落下殘疾,2013年北川縣殘聯聯系到她。“那時候政府號召我們去學習,說學這個東西可以在家加工掙錢,我白天種地,晚上就練習,2個月就把基本的手法學會了,后來跟著教我們的老師加入了公司,我就是這樣走出大山的”。王興碧驕傲地說:“我是市級非遺傳承人,北川羌族草編不能丟,我們要把它拾起來。這兩天在西安參展,發現孩子們特別喜歡這些草編昆蟲,還有很多孩子在我的展臺前和這些草編昆蟲合影。看到羌族草編能得到這么多人的喜愛,我也覺得非常開心。”
(記者 張靜 實習生 翟桐菲)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