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實習記者 韓璋 記者 樊星)11月29日,由渭南市委宣傳部組織開展的“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東秦”主題采訪活動走進華陰市,采訪了解了華陰市非遺工作的相關情況。華陰市文化底蘊深厚,截至目前,列入各級政府保護名錄非遺項目32項。
保護傳承是責任義務,創新發展是使命擔當。近年來,為了發掘非遺的文化魅力,華陰市立足于“文旅立市”戰略,讓非遺常態化進景區、進校園;高標準開展非遺日常業務工作,讓非遺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彩。
據了解,今年以來,華陰市在華山景區、西岳廟景區、城市文化公園景區、生態廣場、玉泉廣場等地開展非遺進景區活動86余場次;在岳廟高中、衛峪中心小學、城關小學、岳廟初級中學、新姚小學等中小學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80余場次;開展“文化遺產日”宣傳活動。舉辦了“加強非遺系統性保護 促進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第七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認定了“第二批華陰市級非遺工坊”3家,開展了非遺項目宣傳展示活動,文化館非遺展廳建成正式對外開放;高標準開展非遺日常業務工作。召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座談會,32個項目保護單位及部分代表性傳承人參加了會議,就非遺的傳承、創新,非遺與旅游融合,走產業化發展的路子等問題進行了座談;組織申報陜西省第七批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工作;完成了年度渭南市級代表性傳承人考核、渭南市“最美非遺傳承人”等工作。精心制作了“非遺過大年 文化進萬家”15期,全面展示了華陰非遺保護成果,受到群眾一致好評。切實做好非遺對外交流工作。非遺全年對外交流演出570余場,其中華陰老腔300場,華山戲法270余場次。
圍繞“山下留客”需求,策劃編排了以民俗文化為主題,以華山故事為基調,以好看、好聽、好玩為目的的旅游演藝節目。包含了華陰老腔、華陰迷胡、華山戲法以及面臨失傳的華陰時腔、華山“紅社火”等各級非遺項目,由華山神話:《寶蓮燈》《吹簫引鳳》,華岳聲腔:《自得其樂》《關中古歌》《華山論劍》,華陰民俗:《祈雨送福》《慶豐鑼鼓》等節目組成。其表現形式主要是在傳統戲曲的基礎上,加之舞蹈、鑼鼓、演員技巧以及觀眾互動的元素,配合舞臺美術、燈光、背景視頻等特技效果,在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相統一的原則下,強化演出的觀賞性和原生態。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