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紙靈犀——現代折紙藝術展”在西安曲江藝術博物館展出,本次展覽集中展出了十多組現代折紙藝術作品,是西安近年來首個現代折紙藝術展,展品極富創造力與想象力。這已不是西安曲江藝術博物館第一次舉辦這種新穎的展覽,此前具有實驗性質的“修復日記——一幅油畫的重生”科普展為廣大觀眾揭開油畫修復的神秘面紗,普及油畫養護知識。
西安文化底蘊深厚,博物館數量眾多。在國有博物館數量多、藏品豐的情況下,非國有博物館如何出彩?很多博物館給出的答案是——創新和差異化。
“身處陜西這樣博物館資源豐富的地區,對我們來說既是環境優勢,也是巨大壓力。”3月4日,西安曲江藝術博物館副館長、社會教育部主任張和鑫在接受采訪時說,“‘創新’是我們近年來積極尋求的發展方式。通過創新,找到差異化發展的模式和路徑。這意味著我們要找準自身定位,做到與國有博物館的內容有差異,并在展陳、多樣服務等方面多下功夫。”
提到博物館,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往往是與文物、歷史相關的內容。作為一家藝術博物館,西安曲江藝術博物館注重從藝術角度詮釋本民族的優秀歷史文化,傳承和弘揚東方美學。
“我們在選品和布展時,非常重要的一條標準便是‘美’。通過對美的展示和詮釋,增強人們對藝術的興趣。比如,古代壁畫中的圖案、線條、色彩就能夠很好地展示傳統藝術中美的形式、內涵和古人的審美意趣。”張和鑫說。
西安曲江藝術博物館是首次將“國際五星級酒店+精品博物館”的成熟模式引入內地的新型博物館,也是全國唯一與國有考古院共建壁畫保護修復基地的非國有博物館。依托該基地,博物館每兩年舉辦一屆曲江壁畫論壇國際學術會議,目前已舉辦五屆。會上,眾多國內外壁畫專家會聚一堂,交流壁畫保護修復經驗及藝術史研究成果,助力提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壁畫研究和保護水平。
西安曲江藝術博物館館長周天游為博物館寫下了八字方針:守法、規范、創新、求實。西安曲江藝術博物館是全國首個明確將“守法”作為首要原則列入辦館方針的非國有博物館。“守法、規范是我們館十多年來行穩致遠的關鍵,也是我們獲得國內外國有大館、文博單位支持并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的關鍵。”張和鑫說。
近年來,西安曲江藝術博物館聚焦能夠體現中西方文化交流以及融合現代科技手段的創新性展覽。開館10余年,引進境外展覽6個,館藏金器展足跡遍布法國、瑞士、斯洛文尼亞、羅馬尼亞等國家。“現代光影技術能夠極大豐富博物館的展陳手段,增強展示效果。我們希望利用當下最新的科技成果實現展覽的智能化、互動化,讓旁觀者成為參與者、創造者。”張和鑫說,“我們正在打造數字博物館,這樣,即使館內展覽結束了,觀眾也能在網絡上欣賞這些藝術精品并收獲線下展覽難以呈現的內容。”
4月中旬,西安曲江藝術博物館將聯合多家博物館在陜南農村地區設立首個鄉村博物館工作站,通過互聯網技術鏈接鄉村和博物館,把博物館的展覽和西安博物館之城的建設成果分享給更多人。
與西安曲江藝術博物館遙遙相望的,是在城西的大唐西市博物館。3月2日,從廣東來西安游玩的陳園園將旅途的一站設置在大唐西市博物館。她說:“我希望帶家人看看‘大館’外的小眾博物館。這里給了我很大的驚喜,讓我不僅能了解唐朝的絲路貿易,還能看到千百年前長安百姓的生活。”
大唐西市博物館是國內首座由民間資本投資建設的遺址類博物館,是唯一反映盛唐商業文化、絲路文化和西市歷史文化的主題博物館,唯一在唐代長安城西市原址上再建的、原真性保存“西市遺址”的博物館,也是陜西省唯一一座非國有的一級博物館。
博物館原址曾是大唐的西市,承擔著貨物中心集散地的重要職能。市民游客踏入博物館,便能看到大廳正中懸空的玻璃地面下是西市的車轍和排水渠遺址,廳北露出十字街、石板橋和房基遺址。展廳內陶瓷器、陶俑、金銀器、絲綢、玉器等2萬余件館藏文物靜靜地躺在陳列柜里,訴說著那段貿易史。
我國當代的非國有博物館誕生于改革開放以后,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成為博物館行業有規模、有潛力的文化遺產保護、收藏、展示的重要力量。非國有博物館在展示內容上往往更加豐富多彩,在形式上更加靈活,既補充了地方文明史,又方便了群眾參觀。以收藏和展示為中心任務的非國有博物館與國有博物館,共同承擔著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使命。
省文物局官網顯示,陜西目前擁有114家非國有博物館(紀念館),從名稱和簡介來看,它們多聚焦于某個類目,打造小而精的展陳,發揮自身差異化優勢。隨著社會的發展,非國有博物館已成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承和弘揚優秀文化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記者 趙茁軼 實習生 趙含玥)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