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西安市雁塔區民政局社會救助工作人員登錄西安市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發現平臺預警信息提示,轄區居民袁先生個人自付醫療費用大于5萬元,民政局工作人員上門核實具體情況,袁先生本人視力二級殘疾,剛做完腦部手術,雁塔區民政局隨即根據相關政策,于7月3日及時為袁先生發放了臨時救助金以保障其基本生活。
這是西安市數據局與市民政局通過共同打造西安市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實施救助幫扶的一個縮影。
救助資源統籌銜接、救助信息聚合共享、救助效率有效提升……去年以來,依托“互聯網+”思維,西安市以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建設為抓手,積極探索“大數據+大救助”創新幫扶模式,通過對全市低收入人口進行有效監測,高效推進社會救助資源的深度整合與智能化運用,讓社會救助更智慧、更精準、更高效。
全面覆蓋 方便快捷
社會救助暖民心
“原本以為要跑好幾趟,沒想到網上一提交,很快就有了回音,真是太方便了!”7月19日,周至縣低保戶劉先生感慨地說。前不久,劉先生通過“西安e救助”微信公眾平臺的“掌上救助”功能,輕松提交了他的農村低保申請,工作人員核實通過后,劉先生將于下月開始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成為數字化社會救助服務的受益者。
劉先生使用的“西安e救助”平臺,是西安市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以下簡稱“動態監測平臺”)的移動端口。記者點開“西安e救助”,其中的“掌上救助”“政策咨詢”和“工作人員”三大模塊在主界面清晰展現,用戶體驗直觀便捷。“市民群眾有社會救助需求時,可通過微信公眾號、小程序等方式登錄該平臺,足不出戶就可以輕松完成最低生活保障、臨時救助等申請,方便快捷。”市民政局社會救助處相關負責人說。
“西安e救助”平臺滿足了市民群眾的社會救助需求,而后臺強大的動態監測數據網,才是高效實現社會救助的核心。“為了確保動態監測平臺的救助內容更全面,平臺通過與市民政局、市醫保局等多部門的數據整合,實現了26類192萬余條數據的高效聯動,借助大數據的分析與篩查能力,對全市低收入人口進行全方位的動態監測,確保能夠及時、精準地提供社會救助。”市數據局資源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動態監測平臺不僅實現了17項民政救助業務“掌上辦”,還將救助申請、進度查詢等救助服務各環節數字化。此外,市民可以通過登錄平臺隨時查看救助政策、救助業務辦理進度等信息,以及家庭在全市享受各類社會救助的“幸福清單”等,有效推動了社會救助服務的數字化轉型。
主動監測 預警提示
社會救助更精準
在精準全面的數據網基礎上,通過動態監測平臺的預警功能,民政部門可做到社會救助“主動發現”,確保精準救助的高效直達。
今年5月,藍田縣民政局工作人員敲開了轄區農村低保戶王大娘的家門。經動態監測平臺預警信息提示,王大娘還未享受分類施保金。工作人員核實后發現王大娘即將年滿70周歲,根據相關政策規定,對農村低保家庭中的70周歲以上老年人,在每月發放低保金的基礎上,將額外增加分類施保金。工作人員隨即為王大娘辦理了相關手續,確保王大娘能夠及時享受到這一政策紅利。“現在不用出門,民政局就對咱家的情況了如指掌,能領到分類施保金,真是太好了。”王大娘感慨地說。
“動態監測平臺建立了收入、支出、疾病、災害、意外事故等75個預警分析模型。”市數據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數據比對、驗算分析,平臺實現了智能預警、動態提醒等功能,并通過系統將預警信息實時傳遞給工作人員,在群眾還未開口時,救助服務就會“送”上門,確保救助工作的及時準確。
動態監測平臺也為民政工作人員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救助工作新模式。7月22日下午,在雁塔區民政局,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正在動態監測平臺查看信息,平臺預警信息處置分為紅、黃、綠三個等級,紅色和黃色表示需要及時跟進處理的事項,綠色表示正常。“我們會根據平臺發出的預警信息和預警級別,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雁塔區民政局社會救助科負責人雷小英說,此外,他們還能通過手機查詢困難群眾的電子檔案,進行簡單的事項辦理,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讓群眾的訴求得到更快速精準的響應。
平臺鏈接 精準匹配
社會救助更高效
在社會救助過程中,社會力量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我本身就是低保戶,今年住院醫保報銷后個人還承擔了5萬余元的費用。民政局不僅給我辦理了臨時救助,還幫我對接了一家基金會,最終獲得了3萬余元的額外幫助,緩解了我的經濟壓力。”7月18日,碑林區低保戶喬先生說。這是民政局通過動態監測平臺的線上預警與線下幫扶聯動,幫助困難群眾與社會救助組織高效匹配的具體實踐。
“動態監測平臺為慈善組織主動幫扶提供了新路徑。通過建立完善的政府救助和慈善幫扶銜接機制,將慈善資源從‘一地’擴大到全市。”市民政局救助處相關負責人說,對動態監測平臺預警排查發現的暫不符合政府救助條件或救助后仍有困難的群眾,民政局會通過平臺發布需求信息,社會慈善組織可通過平臺內嵌的資源鏈接模塊,找出符合其幫扶范圍的困難人員清單,實現高效精準救助幫扶。
“平臺的資源鏈接功能讓社會救助更高效,信息更流暢。”西安市扶弱助困公益慈善基金會負責人上官金龍說,以前開展慈善救助,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去尋找合適的救助對象,如今,通過平臺的實時鏈接,困難群眾的需求得到迅速響應,使救助對象既找得到,又找得準。
自動態監測平臺上線以來,西安市已建成覆蓋全面的低收入人口數據庫。截至目前,動態監測平臺已累計辦結各類申請救助業務10萬余件,累計鏈接入駐公益慈善類組織550余家,開展線下幫扶600余條,為全市低收入人口提供了切實的幫助,有效解決了困難群眾的燃眉之急。
持續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助推社會救助提質增效,西安市將積極整合多方數據資源,擴大動態監測平臺的監測范圍和功能,建立更全面的社會救助風險預警系統,為精準識別救助對象提供直觀、可視的數據支持,兜住兜準兜好民生底線,以數字賦能推動社會救助事業高質量發展,讓救助更陽光,群眾更暖心。(記者 王卉)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