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關乎百姓民生和城市形象。今年以來,關乎西安市民交通出行方面的為民實事“落地”情況如何?近日,記者分別就市政道路微改造、公共停車場建設、公交線路調整、地鐵建設等多個方面進行采訪,詳細了解交通實事的落實情況。
■停車場建設方面——
新開工建設公共停車位10493個
正在建設中的人民西村廣場停車場項目,位于西安市蓮湖區人民西巷與南小巷十字東北角,總占地面積約3400平方米。項目內容包括地下建筑和地上綠地兩部分,其中地下建筑主要為地下三層立體車庫,總建筑面積約7200平方米,計劃建設車位240個。
8月12日,驕陽似火。記者在該停車場建設工地看到,工人和機器設備分布在不同的施工點位正在忙碌作業。粗略統計,現場各類施工器械和設備共有20余臺,土方外運渣土車達40余輛。同時,記者留意到,該項目施工場地小、周邊住宅多,這也為現場施工帶來一定的困難。
對此,項目負責人任培龍介紹說,雖然場地小且地形呈狹長狀,現場布置難度大,施工條件艱苦,但團隊克服了這些困難,依舊按計劃推進項目進度。“現階段已完成支護結構支護樁施工,東側基坑下挖5米左右,外運土方約1萬立方米。項目西側正在調整場內施工道路,完成后整個現場東西階段施工將有序分段同時進行。”
“我們這塊地方,老舊小區家屬院多、車位少,停個車太難了。每天回來稍微晚一點就沒地方停車了,非常困擾。”家住南小巷附近的王玲告訴記者,自打人民西村廣場停車場項目開工,她就時不時關注項目進度,希望趕快建成,緩解大家的停車焦慮。
據了解,今年以來,市住建局成立專項推進工作組,統籌各項為民實事加快落實,目前全市新開工建設公共停車位10493個,完成年度任務的70%。
■市政道路微改造方面——
已經完成2條主干道7個交叉口微改造
停車場建設緩解群眾停車難的問題,而市政道路微改造則是以“小切口”為核心,通過精細化、智能化改造,達到提升城市主干道車輛通行率的目的。
12日下午,記者驅車行至咸寧路,所經之處均可發現微小改造為市民帶來的便利。站在咸寧路和興慶路交叉口看到,東北角、東南角均設置了交通導流島和右轉專用道。行人過街時不慌不忙,機動車輛和非機動車輛各行其道,一切都井然有序。
作為2024年西安市主干路微改造系統治理改造的示范道路,咸寧路、明光路微改造于今年5月正式開工,目前已經完成2條主干道7個交叉口微改造,完成年度任務的44%。此外,二環11個小切口微改造已開始招標;同時,100條次支路建設已完成12條、在建48條、剩余40條完成設計招標。
記者了解到,在咸寧路、明光路改造中,充分照顧到不同人群的出行習慣,如優化交叉口、規范掉頭車道、路段秩序重塑、主路暢通、輔路提效等。注重慢行交通環境優化改造,行人、非機動車的過街通道還設置成彩色涂層,明晰路權,引導人、非機動車和機動車各行其道。
兩條示范道路改造完成后,全面提升了道路通行效率和智慧化水平,同時形成了一套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成果,將運用到全市主干路微改造系統治理項目中。下一步,西安將以市政道路微改造系統治理為突破口,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城市更新改造、重點片區開發、基層社區治理,從而為城市發展賦能。
■新開調整公交線路方面——
已新開及優化調整公交線路50條
按照計劃,西安今年將“新開、調整公交線路80條,增加運營城市小型公交300 輛”,讓市民出行更便捷。對此,西安市交通局細化分解任務,圍繞公交線路調整積極調研、論證,會同公交企業制定線路調整方案、研究線路走向,確保線路填補空白、解決出行、便捷群眾。
“出了地鐵零換乘,乘坐公交直達商場,公交太貼心了,啥都為我們考慮到了。”今年4月份,西安宜家薈聚購物中心開業。8月11日,記者來到北長安街鳳棲路口公交站,家住北郊的寇女士和家人乘坐地鐵打算去逛宜家薈聚購物中心。原本導航顯示,出了地鐵站還有5公里,他們打算再打一輛車前往。誰知一出地鐵站,就乘坐上帶有“鳳棲原地鐵站至宜家薈聚購物中心”標識的260路區間車,非常驚喜。
據了解,為方便居民前往,西安公交五公司增加了途經西安宜家薈聚購物中心(西部大道子午大道口站)的260路、280路、285路等11條公交線路的運力配備,加開260路、337路等區間車,同時增開直通車,加大高峰客流時段的發車頻次等,充分滿足市民出行需求。
市交通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上半年,西安已累計新開及優化調整公交線路50條,完成年度任務的62.5%。通過新開及優化調整公交線路,填補了高陵區域昭慧大道、東二環(高陵)公交線網空白,進一步優化線路資源配置。滿足了紡織城小學、浐灞第八小學、曲江第一學校、曲江第六小學、長安大學渭水校區住宅區、紅會醫院北區等區域周邊的市民、醫院職工和師生群體差異化出行需求。
此外,西安公交集團根據社區巴士、網約和定制公交等多元化業務拓展需求,緊扣今年新增300輛公交車采購任務,反復研究多家整車生產廠家系列純電動公交車型。商討制定出電動公交車采購工作意見方案,確保車輛既符合標準要求,又讓市民乘車便捷舒適。
(首席記者 梁璠)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