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西安市統計局發布新中國成立75周年西安市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西安“三農”工作發展板塊。
75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西安始終堅持把“三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開創了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增收的嶄新局面,取得引人矚目的成就。
農業經濟總量大幅躍升
75年來,全市農業生產呈現出穩步發展的良好勢頭,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從1949年的1.38億元發展到2023年的594.43億元。
農業內部以種植業為主調整為農、林、牧、漁及農林牧漁服務業共同發展。同時,經濟作物快速發展,豐富了城鄉居民生活,提高了經濟效益,也成為農業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
糧食單產不斷突破新水平
西安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提升,糧食產量實現較大增長,近四年來糧食產量穩定在140萬噸以上,單產實現質的飛躍。1949年,全市糧食產量僅45.59萬噸,單位面積產量76公斤/畝,到2023年糧食產量達140.43萬噸,單位面積產量365公斤/畝,糧食產量增長2.1倍,單位面積產量增長3.8倍。
西安蔬菜水果產量快速增加,品質不斷提升,極大豐富了居民的“菜籃子”“果盤子”。1949年全市蔬菜產量僅有3.48萬噸,1978年為45.66萬噸,2023年達374.76萬噸,較1949年增長106.7倍;園林水果產量1949年僅有0.72萬噸,1978年3.37萬噸,2023年達到105.03萬噸,較1949年增長144.9倍。
肉類品種多樣化,奶類產量快速增長,成為西安畜牧業發展及結構調整的新亮點。全市豬肉產量占肉類總產量比重由1985年的91.0%下降為2023年的73.3%,牛羊肉產量比重由4.0%上升到8.9%,牛奶產量從1949年的636噸提高到2023年的8.29萬噸,增長129.3倍。
農民收入顯著提升
全市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由1978年的21.9%提高到2023年的86.2%。隨著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農業科技水平也在提升。西安堅持走科技興農、發展特色的路子,2023年,全市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71.03%,受過農業專業技術培訓的農業生產經營人員達17.29萬人。
現代農業園區成為現代農業展示窗口。2023年,全市擁有現代農業園區175家,規劃面積27.67萬畝,建成面積19.50萬畝,年銷售收入18.97億元。
龍頭企業已成為農業發展的重要力量。2023年末,全市擁有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74家。2023年,全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銷售收入達595.61億元。
西安市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都市現代農業,重點打造了富有地方特色的30多條鄉村精品旅游線路。2023年,全市鄉村旅游接待游客達到2717萬人次,實現經營收入達到19.60億元。
1957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僅有78元,1978年為140元,2012年首次突破萬元,達11442元。2018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3286元,到2023年達19826元,年均增長8.3%,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2018年的2.92降至2.58,縮小0.34。
醫療保障及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
2023年末,全市所有村主要道路已全部硬化,且通公路、通電話,主要道路有路燈的村民小組占到95%,5G網絡通達率的村占到84.5%,有電子商務配送站點的村占到81.7%。全市農村常住戶安全用水率達100%;使用衛生廁所的戶達100%;生活垃圾集中分類的村占到77.9%;生活垃圾進行收運處理的村民小組占到93.8%,農村人居環境更加優美。
2023年末,全市建成村衛生室2502個,衛生技術人員3791個,平均每個行政村有1.4個衛生室及2.1個衛生人員,農村居民醫療參保率達100%,農村醫療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全部達標。2010年以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相關政策出臺,60周歲以上老人每月可以領取一定養老金,且隨著年齡增長,國家養老補貼也在增加。
美麗鄉村建設碩果累累
2020年末,全市農村地區所有建檔立卡戶及26萬多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91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得到根本解決。2023年,全市103.4萬農戶367.2萬人實現防返貧監測全覆蓋。
2020年以來,西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五大行動”,對各區縣“精準畫像”,確定主導產業和優勢特色產品,構建了特色鮮明的“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一鎮一業、一縣一業”產業發展格局。2023年,周至縣獼猴桃年產量53萬噸,產值超60億元;閻良區甜瓜產業基地年產量20萬噸;鄠邑區建成年產量10萬噸的葡萄生產基地等。
近年來,全市全面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2023年全市共建成美麗村莊738個,29個村入選陜西省美麗宜居示范村,在環山路、白鹿原、石川河等重點區域形成了特色各異的美麗村莊風景線。(記者 文艷)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