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唐冰
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后,“低空經濟”被明確為具有戰略性的新興產業。不到一年時間,“低空經濟”從一個對大眾來說指向并不清晰的陌生詞匯,迅速演變為各地爭相布局的新興產業賽道。目前,我國已有20多個省份將發展“低空經濟”寫入地方政府工作報告或出臺相關政策。
作為被大眾熟知的“低空經濟”組成部分之一,無人機產業在經歷漫長蟄伏后,正式進入群雄逐鹿時期。10月15日,記者跟隨省委統戰部“奮進中的新秦商”統戰宣傳基層行媒體采訪團走進西安因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因諾科技)、西安羚控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羚控科技),聆聽無人機行業中蓄勢起飛的秦商故事。
一群博士一間小公寓
經歷過快“死”的過程后才開始考慮什么是“商業”
“這是個典型的知識密集型行業。”飛行控制專業出身的因諾科技董事長呼衛軍還有一個身份:西北工業大學教授。2014年,隨著國內低空飛行器市場的迅速發展,呼衛軍創業的想法逐漸萌生。
一群博士、一間小公寓,2015年“因諾科技”組建初創團隊。“大家都覺得這個方向很有意思,就想湊在一起干點事情,白天上班,下班過來搞研發。”呼衛軍說。
技術疊加的絕對實力使團隊很快取得了研發方面的進展,也獲得了資本的青睞。“我們拿到的第一筆投資是1200萬元,但當時不懂商業,一味注重技術研發方面的投入,使企業遭遇了很艱難的一段時期。”
“經歷過快‘死’的過程后才開始考慮什么是‘商業’,不懂市場是沒法前進的。”呼衛軍說,重振旗鼓后,因諾科技切入“軟件+硬件”深度融合的“無人機+油氣管道巡檢”賽道。
當時,“無人機+油氣管道巡檢”主要做的是基礎巡檢,對數據沒有進一步的解譯,而因諾科技及時補上后端的延伸服務,并整合了光纖、預警、攝像、分析等多元功能,逐步形成了全棧服務系統。
在呼衛軍的帶領下,團隊的腳步不斷向一線邁進:塞北的飛雪,河西走廊的狂風,海邊的烈日……這些都成為技術不斷精進的助推器。
經過歷時5年的深度研發,因諾科技最終成為該領域的領軍者。
如今,因諾科技已成為國家官網核心巡檢供應商,占據北方80%的市場份額,年營業額突破2億元。同時,公司具有核心專利200余項、核心發明專利50余項,其中無人值守技術的科研創新總含量居行業第一。此外,因諾科技還為光伏、電力、環保、消防、應急救援等領域提供先進的無人機裝備與相關服務。
“最近我們在研發一項新技術,就是給飛行器裝上機械臂,這樣也許會在巡檢中進一步提高效率。”說起新想法,呼衛軍一臉“技術滿足感”。
“三項改革”的受益者
思維轉變,說起來容易,但真正轉起來卻很難
根植于基因中對技術的極致追求,是所有從高校走出的科技企業的共性。
2014年,在西北工業大學的支持下,段曉軍躬身入局,創立了羚控科技,專注于飛控系統和飛行仿真系統的研發。
“公司成立之初,有位領導來參觀后說了一句話,‘你們很像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當時以為是對我們的肯定和鼓勵,很久之后才發現不是的。”段曉軍形容企業這些年的發展“順應了技術發展趨勢和國家發展大勢”,而從科研人員做項目思維到企業家做企業思維的轉變,則是企業實現持續成長的過程。
思維轉變,說起來容易,但真正轉起來卻很難。對于西北工業大學博士出身的段曉軍來說,研究技術無疑是他的“舒適區”,但做企業卻要逼著自己學會轉變:從單純的“我要做尖端的技術”向“思考這個技術有沒有用”轉變,從單純的“我就要把這件事做成”向“思考這件事投資和回報的比例”轉變。
“每探索一個領域都需要時間成本的投入乃至對未來的預判。”段曉軍在一段時間研究分析后,決定“做跟別人不一樣的無人機”。
此后,他一邊延續此前的業務,為大型國有企業做配套的飛控系統;一邊面向市場和軍方需求,琢磨出做特殊場景、特殊應用、特殊構型、特殊控制的無人機。
在羚控科技的展廳內,陳列著不少高精尖“寶貝”。不同于市面上常見的消費級無人機,這里的無人機除了外觀的差異外,“內核”更加強大,每一款都可搭載不同載荷設備,執行科學觀測、應急通信、物流運輸等任務。
“最早搞科研更多在乎的是能不能評個獎或發個論文,但現在更多考慮的則是這個科研能不能轉化為生產力,能不能為國家帶來更多效益。”段曉軍介紹,作為“三項改革”的受益者,自己憑借成果轉化已評上了正教授。
“如今,新技術的導入也讓企業的生產力更高。目前,我們也在進行森林防火、南水北調河道巡檢等方面的探索,希望讓我們的無人機更聰明、更有用。”段曉軍說。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