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們對天然的東西似乎有種與生俱來的親近感,對食品添加劑更是如此。
“天然食品添加劑肯定比化學合成的更安全。”這是大多數人的認識,事實究竟如何呢?
圖源:視覺中國
評價的方法和標準是一樣的
按照我國食品安全法中的定義,食品添加劑是為了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盒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
“無論天然提取還是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劑,其安全性都要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即接受科學的檢驗,也就是風險評估。只要通過風險評估,獲得批準并按標準規范使用,其安全性并無高下之分。”11月28日,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教授曹雁平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選擇天然提取或人工合成,更多的是取決于成本,因為兩者實現工藝目的是一樣的。
曹雁平表示,公眾食品安全意識增強、希望盡量少用點添加劑,這個要求無可厚非;但很多天然成分的數量太少或提取太難,沒法應用更沒法商業化;化學合成能夠降低成本,保證食品這個低附加值產業能夠可持續。
“比如苯甲酸鈉,一種防腐劑,由于天然植物中苯甲酸的含量太低,采用商業化提取分離時,生產原料受到季節、品種、種植面積等影響,導致生產成本高且價格波動大,影響食品企業的應用。而人工合成就可以很好地解決和避免這些問題。”曹雁平說。
曹雁平強調,所有的食品添加劑,不管是天然的還是人工合成出來的,評價的方法和標準都是同一個;只要符合國標2760規定的使用范圍和使用限量,它們的安全性也是一致的,不存在誰比誰更安全的問題。
長期使用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嗎
很多人也擔心,食品中的添加劑種類太多,配料表后面一大排,這么多種累計之后會不會對身體有害?
“其實,不用太恐慌。”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技傳播部主任阮光鋒說,我國食品添加劑國家標準自設立之初,其安全性評價已經考慮了終生、每天、大量攝入的情況,確保人們在日常飲食中攝入的添加劑不會超過每日允許攝入量,遠低于能導致疾病的劑量。
比如,阮光鋒介紹,國家標準對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就有“限量”規定,這個限量通常是動物安全劑量基礎上再放大100倍,只要正常飲食,排除每天大量飲酒、或者不喝水只喝飲料等極端現象,其離造成健康危害的量就會有很大距離,畢竟人們不可能終生、每天都吃超標食品。
曹雁平也表示,我國在設定每種食品添加劑的最大使用量時開展的食品添加劑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工作,會考慮不同年齡、地區、性別的人群一天吃多種食品且長期食用的情況。在食品添加劑安全性評價的毒理學方面也考慮了“長期”的問題,通過動物實驗得到不產生任何不良影響的劑量,再除以保護系數,一般是100倍,作為對人體安全的劑量。
“其中‘長期’是以‘終生’‘每天’的長度和強度來衡量,加上上述的保險系數,作為制定標準的科學依據,因此只要按標準使用,其安全性不足為慮。不會造成攝入過量,也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曹雁平說。
阮光鋒認為,需要強調的是,說“不一定產生危害”并不是說超標行為可以容忍,更不是要讓大家吃超標食品。企業始終應該按照國家標準要求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劑,濫用食品添加劑和違法添加行為都是違法違規的,無論是否造成健康危害都是違法的,也應該采取相應的處罰措施。
同時,消費者也可以通過食品標簽來了解食品。比如,食品配料表是按照加工制造食品時各配料的加入量的遞減順序排列,加入量小于2%的配料可以在配料表的最后以任意順序排列。排在配料表第一位的,一般是加入量最多的配料。食品中所使用的所有食品添加劑都會在配料表中注明。
“消費者可以通過食品標簽,選擇合法食品,識別配料、食品添加劑、營養成分等信息,避免過敏,均衡膳食。”阮光鋒提醒說。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