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AV乱码高清专区,国产一级二级在线,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我們是新中國第一代起重工

2019-03-25 08:51:54  來源:各界新聞網—各界導報  


[摘要] 1959年初,我廠承擔了研制生產參加國慶10周年閱兵式的我國第一代主戰坦克的任務。在這個節骨眼上,110車間75噸煉鋼平爐里的水套突然漏水,必須立即搶修。可是8噸重的水套,怎樣才能從狹窄的爐膛里拿出來呢?情急之下,廠長發令:“快去找田恒仁呀!”...

1959年10月15日,周總理接見包頭市先進工作者。圖中前一排左數第5是周恩來總理,從前排往后數第3排右數第5是田恒仁。

  
田恒仁,拍攝于一九五五 年,時年二十四歲

      口述:田恒仁 整理:牛潤科

  1959年初,我廠承擔了研制生產參加國慶10周年閱兵式的我國第一代主戰坦克的任務。在這個節骨眼上,110車間75噸煉鋼平爐里的水套突然漏水,必須立即搶修。可是8噸重的水套,怎樣才能從狹窄的爐膛里拿出來呢?情急之下,廠長發令:“快去找田恒仁呀!”

  一

  1959年10月15日的下午,周總理為當時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包鋼一號爐提前一年建成投產剪彩,隨后又風塵仆仆地來到中共包頭市委大院,親切接見出席包頭市表彰大會的100多名先進生產者,并與大家一起合影留念。當天,我就站在距離周總理最近的地方。那天周總理對我們講,包鋼做出了歷史上不可想象的事情,我們勝利了,但是這勝利是初步的,還要用更大的努力,一定要把建設搞好,奪取更大的勝利!周總理堅定有力的話語,讓我們倍受鼓舞,備感振奮。那時的我剛20歲出頭,是內蒙古第一機械廠基建工程隊的六級起重工。

  是共產黨從日本人統治的阜新煤礦解救了我。1954年,我榮幸地成為哈爾濱市第一機械廠的一名吊裝學徒工。兩年后,在吊裝技術上已經嶄露頭角的我,被組織上調往正在基礎建設中的內蒙古第一機械廠。為了讓工廠早日投產,在與時間賽跑的日子里,家人根本見不到我。每天和我形影不離,連做夢都在一起的,都是吊裝中的滑輪、鋼絲繩、卷揚機等設備和工友們。我們日有進度,月有目標,晝夜奮戰在設備安裝第一線。1958年,我所帶領的吊裝班被廠黨委命名為“田恒仁青年起重突擊隊”,我光榮地出席了當年共青團包頭市委的表彰大會。尤其是在我擔任吊裝工段長后,在多次的重大設備安裝和維修中,我們采取土法上馬、螞蟻搬家的辦法,順利完成了許多外國人都難以想象的高難度任務。我和我的吊裝班為祖國爭了氣,走上內蒙古自治區紅旗突擊手表彰大會的領獎臺。我榮幸地見到了敬愛的周總理,有了珍貴的與周總理的合影。

  二

  1959年初,我廠承擔了研制生產參加國慶10周年閱兵式的我國第一代主戰坦克的任務。在這個節骨眼上,110車間的75噸煉鋼平爐里的水套突然漏水,必須立即搶修,否則就會影響關鍵部件生產。可是8噸重的水套,怎樣才能從狹窄的爐膛里拿出來呢?情急之下,廠長發令:“快去找田恒仁呀!”面對這天大的難題,怎么辦?見我蹲在平爐前想了一天,家人都不敢給我送飯,生怕影響我的思路。直到傍晚,我召喚工友們連夜采用吊鏈,硬是把8噸重的水套從爐膛里拉了出來。待維修人員焊好時,又用吊鏈拉進了爐膛。110車間的75噸煉鋼平爐,很快開爐生產。當時為我捏一把汗的廠長,激動得拉住我的手說:“田恒仁,你可是咱們廠確保參加閱兵項目的功臣呀!”我當時如釋重負,感到肚子餓得咕咕叫,傻乎乎地說:“哎喲!廠長,我餓得不行了,我得趕快回家吃飯去呢!”

  不久,在給950車間安裝懸掛吊車時,我不慎從吊車上摔了下來,腰疼得直不起來,硬被大家抬到醫院。可是我剛住了一天院,就偷跑出來,急得大夫四處找我。作為安裝總指揮,我已經在現場工作了。那一年,我們工段和我本人,又光榮地出席了全市先進單位和先進生產者表彰大會。

  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我特別不想去參加表彰會,不是因為別的,就是怕占用時間影響工作。大家工作熱情很高,工作起來不要命,一心就想當個“小諸葛”,著了魔地琢磨著一項又一項“螞蟻搬家”的革新方案,心里想的是怎樣把那些重大設備搬運安裝到位,讓每一座工廠、每一個車間和每一臺機床早日投產,讓那些想看我們笑話的外國人的愿望落空。

  三

  我人生答卷上最美的一筆,是在1964年7月。當時,廠里210車間的那臺國內唯一的一臺關重設備16噸鍛錘的錘砧斷裂,必須重新更換新錘砧,可是委托齊齊哈爾市第一機械廠鑄造好時,面對重達140噸的錘砧,因為國內沒有大噸位的吊車而無法裝卸。更重要的是,當時國家正在研究的第一顆原子彈上的一個重要零件,還等著這臺16噸鍛錘鍛造呢。此事驚動了黨中央,黨中央決定立即由周總理親自坐鎮指揮。這不但是個高難度的任務,還是一項緊迫的政治任務。廠里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我們吊裝工段,由我帶隊,星夜開赴齊齊哈爾市。在出征前,我向廠里立下了軍令狀,堅決完成任務,讓周總理放心,為祖國爭氣。到達齊齊哈爾市時,經過反復類比,結合我們多年來的吊裝經驗,我大膽地嘗試了利用8根抱桿,8個50噸的滑輪進行吊裝,終于奇跡般地把這個重達140噸的大家伙裝運到了火車皮上,硬是把夢幻變成了現實。

  我清楚地記得,當時擔心國產車皮承載不了那個大家伙,周總理就親自調來了德國制造的元寶車皮。怕沿途的橋梁負重不了,周總理又親自安排加固了沿途的所有橋梁。等把錘砧運輸回廠里卸車時,我們又利用千斤頂頂起,下面鋪設好軌道,用卷揚機把那個大家伙拉進了車間,用裝車方案順利地安裝成功。當時我們的成功,無論是在廠里和市里,甚至在機械工業部里,都引起了極大的反響。我們終于為祖國爭了口氣,因為我們是新中國的第一代起重工!

  到上世紀70年代初期,我又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志愿到山西的一個大山溝里開始了艱苦的創業,為研制填補我國國防空白的坦克架橋車作貢獻。

  今天,我可以無愧地說,我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我所熱愛的、我們祖國的起重安裝工程事業。

編輯: 張潔

相關熱詞: 起重工 閱兵 煉鋼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