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婧
家風是一種潛在無形的力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的心靈,塑造人的品格。中國人歷來重視家風家教,無論是偉人先哲還是名流達士,亦或是尋常人家,都在那春風夏雨里傳遞著處世為人的真諦。
一門書香好家風四世同堂薪火傳
“耕讀興家業,文化啟后昆;恭遜益百世,尚德裕子孫。”80歲的高蘭香時常提醒家人要牢記家訓,既要勤奮好學,也要修身養德。
在西安市周至縣東風村,村民們這樣贊譽高蘭香家:“一門書香源遠流長,四輩育人堪做楷模。”高蘭香的兒子任齊斌說,母親雖識字不多,卻用自己的樸素言行影響著家中的每一個人。
任齊斌的父親曾為教師,三十多歲時因車禍不幸早逝,母親高蘭香一人挑起家庭重擔,白天下地辛苦勞作,晚上織布換取家用,竭盡全力供孩子讀書求學。任齊斌說,因顧慮家庭困難,年幼的弟弟、妹妹曾多次想棄學回家,卻被母親堅決勸阻:“就是家里沒錢買鹽也要供你們上學!”任齊斌說,正是母親的支持和鼓勵,使他繼承父親心愿也成了一名人民教師。
“娃娃的事都是大事,要認真教,不要毀了娃娃一輩子。”任齊斌牢記母親的諄諄教導,并告誡同為教師的兒子和兒媳。從教31年,任齊斌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學生,多次被評為當地優秀教育工作者。大兒子任師豪、大兒媳李紅利、小兒媳陳靜也先后成為教師骨干和先進教育工作者。
2008年,高蘭香不慎摔跤導致脊椎骨骨折,任齊斌的妻子趙彩維毅然辭去工作,悉心照料老人的飲食起居。多年來,她與老人同吃同住,婆媳相處和睦。趙彩維不僅積極支持丈夫的工作,還主動承擔了照顧孫輩的責任。在她的影響下,孫子和孫女也十分懂事孝順,家庭成員和睦相處。高蘭香一家先后獲得“西安市文明家庭”“西安市十佳最美家庭”等榮譽稱號。
扶弱濟困盡所能愛心家庭暖人間
在西安市閻良區,有這樣一個愛心家庭:航空工業西飛公司機翼裝配廠綜合組長段君成長期利用業余時間與妻子劉引娟救助貧困留守兒童,并自費成立公益基金組織,帶動身邊的人扶貧幫困,成為當地愛心家庭典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段君成說,盡自己所能地去幫助別人,就是他們留給孩子的最好禮物。
段君成的慈善之路源于一次偶然:1998年在武警漢中市支隊服役時,他看到《當代青年》雜志刊載了一篇關于商洛市丹鳳縣村民蔡平寬癱瘓在床,妻子離家出走,女兒艷紅沒有學費的消息。段君成當即與雜志社取得聯系,并寄去僅有的70元錢。此后他都省吃儉用,堅持每月只留3元生活費,將其余津貼全寄給小艷紅,并幫她順利完成了學業。
2007年,退伍回到地方的段君成與妻子劉引娟相戀成婚。婚后,妻子積極支持丈夫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由于工作和公益事業的牽絆,段君成很少能照顧家庭,他慚愧地說:“引娟嫁給了我,我都沒時間照顧她和家里,反而是她替我盡了不少做父親和兒子的責任。”作為妻子、母親,劉引娟盡可能多地承擔做家務和照顧孩子的責任;作為兒媳,她孝順體貼,使兩位老人的晚年生活安康舒心。
在段君成和劉引娟的教育和影響下,兒子段彭帥也懂得助人為樂的道理。“兒子很少有零花錢,即使有了也都是悄悄攢著。”段君成說,等過了一段時間,兒子捧出存錢盒說:“爸爸、媽媽,拿這些錢去幫助那些沒錢上學的哥哥、姐姐吧。”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十多年來,段君成累計捐款捐物15萬余元,先后照顧幫助70余名孤寡老人、失學及留守兒童,他的家庭也榮獲西安市首屆“文明家庭”稱號。
敬親孝老小夫妻新時代家庭重家風
陳曉冬和妻子亢春紅都是標準的90后,2010年,吃苦耐勞的小兩口白手起家,創辦了寶雞雨中情雨衣廠。依靠兩人堅持不懈的勤奮努力,不僅實現了年產值過百萬,所制作出售的產品無一件因質量問題而退貨,為此榮獲了寶雞市“創業明星”的稱號,成為當地致富路上的帶頭人。
“愛親者,不敢惡于人;近親者,不敢慢于人。”這句出自《呂氏春秋·孝行篇》的古語,是小兩口最為信奉的為人準則。亢春紅介紹說,她和丈夫一直誠信經商,平日里來往相交的朋友、客戶,都會有一個隱形的選擇標準:“看一個人可交不可交,就看他們對待父母的態度,如果不孝順的人,我們寧可生意不做了。”
因為家庭需要,小兩口一直和陳曉冬的父母住在一起,平時對老人噓寒問暖、關心備至。“誰也看不出,我公公其實是繼父。”亢春紅道出隱情,原來在陳曉冬年少時,母親帶著他和繼父組成了新的家庭。懂事的陳曉冬并沒有拿繼父當“外人”,反而時常心疼繼父的艱辛不易,在小兩口創業成功后,他更是提醒妻子無論多忙也要多關心老人,“我公公一直拿我當親閨女對待,在我們心里,他就是親生父親。”亢春紅哽咽地說。
“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百善孝為先的傳統文化不能棄。”陳曉冬表示,他和妻子雖然都是90后,骨子里卻有著濃厚的傳統觀念,并教育孩子也要懂得孝親敬老,要用自己的真誠、善良和孝心換來了家庭的美滿、幸福。“天氣好了,希望能多陪父母出去轉轉。”陳曉冬期待地說。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