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 趙婧
暖冬時節,走進寶雞市渭濱區金陵街道新華巷社區4號院,感受到的是一股濃濃溫馨:地面干凈整潔,車輛停放有序,樓下種滿了小葉女貞等綠植……
79歲的孫玉珍是“孝親里”4號院的老樓長,據她介紹,4號院始建于上世紀90年代,現有的77家住戶中,大多是年邁的老者,其余則是流動人口。回憶起小區之前的居住環境,她對記者連連搖頭:“臟、亂、差!”
“大門損壞形同虛設,自行車、三輪車亂停亂放,公共綠地成了‘圈地運動’,常引發各種鄰里矛盾……”孫玉珍老人無奈地說,由于長期缺乏物業管理,也沒有成立業委會,小區基礎設施的維修、維護,只能靠居民自修、集資或社區協調解決。“我們都盼著會有新的改變!”
2019年9月,4號院通過選舉成立了“院落黨建小組”和“院落共建委員會”,以“黨員領崗、單位聯點、共筑共享、幸福家園”目標為引領,通過聯網家園互助管理平臺、制定小區管理制度、建立互助基金等一系列措施,打造了居民參與治理小區改造的管理模式,為老舊小區提供了最基礎的物業管理與服務兜底。
“新修建了大門,既安全又美觀。往里瞧,咱小區現在大變樣!”孫玉珍老人邊走邊介紹,小區如今還新建了存車車棚、“一米田園”、文化彩繪墻。車輛停放有序了,還營造了綠色宜居環境,“孝親敬老、鄰里和諧”的文化氛圍也成為小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還要多虧了社區和街道,為我們帶來‘孝親里’家園互助項目。”孫玉珍老人喜滋滋地說。2019年,金陵街道辦事處根據老年人居多的現狀,將4號院確定為“孝親里”社區共建項目試點。
據金陵街道辦主任尚軍平介紹,該項目是金陵街道辦事處成立的“幸福里”家園互助管理平臺下的項目之一,以社區為民服務項目為載體,采取“微治理+居民自治”的方式,一個小區確定一個主題,引進專業社會組織,協助居民治理小區。
尚軍平說,由社區領導擔任負責人,社會組織負責人、社區網格員、社區居民共同參與的“院落共建委員會”,正是引發小區深刻變革的“主力軍”。
社區把志愿者積分制管理作為項目的激勵配套措施,讓委員會成員作為小區治理的主人,充分調動參與院落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利用居民的停車費來維護車輛車位,收取每戶每月10元,作為房屋維修基金和物業支出費用。
金陵街道辦副主任張燚介紹說:“一旦小區有建設需要,就可以從這筆基金中抽取。小區居民再也不用發愁水管爆裂該誰出錢維修,新添公共設施由誰發起倡議的問題了。”“順民心得民意,生活在這樣整潔的環境里,我們感覺很幸福。”孫玉珍老人樂呵呵地說。
據了解,截至目前,4號院已積累平臺互助管理資金6100元。下一步,委員會將用這筆錢繼續扮靚小區,改善居民生活環境,讓“孝親里”真正成為“幸福里”。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