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鼎盛文博藝術館的樓梯拾階而上,每層樓梯邊都放著的石臼就像延軍30多年的收藏經歷,讓觀展人不禁想探究上萬件藏品背后的故事。
而延軍對每件“寶貝”如數家珍。
同事:我陪他跑遍全國
延軍創辦的鼎盛文博藝術館,位于延安城區10公里遠的周家灣村。路邊時常有人車經過,卻很少人注意到,在這個他租賃的并不起眼的房子里,放著的都是他的“寶貝”。
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為了更好地保護文物文化,延軍走遍了全國各地及鄉村古玩市場,購買了10000多件民間散流的文物和民俗用品。其中,明清時期傳世銅器200件、歷史瓷器10000件、明清木器(老家具)500多件、新老玉器300多件、石器民間雜件800多件、民俗生活用品300多件、紅色書籍及毛主席像章等數不勝數。
楊成棟是與他有同樣愛好和愿望的老友、同事。據楊成棟回憶,早些年,延軍出門舍得給他買礦泉水喝,但是為了省下錢買文物,自己卻一直帶著一個陶瓷杯,渴了就在水龍頭直接接水喝。出門在外,看到別人都在吃面包,他卻啃餅子。“延軍如果有10塊錢,他愿意把10塊錢都拿出來用于他的事業。”楊成棟說,他見證了延軍為文物事業的付出。
通過近30年的收藏,延軍的藏品已有上萬件。為了將收藏的文物文化藝術品展示于社會,保護弘揚歷史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這些文化,延軍立志創辦個人博物館。2010年,經過多方面的努力,延軍在周家灣村租了一套房子,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的小規模民俗博物館終于落成。“你看,這件清朝陶瓷上世紀80年代就流到東北了,我在2016年剛淘回來。”在鼎盛文博藝術館,每件藏品都被整齊有序地擺放著,每件藏品都是延軍的一段經歷。
在這個博物館里,放滿了大小老物件。一層以明清家具為主,還有一些民俗傳世的老物件;二層以黑瓷系列為主,附加明清家具;三層以瓷器、玉器、銅器為主,還有紅色文化體系的古玩。延軍說,他想利用自己的館藏優勢,不僅保護好這些文物,還要讓更多人了解其中的文化內涵,展示華夏民族博大精深的文明。
爺爺的囑托:守好了蘆山峁玉器
延軍從小和爺爺生活在延安李渠碾莊。在那個偏僻的小山村,他和爺爺的老窯洞就坐落在“蘆山峁”的山腳下。
爺爺是一個生意人,從事皮毛買賣,常年風里來雨里去,走村串戶收購“村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延安生活條件困難,爺爺總是省吃儉用,除了家里開支外,把從牙縫中擠出來的糧食和錢拿出來,與蘆山峁村民換“石頭”。
延軍記得,有一次,他無意中看見有一位老鄉從蘆山峁山上下來,肩上扛著一個面袋,徑直來到爺爺家中。老鄉把面袋里的東西倒在爺爺的大炕上,散落出了青色、白色、黃色、圓的、長的等奇形怪狀的“石頭”,與爺爺說兌換糧食。“當時我十分惱怒。”延軍回憶,他當場就說那個老鄉,“我們家里都吃不飽,你還拿這些爛石頭來換我家的糧食,它們是哪來的?
當時的延軍年齡尚小,無法理解爺爺的行為。延軍說,他四歲失去了父親,是爺爺將他一手撫養大,爺倆相依為命,感情深厚。后來,爺爺告訴他:這不是石頭,這些都是寶,是咱老先人用過的東西,從蘆山峁山上挖的,這些可不能丟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積累,延軍才懂得了爺爺的話。延軍告訴記者,蘆山峁遺址是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屬于超大型史前聚落遺址,距今約4500年,將延安的筑城史至少向前推了2300年。2019年3月29日,“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北京揭曉,延安蘆山峁新石器時代遺址入選。
爺爺走了,留下了他的囑托和近百件的玉器。早年,陜北文化閉塞,爺爺與古玉結緣,小心翼翼地保護著,實屬罕見。在故宮學習了三年后,延軍又通過不斷的學習、研究,他終于明白,這些“奇怪石頭”就是龍山文化——延安蘆山峁玉器。他也明白了,爺爺為什么要用當年那么金貴的糧食和錢兌換這些東西。
關于守護與歸宿的思考
如何守好“蘆山峁玉器”,讓古玉說話,是延軍新的思考。
蘆山峁的玉器是龍山文化的呈現與說明,包含著先祖們的勞動智慧。它們來自全國各地,主要以新疆和田玉、云南大理的漢白玉和當地的玉料切割打磨制成,其加工原料多用于解玉砂,切割、打磨、打眼,用皮革打磨拋光,將精細材質的玉材做禮器之用,玉質不好的、切割不規則的“隨心料”做生活用品。延軍介紹,玉器可分為兩大類:禮器和生活用品。在傳統文化中,玉被視為具備仁、義、禮、智、信五德的東西,所以古人多用來制作貴重的禮器,有的用于祭天地神靈、山川河流,有的用于軍事調遣等,是政權、身份、地位的象征。博物館展出的蘆山峁玉器,實屬龍山文化時期的遺物,它的出現可反映、證明延安早在4500年前就已有人類文化的交流,也同時反映了龍山文化時期晉陜商人群的流動、社會變遷、中原與北方區域互動,政治與文化的發展。
一次偶然的機會,延軍的朋友得知延軍擁有大量的古玩藏品,還想創辦一個大規模的博物館。通過對周家灣博物館認真考察之后,這位朋友愿意自行投資和延軍創辦一個具有現代管理的民俗博物館。
在二人的共同努力之下,占地1800多平方的民俗博物館成功建成,館內主要陳列龍山文化玉器。據悉,延安市寶塔區民俗博物館是一座歷史與藝術并重,收藏、研究、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民俗博物館,博物館位于棗園1938文化街區內,設計面積達1800平方米,共分為A、B兩個展廳。A廳為蘆山峁龍山文化玉器專題展廳;B廳分為三個展區,分別是1942年新華陶瓷紅藏區(紅色官窯瓷器)、延安歷史遺跡展區和延安民俗展區。
2017年,延軍當選延安市政協委員。如今,身為延安市寶塔區文物與博物館協會會長、寶塔區收藏家協會主席、中國東方古陶瓷鑒定委員會委員的他,感覺身上的擔子更重了。
“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多年來,延軍創辦的鼎盛文博藝術館和寶塔區民俗博物館,向廣大參觀群眾免費展示介紹延安地區民俗及文物知識,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增進了延安人民對歷史民俗文化的了解,推動了民俗文化的發展與傳播。
延軍說,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它們有個好的歸宿。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