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 (記者 許鵬 通訊員 沈彥林 喬保華)地處毛烏素沙地南緣的定邊縣白泥井鎮,“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曾經是這里真實的寫照。如今,這里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變“沙地”為“良田”,2019年全鎮農業產值達22億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5000元,當地老百姓從治沙走上致富道路。
王樂艷正帶領工人忙著收獲自家的馬鈴薯
“產量比較高,我們現在每斤賣到8毛6,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白泥井鎮團結村村民王樂艷高興的說。眼下,正是夏季馬鈴薯上市的時候,王樂艷正帶領工人忙著收獲自家的馬鈴薯。今年種植了50畝夏季馬鈴薯的王樂艷,怎么也沒有想到,如今改良的土地,不僅畝產高、品質好,而且,到了上市的季節,就會被來自八方的客商一搶而空。
上個世紀30年代,白泥井鎮黃沙漫天,十年九旱,冬春一片荒蕪,生活在這里的人們世世代代與嚴酷的自然環境作斗爭。為徹底改變現狀,白泥井鎮通過植樹造林和改良土壤的方法,讓“沙地變良田”的夢想成為了現實。
作為本地種植大戶的薛凱,提起現在的變化感慨萬千。“在我小時候的記憶中,因為沙漠化特別嚴重,有時候種子播下去就被風吹走了,要么就是種子剛發芽就被風吹死了,現在通過植樹和農業的結合,地理環境一年比一年好。”
白泥井鎮規模化種植
現在,薛凱的規模種植已由最初的十幾畝擴大到200畝,一年純收入近50萬元左右,成了當地有名的種植大戶。
從“千年沙漠”到“今日沃野”,定邊縣硬生生在毛烏素沙地南緣打造出了32萬畝高標準農田,成為了陜西省“新糧倉”。
白泥井鎮種植的辣椒即將打包送往蔬菜市場
近年來,白泥井鎮又著力打造“白泥井品牌”,不斷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提起白泥井鎮的小康之路,該鎮黨委書記曹鵬飛說:“通過設施農業的引進,延長了農時,提高了單位面積種植農產品的效益,而且可以提早上市,搶占市場,在大田作物上,我們實行規?;羞B片種植,有利于機械化的展開,同時著力打造白泥井這個品牌,現在所有向外銷售的農產品,都貼有白泥井這個商標,通過品牌化運作,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
如今,白泥井鎮現代特色農業不僅是當地老百姓的“致富寶”,也成為全縣鎮村現代特色農業的“樣板間”。是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鎮、全國產業強鎮示范鎮、大漠蔬菜主產區、周邊農產品交易集散地。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