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她是名醫,不是因為她有多高超的醫術,而是因為她一直默默堅守在佳縣這片黃土地上,不計個人得失,真心服務群眾50年,即使退休后仍不止步,她就是來自北京的姑娘——路生梅。她24歲畢業于北京第二醫學院(現首都醫科大學),1968年為響應國家“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號召,服從組織分配,扎根條件最艱苦的西北農村,用50載芳華歲月踐行了一位醫者的初心,也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擁戴和愛護。
12月5日,正值寒冬時節,路生梅再次獨自踏上西行的列車,來到了自己幾十年身心眷戀的地方——黃土高原深處陜北小縣城佳縣。
服從分配到最艱苦的地方去
佳縣位于陜西省東北部,屬典型的黃土高原地區,這里梁峁起伏、溝壑縱橫、交通不發達,工作環境、住宿環境、飲食習慣和生活差異等,讓路生梅現在想起來都難以忘懷。喝的是每日僅有一瓢的黃河水,吃的是難以消化的羊油炒菜,不會生爐子,晚上只能睡冷炕,為防虱子,睡覺時衣服只能掛在墻上,第二天抖摟抖摟再穿。盡管生活環境艱苦,這位來自北京的姑娘一待就是一生,從韶華到白頭,無怨無悔,將自己一腔熱血和青春年華全部奉獻給了這里的人民。50年來,她翻山越嶺為群眾暖心服務,也深深融入腳下這片英雄的黃土地。如今,路生梅已是古稀的年紀,卻沒有選擇安逸的生活,依然走在服務病患的第一線。
上世紀70年代,地處偏遠的佳縣,由于人的思想保守封閉,加之物資困乏生活艱難,一些村民生病了甚至不選擇去醫院找醫生,而是請“神婆”驅邪,很多山里的病患出不去,也沒有醫生來治療,這讓初來乍到的路生梅甚為震驚。于是,她擠出時間,走村入戶,主動上門為群眾送醫送藥,普及基本醫療知識。短短幾年間,路生梅的足跡便已踏遍了佳縣的村村落落、山山水水。
初到佳縣的那幾年,佳縣當地的醫院實行的是“半醫半工”制度。休班的時候,早晨天還沒亮,路生梅就得起床去修梯田、修公路,收工之后又回到醫院,繼續值班接診。
一次特別的出診,給路生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當時徒步一個多小時來到一位待產婦家中,可一進門看到的場景至今仍讓她歷歷在目。只見產婦坐在一個沾滿血跡的土袋子上,家人害怕產婦休克,就用手拽著產婦的頭發,并準備用一把黑乎乎的、沒有消過毒的剪刀剪斷臍帶,路生梅看到此情此景,第一時間沖上前搶下剪刀,并快速拿出隨身攜帶的消毒器械,有條不紊地給孩子斷臍、包裹,避免了一起破傷風事件的發生。而當時破傷風在當地新生兒的死亡率近乎100%。事后,路生梅耐心地向他們普及了產婦生產方面的醫療衛生知識。
也是通過這次義診,讓路生梅對當地醫療環境的艱苦有了切身體會。佳縣實在太落后,太缺醫生了!老百姓缺乏基本的醫療衛生常識、醫院不時有危重期新生兒病人被送來、縣級醫院管理經驗落后、鄉鎮醫院醫療水平低、不能及時發現癥狀……面對這一切,路生梅發誓一定要改變這里落后的醫療條件,改變鄉親們落后的醫療衛生觀念。在思考許久后,路生梅向醫院黨支部遞交了決心書:“這里就是最需要我的地方,這里的人民就是最需要我的人。我要為佳縣人民服務五十年!”
堅守初心守護一方百姓
雖然條件艱苦,但下定決心扎根黃土地的路生梅沒有退卻,開始專注于提升當地醫療水平。佳縣是當時榆林最窮縣之一,醫院的基礎設施也很落后。1983年,從北京協和醫院學習歸來,路生梅便將北京協和醫院的管理經驗帶到佳縣人民醫院。在她主持下,佳縣人民醫院開設了獨立的兒科科室,并與婦產科相鄰辦公,共用一個護士辦公室,新生兒出生的同時,兒科醫生便進入產房同期開展工作。同時,路生梅在醫院開始實施與北京協和醫院一樣的大查房制度、疑難病例討論制度、死亡病例討論制度、各科室會診制度。在進修期間,路生梅由于進修成績突出,北京和西安等大城市的幾家醫院都有意挽留她,但路生梅都婉言謝絕了,毅然決然地回到佳縣。
普及醫療常識、下鄉培訓醫生、籌建專業兒科、到村入戶開展義診……在路生梅的主持和推進下,佳縣人民醫院兒科的各項工作一直名列前茅,特別是小兒靜脈穿刺技術,在當時榆林地區醫務技能競賽中獲得團體和個人第一名。隨著治愈患兒越來越多,“佳縣兒科”在周邊縣區也打響了名氣,許多外地患者紛紛慕名而來。
在單位是工作,在家也是工作,有時患者慕名來到家里,路生梅二話不說放下飯碗,拿起聽診器就給孩子治病、開藥方。工作中,路生梅嚴格要求自己,堅持不收紅包,堅持讓患者“少花錢治大病,不花錢能治病”,拒絕濫用抗生素和激素類藥物。走在縣城的小路上,不時有人會攔住路生梅咨詢病情,她每次都會停下來耐心解答。有位鄉親說,路生梅給他們一家四代人看過病,是全家的恩人。而對路生梅來說,病人就是她的親人。
也常有人問路生梅,“在佳縣的這50多年,你覺得苦不苦?”路生梅每一次都認真地回答:“國家安排我到這里,我就本本分分干好。‘扶傷濟世、敬德修業’是當年母校對我的期許,也是我堅守了幾十年的初心。”
不計私利情系佳縣人民
1999年,路生梅退休后,拒絕了北京親人讓她回京安度晚年的建議,也拒絕了各大醫院的坐診聘請,而是選擇繼續留在佳縣,選擇繼續為當地群眾診療治病。時至今日,路生梅依然堅守在治病救人的第一線,每周堅持在佳縣人民醫院和佳縣中醫院義診,其余時間則在家里為前來看病的病人診治。
據粗略統計,僅退休后的這20多年里,前來找路生梅義診的患者就超過5萬人次,就連黃河對岸的山西,也有許多病人前來找她看病診療。
跨越半個多世紀,路生梅將自己最美的年華奉獻給了腳下這片黃土地。從門診到手術臺,從縣醫院到鄉村,路生梅用高尚的醫德和精湛的醫術守護著一方百姓的健康。“從北京到陜北,從韶華到白頭,情愿用一生的守候,為了理想堅持到最后。”這是陜北說書《路生梅禮贊》里的內容,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地人對路生梅一生堅守的欽佩和禮贊。
踐行醫者初心砥礪前行奉獻終身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已經76歲高齡的路生梅第一時間主動請戰,馳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無論奔赴哪里,無論生死,我都要參加,因為肩上有責任,心中有使命,因為我是中國醫生。不要嫌我老,我愿把生命留給患者,留給年輕的同行們。”這份“請戰書”被媒體披露后,也激勵了許多年輕醫生主動請纓戰“疫”。
如今,路生梅還經常在微信朋友圈宣傳抗疫知識和個人防護常識,給環衛工人講解七步洗手法,指導年輕護工給病房科學消毒。同時,她還組建了老年人志愿服務隊,積極開展關愛老人兒童、關愛社會、保護環境等志愿服務活動。
一路走來,路生梅也是榮譽等身,先后被授予“感動榆林2015年度人物”“榆林好人楷模”“榆林市兒科醫生終身成就獎”“陜西好人”“中國好人”“第五屆陜西省道德模范”“中國好醫生”“三秦最美醫務工作者”“三秦楷模”“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
這一項項榮譽稱號的背后,都滲透著路生梅無數次的艱辛與奮斗;一枚枚閃亮的勛章背后,也映射出她用大愛書寫醫者仁心、初心不改的決絕。路生梅用半個多世紀的堅守與奉獻,讓所有人看到了醫護人員的醫德光芒,也看到了一名共產黨員舍身忘我、無私無畏的擔當精神。同時,她的事跡還在繼續感召和激勵著每一個人。
也正如路生梅所說:“我就是一只拴著線的風箏,無論走到哪,只要病人一拉線,我就會盡快地回到他們身邊。”
編輯: 楊晨雨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