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運正在創作撕紙畫 受訪者供圖
□ 實習記者 劉凡銆 記者 趙婧
“我想通過絲綢畫的方式,將長安的歷史畫卷徐徐展現在后人面前。”最近,繼“老西安”“陜南風情”等撕紙畫后,81歲的李運正在創作絲綢畫,他用毛筆蘸取彩色墨汁,在潔白的絲綢上作畫,畫中的人物與建筑輪廓十分清晰。
西安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李運正特地創作了名為“絲綢之路”的絲綢畫,內容包括西安歷史人物、名勝古跡和民俗故事。他計劃兩年完工,帶著這幅作品參加杭州絲綢博覽會,進一步弘揚陜西文化。
“鮮活地還原老西安的模樣一直是我的心愿。”李運正說,上世紀80年代,自己試過用油畫和素描創作記憶中的老西安,但都無法描繪出西安的市井煙火氣。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碎紙不規則的邊緣很有層次感,通過彩色碎紙片粘貼而成的色塊比手繪更加自然流暢,符合心中老西安的舊貌。從此,他開始了撕紙畫創作,以手當筆,用撕出的紙屑為顏料,將記憶中西安的市井風情和建筑風貌表現出來。
李運正的“老西安”撕紙畫中,有許多如今已經看不到的街巷和場景。“過去,人們都以書信往來,西安鐘樓郵局門口附近有許多代寫書信、訴狀的小攤;市民們常常自發組織秦腔社團自娛自樂,一聲長吼響徹街巷,圍觀的群眾連連叫好;街邊有打鐵鋪、湯圓鋪、拍照鋪,還有許多修理自行車的攤鋪,隨處可見騎著自行車的市民。”李運正回憶道。
2012年,“老西安”撕紙畫在西安大唐西市展出,展牌前有祖孫三代在仔細欣賞作品,不時發出贊美聲,年逾古稀的老人看著畫中西安碑林區鹽店街的舊日場景陷入回憶。這位老人從小居住在鹽店街,他指著這幅畫告訴孫子:“曾經的鹽店街都是低矮的民宅,老式居民樓下,一家人總是圍坐一起吃飯聊天,與往來的鄰居閑聊敘舊。如今的鹽店街民房拆遷、商鋪搬走,曾經的街道景象一去不返。”
當時站在他們身后的李運正看見這一幕十分感動,他感嘆自己多年來竭力還原西安舊貌的付出沒有白費,更加全身心投入到撕紙畫的創作中。2017年,他創作出新的撕紙畫作品“西安往事”,該作品涵蓋解放前西安的重大歷史事件、古建筑、老字號飯店等,一共分為18幅獨立畫作,每幅畫都是一個西安故事,18幅畫連接起來,就是關于西安往事的系列連環畫。
“人不能忘記自己的出生地。”李運正出生于陜南漢中市,上世紀50年代來到西安定居工作。在漢中生活期間,與他關系熱絡的同學都住在附近村子,他常去村子里和同學們一起玩耍,對農村生活也較為熟悉。
在李運正印象中,陜南農民總是半夜起床點燃稻糠,白煙在村子里四處彌漫。豐收時節,田地里都是大家收割稻谷的忙碌身影,風吹過,黃澄澄的稻谷隨著秋風泛起金波。每月有三天趕集日,街上人頭攢動,有稱鹽、灌油、抓藥的村民,還有販賣竹器農具和面皮、糍粑的攤鋪。
1995年到2014年間,只要回想起陜南生活的場景,李運正就找出零星的碎紙片進行撕紙畫創作,累計創作出40余幅名為“陜南風情”的系列撕紙畫作品。他希望陜南的風土人情和勞動者的生活面貌被更多人看到。
“從‘老西安’‘陜南風情’再到‘絲綢之路’,每一幅作品都在講述陜西故事,傳播三秦文化。”李運正說,自己會繼續畫出陜西風貌,“撕”出老陜故事。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