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初秋,走進榆陽區,魚河、小紀汗、金雞灘、岔河則等鄉鎮,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隨處可見,藍天白云與阡陌良田交相輝映,詩意盎然的田園畫卷美不勝收。
作為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示范區,榆陽區通過推廣“三條路徑”,推進“三權分置”,累計實施“一戶一田”50萬畝,百畝以上規模化經營面積達40萬畝。
集中連片平整的土地為高標準農田建設提供了條件,全區目前已建成高標準農田44.2萬畝,形成管道、噴灌、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75萬畝。在種植過程中,堅持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推廣玉米“六位一體”集成技術10萬畝,馬鈴薯“種薯脫毒化、種植大壟化、水肥一體化、防控綠色化、全程機械化、管理標準化”等關鍵技術15萬畝,小雜糧“抗旱良種+地膜覆蓋+增施有機肥+抗旱保水劑”等集成技術10萬畝,同時依托94家農機社會化服務主體,通過推行“農戶點菜、集體組織、主體服務”的模式,實現年機耕面積110萬畝、機播面積75萬畝、機收面積65萬畝,農業社會化服務托管面積50萬畝,每畝節本增效200元,精細化種植和社會化生產讓榆陽農作物豐收更有“底氣”。
此外,榆陽區按照“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標準,在小紀汗、金雞灘、岔河則等3個鄉鎮,累計投入456萬元,恢復3萬畝的農田防護林網,硬化田間道路23公里、架設農電線路21公里、疏通排水溝渠37公里,大力提升農田抗災能力,改善農田生態環境。按照“田園變公園、農區變景區”的思路,巴拉素5個鄉鎮10個行政村,通過在田間地頭融入“地頭議站”、茅草涼亭、農耕休憩小屋等休閑景觀,吸引市民走進田園,體驗農耕文化,推動“產學研游”融合發展,讓高標準農田成為村民休閑之所、鄉村旅游網紅之地。
通過美麗農田項目建設,榆陽區農田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農田生態功能持續提升,農業生產條件有效改善,農業生產成本大幅降低,種植效率顯著提高,預計“十四五”末,全區美麗農田面積將突破60萬畝。(記者 許鵬 通訊員 杜欣)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