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記者 蔣維博)銅川市自2017年啟動建設智慧城市工作以來,推動城市全方位數字化轉型,憑借數字化轉型規模效應、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智慧城市“銅川模式”連續三年中穩居全省第一梯隊。
推進智慧化建設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求,也是城市精細化管理的一種重要舉措,但在實際工作中,數據資源共享不暢、智能化應用場景不足等問題亟待解決。
喚醒“沉睡的數據”,架構“城市大腦”,讓數字科技為現代城市治理、社會民生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賦能,成為銅川市協商議政推動構建“可感知、會思考、有溫度”智慧城市的題中之意。
10月19日,在我省出臺《陜西省大數據條例》后僅20天,銅川市政協召開雙月協商座談會,緊扣“以智慧建設為抓手,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主題,以《陜西省大數據條例》為依據,在協商中匯集力量,推動大數據“上下貫通、橫向聯通”,加快推動智慧城市應用落地生根。
打破數據“壁壘” 創新智能應用場景
銅川市政協調研組前期摸底統計,全市現有各類便民App多達20余個,除“銅城辦”、健康銅川、銅川人社等功能相對完善外,大部分App下載用戶少、使用頻次低、數據更新慢,作用發揮不明顯。
在前期調研過程中,調研組摸清了全市智慧城市建設的“家底”和“堵點”,邊調研邊學習邊協商,一些突出問題得以及時破解。“對有重復功能以及能夠予以共享數據的平臺進行了整合,規避重復建設、減少資源浪費。” 參加調研的市政協委員、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喜軍介紹說。
如何解決信息壁壘和數據利用質量不高等問題,讓其完全發揮系統效能,是本次協商活動中委員們關注的主題之一。趙喜軍提出了系統性建議:“統一規劃、建設、管理全市云網、數據存儲中心等基礎設施,推動各類系統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將數字經濟思維能力納入干部教育培訓計劃,提高干部數字經濟素養。”…。
場景創新是一道城市智慧治理的“必答題”,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智慧城市建設的成敗。趙喜軍還建議,根據群眾需求,梳理城市發展堵點、難點,探索挖掘大數據在便民服務、教育教學、醫療健康等方面的應用場景,逐步建設推廣,最終實現政務服務依托“秦務員”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一網通辦”,便民服務、綜合服務依托“銅城辦”App“一號通用”。
讓城市管理更精細,市民生活更便利
一座能感知、會思考、可進化、有溫度的智慧城市,必然是能為居民提供主動、精準、智能、高效服務的城市。
市政協委員、印臺區政協主席文志奇調研發現,智慧社區系統在實踐應用中多偏向于政務服務、平安建設等領域,沒有很好地體現出社區“互助”和“治理”的功能,“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等功能未得到充分發揮。
智慧社區建設中的小變化關乎大民生,為此他建議,圍繞建設好城市一刻鐘服務圈和線上線下社區“商圈”,加強對居民的數據技能教育和培訓,加快信息領域的無障礙建設,幫助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人群共享數字生活。
作為城市的“大動脈”,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設落地的首要環節。市政協委員王振偉建議,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手段,優化調度公交運行,建設網絡定制公交平臺,提供個性化、多元化的公交服務。特別是在高峰時段,調整車輛使醫院、學校、市場、旅游景點等人流集中的場所有較多的公交車停靠,減少乘客等待時間。
市政協委員、市財政局副局長張宜萍建議,以群眾衣食住行等日常需求為出發點,依托“銅城辦”App建設開發智慧城管專欄專區,為群眾提供在線投訴建議、城管地圖,將便民攤點、公園、生活垃圾投放點、公廁等服務功能納入城管地圖中,實現城市運行一屏展示。同時,她還建議引入外省市柔性執法經驗,提升城市執法管理的“溫度”。
“質量高、立意新、問題準,充分體現了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大局意識和超前意識,建言建在關鍵處,議政議在點子上。”在聽取委員發言后,副市長宋桂合連連點贊,他表示認真梳理研究、吸收借鑒,切實把委員高質量建言轉化為工作成效。
出席會議的市政協主席劉西林最后指出,智慧化建設既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升的重要途徑,也是提升城市能級和打造新經濟增長點的重要抓手。要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廣泛采用新興技術支撐打造“城市大腦”,大幅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提升城市運行效率,提高群眾生活品質,讓智慧建設成果更好服務高質量全面轉型發展。
本次協商活動堅持在“容、融、通”上發力,容納各方意見建議,兼容各方意見建議,更好發揮政協委員的主體作用,融會貫通、融合力量、融合發展,暢通由上向下、由內向外的聚識通道,團結向未來,聚力走在前,營造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的生動局面。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