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府谷縣城出發,一路往東,朝著黑山村進發。到達該村山頂,放眼望去,滿目皆綠,綠意勃發。廢棄已久的礦山重新披上了綠裝,鄉親們再次徜徉在了青山綠水的懷抱中。
看到這片美景,黑山村村主任張喜和激動地說:“你們看,這幾座山,過去可是廢棄的采石場、采沙場、煤礦等,當時過度開采、植被破壞,造成山體崩塌、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頻發。那時,看著腳下滿目瘡痍的土地,我們特別揪心。如今大山重新換上了‘新顏’,我們很欣慰。”
近年來,黃河入陜第一縣府谷縣按照“生態修復+鄉村振興”的工作思路,不斷加大沿黃地帶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力度,全力構建黃河生態安全綠色屏障,有效激發了鄉村振興的活力和潛力。
礦山修復 把自然還給大自然
府谷鎮黑山村位于府谷縣城5公里處的黃河岸邊。這里曾經是采礦遺留的廢棄采石場、旱沙采坑、廢棄礦石堆放場,如今一排排國槐、油松、側柏、山杏、海紅果等林木迎風招展,展現出一幅綠意滿滿的“生態畫卷”。
從滿目瘡痍到滿眼翠綠,這變化因何而來。
2020年2月,府谷縣委、縣政府在陜西省自然資源廳、榆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大力支持下,開始實施沿黃地區天橋段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項目。該項目分為9個區塊,包括危巖清理、廢棄礦山設施拆除清理、廢棄采坑填埋和封堵、土地提質增效、田間道路改造、農田林網建立等,就此打響了一場生態修復攻堅戰。
自項目實施以來,全面消除了廢棄礦山潛在的地質災害隱患,有效遏制了修復區及周邊環境的惡化,對邊坡土壤生物量、邊坡生產力的恢復和提升,增強了邊坡生態系統的生產力與穩定性。通過生態農田建設、廢棄礦山修復、山體復綠、經濟林果栽種等模式對修復區進行生態治理,全面提升耕地等級,提高了農作物產量。
“廢棄礦山整治后,不僅保護了黃河,也讓在沿黃路段居住的村民,生活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府谷鎮黨委副書記郭智博說,生態修復后,預計糧食產量將提高50%以上,每年可實現收益約20萬元。經濟林果掛果后,預計可為村組帶來每年不低于25萬元的收益。
生態修復,讓溝壑變成梯田、礦山披上“綠裝”,實現了廢棄礦山變身“綠水青山”“金山銀山”的有效轉變。
山坡復綠 美麗鄉村入畫來
隨著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項目漸進佳境,黑山村村兩委深受啟發,“政府讓門前的灰山變成了青山,我們也要把村莊裝扮一新,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推動美麗鄉村煥發新容顏。”張喜和回憶著村莊以前的光景說道。
為推進和美鄉村建設,塑造潔凈、文明、有序、和諧的和美鄉村新形象。2022年10月,張喜和同幾個村民來到府谷鎮人大代表中心聯絡站,向當天坐班的府谷鎮黨委副書記郭智博反映村容村貌問題。“村里廢舊的窯洞長期閑置,雜草叢生,而且垃圾無法有效解決,夏天蒼蠅蚊蟲飛舞,嚴重影響村容村貌,這些問題該怎么解決?”
聽了村民的反映后,郭智博迅速組織部分代表到黑山村調研。“通過走訪調研發現,村內沒有垃圾桶,長年累月形成了垃圾堆;窯洞閑置,荒草叢生,整體村容村貌不太好。為此,我們數次調研,并最終向鎮人大主席團提交了關于打造黑山鄉村振興示范村的工作建議。”郭智博說。
2023年2月,在鎮十八屆人代會第二次會議上,鎮人大代表通過票決的方式,確定了黑山農業產業示范園和黑山人居環境綜合治理項目,為全鎮2023年民生實事重點項目。
項目實施以來,黑山村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建入戶道路2800多米、新建維修衛生廁所105個,安裝太陽能路燈185盞,完成荒坡綠化720畝,完成了種植、養殖、小作坊加工等方面的庭院經濟62戶,實現了100多名村民就近就地務工就業。
如今漫步黑山村,房前屋后被各種樹木裝點得綠意盎然,窯洞房頂上種植的黃花菜,嫩黃的果實迎風搖擺,干凈整潔的衛生間沒有一絲異味,來往村民臉上透露著幸福的笑容,繪出了一幅“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的美麗鄉村畫卷。
產業生“金” 致富有“道”
如何做好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治理的“后半篇文章”?府谷鎮黑山村積極探索礦山修復治理與產業發展、鄉村振興融合發展的新途徑。
“從府谷縣實施廢棄礦井整治項目開始,我們就以此為契機,平整出了寬幅梯田160畝,建成黑山農業產業示范園,有效解決發展村集體產業用地的問題。”張喜和說,2022年,我們用20畝地建成了日光溫室大棚12座,用來種植草莓、西瓜等,當年產出效益非常好,村民的收入也從8000元增加到了15000元左右。
近年來,在府谷鎮人大代表聯絡站的幫助下,黑山村充分利用本村的土地、水源、鄉賢三種有利資源,一體推進采摘經濟、燒烤經濟、觀光項目等,穩步有序推動黑山農業產業示范園建設。這些舉措帶動了黑山村集體經濟發展和村民就業增收,實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綜合效益,走出了一條經濟、社會和生態協調發展之路。
“今年,我們又在示范園里栽植了50畝的陽光玫瑰葡萄,3年以后掛果。經過專家的指導,掛果率將達98%以上,純收益將實現50萬元以上,預計村民人均年收入將達18000元。”張喜和說。
如今,在黑山村,昔日縱橫溝壑的破損山體變成肥沃的良田,不僅帶來“看得見”的生態效益,還給群眾帶來了“摸得著”的經濟效益。“生態修復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重大民生工程。府谷鎮也將繼續做好保護工作,守護好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郭智博說。
行走在府谷鎮黑山村的青山綠水間,綠浪如海,青山如畫,一幅生態美、產業興、村民富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記者 許鵬 通訊員 耿蘇強 谷幸 梁小波)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