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群燕
實現人民民主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政治追求,是黨的百年探索史的重要課題。新時代,基于建設高質量人民民主的深度思考,習近平總書記全面總結黨百年實踐探索,深刻洞悉民主政治發展規律,創造性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實現了馬克思主義民主觀的歷史性飛躍。多維度理解和把握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科學內涵,對于進一步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新形態
鄧小平指出,“世界上的問題不可能都用一個模式解決。中國有中國自己的模式”。反思我國的民主建設,民主沒有定于一尊的模式,民主化不等于西方化,選擇什么樣的民主道路是多選題不是單選題,任何照搬照抄西方民主的做法實踐證明都是行不通的。人民民主是中國共產黨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民主新路的成果。全過程人民民主深化和拓展了人民民主。與西方民主相比較,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優勢在于,具有真實性而非民主形式主義,具有平等性而非謀求少數人私利的工具,是高效管用的民主而非無序和嚴重內耗的資產階級民主,堅持黨性與人民性高度統一而非將兩者割裂。新征程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建設必須堅持全過程人民民主,完善民主政治的制度體系,實現民主的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真正保障人民當家作主。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歷經百年探索,黨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新模式,人民期望的廣泛、真實、平等的民主逐步實現,推動治國理政水平不斷提升。實踐表明,建成共有共享共治的高質量民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本質要求,鞏固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在建成高質量民主上持續發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強國必須強民主,民主必須高質量。新時代,黨錨定高質量發展,在人民民主提質擴容上持續發力,創造了“全過程人民民主”這一新形態。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將民主政治建設推向了新境界。其一,構建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人民民主建設格局,解決了運行的“超大規模民主難題”,有效防止了“民主赤字”。其二,豐富和完善了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統一戰線等基本政治制度,推動人民以多渠道、多種方式參與民主,實現民主參與和民主期望的高度契合,避免了西方民主的諸多弊端。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動能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之義,全過程人民民主為之提供了新動力。其一,提升了民主執政的治理功能和效率,實現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躍升。全過程人民民主既關注了社會主義民主自身的“正當性”,又從制度上真正解決了民主的“有效性”,切實“把尊重民意、匯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貫穿黨治國理政全部工作之中”。其二,實現了與國家治理體系的全面有機融合。全過程人民民主能夠有效保證人民參與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國家權力和公共權力形成、運行和變更的全過程,并轉化為“治理型民主”“效率型民主”“動力型民主”“務實型民主”為一體的治理效能,回答了“誰來治理國家,靠誰治理國家”的歷史之問。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飛躍的新標識
全過程人民民主對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作出了原創性貢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的新飛躍,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的重要標志。從理論層面看,將馬克思主義民主觀與中國社會民主政治相結合,推動社會主義民主理論創新,形成全過程人民民主理論,構建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話語體系,提升了中國式民主的普遍意義和國際影響力。從運行機制看,建構了以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為根本保證、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重要制度載體、以群眾路線為運行圖、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為保障的完整理論體系,體現了民主制度體系的整體性、民主運行過程的完整性、不同層次民主的協同性。從實踐層面看,豐富和擴大了人民有序政治參與的形式和路徑,優化了民主實現機制,使協商民主、基層民主等多種民主形式在實踐中充滿生機活力,彰顯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人本屬性。
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過程人民民主創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新形態,是高質量的人民民主,彰顯了社會主義民主的內在優勢。展望未來,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扎實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充分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磅礴力量。
[作者系中共陜西省委黨校(陜西行政學院)副教授]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