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突出規劃引領,有序穩慎推進。對行政村按照五類進行劃分,有序推進“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突出地方特點、文化特色和時代特征,保留村莊特有的民居風貌、農業景觀、鄉土文化,留住鄉情味和煙火氣,堅決防止“千村一面”。堅持示范帶動,將示范村優先向聚焦提升類、城郊融合類、特色保護類村莊傾斜,并從資金支持上、項目安排上、政策激勵上給予支持;對搬遷撤并類和暫不分類的村莊限制新建、擴建,彰顯規劃的引領和約束作用。
二、突出生態宜居,優化人居環境。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為抓手,統籌打好村容村貌提升突擊戰、垃圾治理清剿戰、污水治理殲滅戰、廁所革命攻堅戰、農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持久戰“五大戰役”,推廣“干封式、三格式、水沖式”改廁模式,推行“兩次四分法+集中填埋和區域高溫熱解處理”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探索實施“納入城鎮污水管網、建設小型人工濕地、一體化處理裝置、生物氧化塘、簡化綜合利用”五種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加快基礎設施提檔升級,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三、突出城鄉融合,提升公共服務。緊緊圍繞鄉村教育、醫療、養老等與農民生產生活緊密的民生問題,推動服務重心下移、資源下沉,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行“縣聘鎮用、鎮聘村用”用人機制,充實建強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將具備條件的區域敬老院、農村互助幸福院提升改造為區域養老服務中心,不斷提高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推進農村“一站式”便民服務,形成縣域內功能銜接互補、分級解決不同問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四、突出鄉風文明,注重凝心鑄魂。推廣運用“清單制”,不斷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持續推動農村移風易俗,劃清傳統禮俗和陳規陋習的界限,堅決遏制厚葬薄養、天價彩禮等陳規陋習。堅持和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確保把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源頭。
五、突出人才保障,合力共建共享。堅持本土培養和外部引進相結合,有序引導大學畢業生到鄉、能人回鄉、農民工返鄉、企業家入鄉,助力鄉村建設。加快本土人才培育步伐,促進農業從業人員結構整體調整優化,打造一支植根鄉村、持續穩定的人才隊伍。探索建立鄉村工匠培養和管理制度,支持專業技術人員參與村莊規劃和項目建設。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