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席省政協常委會的單英驥博士暢談陜西發展“三個經濟”
跨過“高速度”邁進“高質量”
□記者張晶
10月18日,列席政協陜西省第十二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的單英驥在聽完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梁桂的專題報告后,感慨良多:“用生產10個電飯鍋的資源去做好1個電飯鍋,這一個電飯鍋可以賣原來價格的10倍。”他說,高質量生產模式如果形成了,產品價格高了,從業者的收入也就上去了。
單英驥是西安交通大學應用經濟學博士研究生、民革陜西省委員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常年關注研究現代服務業與產業經濟、新興資本市場以及高質量經濟結構。他認為,“三個經濟”在新時期的發展有了新要求:要高質量、健康可持續發展。
跨過“高速度”發展實現高質量發展
“以前高速度發展,我們實現了10%的收益,現在高質量發展,我們就可實現20%的收益。”今年6月11日至13日,省政協提案委員會聯合省民革、省民盟組成調研組,圍繞“高標準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主題開展專題調研時,單英驥在西咸新區空港新城的一個數字動畫公司發現,這家公司的商業運作模式跟30年前的深圳一些鞋子加工廠沒有什么不同。
單英驥說:“創新IP、價值鏈重構、行業斷層創新、大規模量身定制、跨企業合作等才是數字經濟未來價值鏈的頂端,而我們依然是提供“三來一補”(來技術、來源材料、來設備,補勞動力),30年前的深圳就是這個樣子,而現在陜西掙的依舊是勞動力的錢。”
“以前我們并沒有把“三個經濟”從頂層概念上提升出來,而是按照產業發展模式、區域發展模式來驅動發展。”單英驥表示,陜西應該跨過“高速度”發展的歷史時期,邁入“三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階段,“三個經濟”讓我們明晰了陜西經濟的未來發展方向。
強化全局意識形成發展合力
“陜西的發展,目前呈現出一種‘搶熱點’似的發展,各地政府都在招商引資,注重產業落地,比如西安有二十多個開發區,每個開發區都在爭項目,灃西做信息產業,灃東也做信息產業,浐灞也在做信息產業。”單英驥觀察到。
很多開發區都變成了“土地開發商”,只關注引進項目,缺乏產業全局意識,在高端價值鏈上的布局較少。比如“通用航空”產業,我們陜西起步較早,但目前已經落后于四川等省份。其原因之一就是我們定位于“通用航空”的硬件制造,但是通用航空的產業價值60%是由空中服務產生,30%是由地面服務產生,只有10%才是由硬件制造產生。
單英驥說,每個區域只謀劃自己的發展,只搶自己的項目,發展就會變得交叉、錯位、無序,浪費資源的同時,中央和省上政策的優勢效應發揮不出來,這是最大的問題。
想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首先應強化全局意識,形成發展合力。
單英驥舉例說,落戶在陜西的西部能源金融中心,最適合的地區可能是榆林,榆林可以輻射山西、內蒙古。讓西咸新區去做,沒有資源稟賦優勢,實質上是一種項目的“錯配”。
激活科研人才隊伍高質量服務“三個經濟”
“西安市‘人才新政’實施以來,至今共引進60萬人口,但對人才的服務水平并沒有跟上。”單英驥從調研數據中得出,“到2019年9月份,西安將缺少100所學校、9.3萬個學位。”人才引進來了,如果教育、住房、醫療、交通等公共服務都能跟上,那么這60萬人口給西安,乃至陜西的經濟活力支持的價值就不能充分體現。
“陜西擁有豐富的科研人才資源,但科研能力不能迅速轉化為流動經濟生產力。”單英驥說,目前國內大學、科研機構采用的多是學術性的單一人才評價機制,以論文發表為主要衡量標準。“如果陜西不能給人才充分的空間,不能讓他的價值得到肯定,那么陜西要留下高質量人才就很難了,對地方經濟的貢獻就會大大縮小。”
“單一的人才評價機制,不能直接服務社會的研究成果,低質量的研究專利充斥科研機構,流動經濟所需要的科研軟實力不被重視等問題,羈絆著陜西科研能力不能快速轉化為社會生產力。”
單英驥認為,陜西需要建立創新人才評價機制,也急需一個更加合理的市場機制,讓人才都愿意來陜西從事高質量科學研究。需要通過機制引導,將科研與地方發展相結合,在人才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認可人才,服務人才,獎勵人才,激活陜西現有人才隊伍,最終高質量地服務于“三個經濟”。
大膽實施創新突破東聯西拓發展“三個經濟”
“每當大家說起西安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是“一帶一路”建設重要節點城市時候,腦子里都會浮現出一個畫面:一大片沙漠上,一隊駱駝向西走去。”單英驥說,但是,陜西發展“三個經濟”,不能只想著往西。
針對“‘三個經濟’的成果要落地陜西”這一目的,單英驥提出了獨創性的理論:結合“一帶一路”倡議使命實施“陜、滬、粵、瓊、歐計劃”,東聯西拓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建設有陜西特色現代化經濟體系。
單英驥舉例說,淘寶網自己并不生產東西,只做交易平臺。陜西也應該做一個集中地,西部的城市可以過來,東部的城市也可以來,尤其是要聯動上海、廣州、海南,甚至是歐洲,讓陜西成為東西方文化、經濟、科技交互流動的新樞紐、新門戶。
“我們可以是八百里秦川的陜西,也可以是線上的、數字的、虛擬的陜西。”單英驥說。
陜西發展應打破圍墻意識,突破城墻限制,改變盆地思維,向東西方雙線發展、延伸、輻射,在做大“三個經濟”的同時,努力將經濟成果落地陜西、將經濟活力留在陜西,將經濟效應擴散在陜西,最終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城市的一個新高地,中國對外開放的新樞紐。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