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分鐘能做什么?跑兩圈步?吃完一個漢堡?還是與朋友互發幾個表情包?短短240秒,經常被我們忽略不計,而對于一個突發心臟病的人來說,這就是“黃金一刻”。
新華社高級編輯徐勇因突發大面積心梗去世;甘肅蘭州交警趙延虎在執勤途中突然倒地、昏迷不醒,因搶救無效不幸犧牲……近年來,因心源性猝死的人不勝其數。
范英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人的心臟就如同自行車的鏈條,一旦斷了,整個車身都會變成破銅爛鐵。我認為在戶外公共場所推廣使用自動除顫儀非常必要。”
為何體外自動除顫儀難普及?
如何在短時間內從死神手里搶回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今年,在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上,省政協委員、農工黨漢中市委會主委范英將《關于加強推動公共場所安裝體外自動除顫儀的建議》帶上了大會,呼吁我省在公共場所安裝推廣體外自動除顫儀,隨時隨地備好人體“滅火器”。
“不管是從網上看到,還是在現實生活中接觸到,一聽到有人因為突發心臟病而離開,我就特別難受。”1月15日,在委員住地房間,談及提案初衷,范英委員多次眼泛淚花。
世界上每天至少有1人因心源性猝死而離去,發達國家和我國沿海發達城市在設備安裝和急救知識的普及上都較為完善,但陜西的步伐還相對落后。據了解,目前我省僅在西安市配備了13臺自動除顫儀,其他市(區)還未曾配備,對于心臟病這樣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的狀況,這個數量只是九牛一毛。
對此,范英委員先后深入學校、醫院等地開展了大量調研。她說:“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小學階段極為重要。從調研中我了解到,一些中小學校對學生心肺復蘇等急救知識的普及還不到位。另外,由于自動除顫儀安裝數量少和宣傳力度弱等原因,大眾還存在認知盲區。”
如何備好人體“滅火器”?
“我認為設備的投放是基礎,同時還要加大宣傳,好東西沒有人會用,也會造成資源浪費。”范英委員語重心長地說,目前群眾對自動除顫儀知之甚少,還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動和相關機構積極配合,共同推進此項工作的落實,增強公眾的急救意識、提高公眾的自救及救人能力。
在提案中,范英委員建議,政府應牽頭制定政策,加強急救搶救知識培訓,提高公眾對猝死及其防范對策的認識;要加強政府投入力度,規范安裝急救設備并合理化管理;在醒目位置要有標示導引圖,并及時完善更新,從而為民眾創造福祉。
各界導報實習記者 孫高菊 /文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