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偉委員
□ 實習記者 孫高菊/文 記者 李榮/圖
“華陰老腔一聲吼,一壺烈酒已下喉”“一曲秦腔繞余梁,幸福日子節節高”……地處黃河流域中段,陜西擁有豐富的戲曲文化資源,以秦腔、華陰老腔、阿宮腔為代表的17項戲曲項目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但打開搜索引擎,輸入“黃河文化保護和傳承”,卻沒有多少陜西戲曲文化的內容,省政協委員、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常偉對此深感憂心。
“黃河流域豐富的戲曲資源對于弘揚黃河文化、傳承中華文明具有重要意義,目前,陜西僅有陜北文化生態保護區和陜南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兩個文化生態保護區。”常偉說,陜西應充分利用黃河的生態和文化優勢,將建設黃河流域戲曲非遺文化生態保護區,作為關中地區非遺保護的重要抓手。
常偉建議,應設立統籌協調機制,有效整合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建設黃河流域戲曲非遺文化生態保護區。針對黃河流域戲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種類、數量、生存環境、保護現狀及存在問題,開展黃河流域戲曲非遺普查工作,建立名錄體系。建立傳承人培訓、傳藝、交流、評估、預警機制,發揮傳習基地的帶動示范效應。保護特定街區、古鎮、村落等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編制保護區總體規劃,成立跨省協調機構,設立保護區專項財政資金,為打造黃河岸邊的“陜”味戲曲文化名片提供根本保障。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