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玄委員
□ 記者 閆智 文/圖
“從2018年開始,工信部陸續發布了5批動力電池回收‘白名單’企業,共計156家,我省僅有1家,這與我省強勁的新能源產業發展規模嚴重不匹配。”今年省兩會上,國泰君安國際新經濟業務負責人、董事總經理趙玄說。
趙玄希望我省出臺符合陜西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地方性法規,構建完整有效的動力電池回收政策體系和回收標準,明確電池回收主體責任。
動力電池中的有機溶劑及其分解、水解后的產物若得不到科學處置,會對大氣、水體、土壤造成嚴重污染。趙玄建議,政府相關部門要通過土地與稅收等政策,鼓勵本省現有主機廠、電池廠等積極建設回收體系,通過秦創原等平臺發展一批優質的動力電池回收企業;促進新能源產業企業與回收企業合作,共建動力電池回收產業體系。
新能源汽車的后市場服務涉及化學、電子和信息等多個領域,需要大量專業技術人才。“要支持高校開展動力電池回收相關課題研究,推進交叉學科建設,打通‘產學研’合作通道。”趙玄建議,健全職業教育體系,開設更多新能源與回收分類專業,制定促進校企合作的實施細則和具體政策,擴大招生規模,培養更多職業人才,為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技術創新提供強有力支持。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