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剛委員
□ 記者 閆智 文/圖
陜西歷史悠久,文化遺存豐富,文化積淀深厚,發展潛力巨大。近年來,為促進文化產業發展,國家和省委、省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促進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相關政策和措施,有力地促進了我省文化事業繁榮和文化產業發展。當下,文化旅游產業已發展成為我省重要支柱產業。
“但從總體上看,我省文化產業的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與建設西部強省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省政協委員、陜西強星志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剛表示,在依托傳統文化資源優勢、凸顯秦漢唐傳統文化特色、打造培育頂級知名文博IP品牌和充分發掘歷史文化、民俗文化、革命文化等優勢特色資源等方面,我省與國內文化產業發達省市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近年來,陜西歷史博物館熱度“火爆”,一票難求,本地居民“進不去”,外地游客觀看體驗不佳。然而,與陜西歷史博物館相比,我省還有許多“小”博物館常常無人問津。
據統計,我省共有博物館281座,其中非國有博物館76家;有各類文物點49058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3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51處,總量位居全國前列。
“去年,我為10多家民營博物館作過宣傳,效果頗佳。我注意到,這些‘小’博物館也有豐富的資源,但他們缺乏講故事和宣傳推廣的能力。”李剛說,以唐三彩博物館、陜西漢唐石刻博物館、小雁塔博物館為例,它們都頗具特色,其專業程度在全球范圍內都堪稱一流,但在外省卻鮮為人知。
此外,秦漢唐文化是陜西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文化資源,但目前秦漢唐文化資源發掘存在同質化嚴重、差異性不足、特色不鮮明等問題,特別是民營博物館和文物點等單位多處于虧損狀態,這對我們傳承和發展陜西優秀傳統文化,促進陜西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是十分不利的。
如何發揮我省優秀傳統文化在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中的積極作用?在今年省兩會上,李剛向大會提交了《打造陜西優秀傳統文化文博IP項目 開辟文化產業發展新賽道》的提案。他建議,建立“陜西傳統文化官產學研金文博IP產業聯盟”,以省文旅廳為主導,在IP產業發展的政策和發展方向等方面進行全面指導,并為聯盟文物保護利用、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文化產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構建良好的陜西優秀傳統文化文博IP產業生態環境,是促進陜西文博IP產業發展的首要任務。”李剛希望,民營文博IP產業在項目審批、資質認定、融資、財政扶持資金、知識產權保護、稅收等方面可以得到與國有文博IP產業一視同仁的待遇,以良好的生態環境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