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眾智,匯眾力,謀發展, 2月19日,商南縣政協十屆三次會議舉行委員發言大會,8名政協委員立足商南實際,逐一登臺發言,“金點子”層出不窮。
楊興茂委員
就培育鏈主企業,打造產業集群。縣政協常委、縣發改局副局長楊興茂經過深入調研和思考,建議建立“鏈主”企業梯次培育體系和遴選機制,暢通產業鏈供應鏈各環節,打造“鏈主”企業產業集群,實施“鏈主”招、招“鏈主”精準招商行動計劃,安排專項資金,提供一對一政策咨詢、申報指導等全過程服務,加強土地、能源、能耗指標等要素保障協調,助力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黨琳委員
聚焦推進農業產業化、綠色化、景區化、品牌化建設,縣政協委員、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黨琳建議大力發展精深加工產業,培育龍頭企業,深化探索合作制、股份制等利益聯結機制,鼓勵農業企業、農村經濟組織、農民申請注冊農產品商標,支持企業爭創馳名商標,積極示范推廣旱作節水灌溉、統防統治等技術和農田化肥農藥減量措施,健全耕地休耕輪作制度,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促進農業綠色發展。
葉文娟委員
長期關注商南旅游發展的縣政協常委、金絲峽景區管委會副主任葉文娟提出,發揮商南三省八縣結合部的優勢,將精品旅游線路公路列入重點交通規劃,圍繞精品旅游線路包裝項目,發布項目計劃,對外招商引資,推進旅游景區企業化經營、市場化運作,讓美景連點成線、聚點成區,不斷放大旅游產業的規模效應和輻射效應,加快精品旅游線路建設,促進區域旅游高質量發展。
汪波委員
針對商南縣茶菌果畜菜特色產業發展品牌多而雜、企業帶動增收能力弱等問題,縣政協常委、縣農民科技教育信息中心干部汪波建議,健全農產品質量追溯制度,抓好“三品一標”和名特優新產品認證,打造“金絲十三花” “商南味道”等區域公共品牌,培育壯大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龍頭企業,建設農旅融合一體園區,開發旅游康養產品,挖掘農產品品牌文化內涵,提升農特產品的競爭力和市場影響力。
高飛委員
圍繞建設秦嶺山水鄉村,助推鄉村振興發展。縣政協委員、清油河鎮公用事業服務站站長高飛結合長期扎根基層的經驗提出,制定村莊發展邊界和紅線,補齊農村公共服務短板,植入體驗性、參與性、創意性強的露營基地、濕地林地等休閑娛樂設施項目,吸引在外經商的致富能人、畢業大學生回鄉創業,從退伍軍人、返鄉創業人員、回鄉大學生中發展年輕黨員,參與村級管理,形成共建秦嶺山水鄉村的強大合力。
楊翠萍委員
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如何實現優質化、均等化?縣政協委員、縣自然資源局干部楊翠萍建議設立“公共文化發展專項資金”,推進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搭建統一的數字資源管理平臺,加大高層次領軍人物和拔尖人才、基層文化骨干、鄉土文化能人、民間文化傳承人等隊伍培養力度,扶持組建農村藝術隊,積極開展民間文藝活動,培養和激勵本土藝術家,激發基層自身的文化活力。
劉永宏委員
關于深化標準地改革,縣政協委員、縣自然資源局副局長劉永宏建議,建立“標準地”數據庫、數字地圖和信息服務平臺,制定“標準地”出讓控制性標準、出讓主要環節,制定出臺具體的“標準地”畝均效益綜合評價辦法和“標準地”信用監管評價辦法,建立土地利用綜合評價機制、工業用地增存掛鉤機制、事中事后監管平臺,重點項目建設用地管理臺賬,加大“標準地”供應力度,推動項目產業落地。
胡雅蘋委員
圍繞完善鎮域公共便民設施,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縣政協委員、趙川鎮干部胡雅蘋建議,根據各鎮域特色產業、現代農業、全域旅游資源等,科學規劃便民服務設施,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和設立專項資金,因地制宜確定建設目標和風格類型,設置專人或鎮村干部、公益崗人員等分片區對鎮域公共服務便民設施定期檢查、維護,利用電視、微信等形式宣傳科學、倡導人人愛惜、文明使用公共設施理念,為公共便民設施的價值發揮奠定基礎。(實習記者 寇靜 記者 王斌 通訊員 張茜)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