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日前,蒲城縣政協委員、陜西著名音樂人張皓強,在蒲城兩會上提交了《關于加大扶持力度 繁榮文藝創作 全面促進文化事業發展的提案》。他建議,傳統文化及本土特色音樂進校園、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挖掘整理和推廣民間瀕臨失傳的各種藝術形式、動員全民歌唱家鄉、重視和關注培養年輕藝術人才、繁榮文藝創作、規范文藝活動、加快音樂藝術與文旅事業的融合發展等。
同時,他還希望廣大中小學生都能夠以音樂的形式記住家鄉的“美”、記住鄉愁,讓祖國花朵們更有機會親近、了解、喜愛我們家鄉蒲城的新創作民歌、村歌和傳統民歌、民俗、年俗、社火、鑼鼓等。
“多年來,我一直都在全國各地、各個學校及各種公益活動中,希望用文藝的形式,特別是用歌聲,展示三秦大地優秀文化和厚重之美,探索著陜西文旅特別是渭南文旅與全國文化交流的新路子。”張皓強表示,作為一名政協委員,他多次實地考察了全域文化發展狀況,對進一步深化文化藝術交流、增強文化對外影響力有了直觀深切的感受和認識。
作為一位兼具政協委員與青年藝術家雙重身份的人物,張皓強了解教育現狀,清楚孩子們所需,知道人民群眾所盼所急。他說,自己是黃土地上的藝術路線和風格,始終會銘記自己是三秦大地的兒子;作為一名從陜西走出來的歌者,不管今后走向何處,走到哪里,都一定會深深地愛著這方土地,這片土壤,藝術生涯的每一步都離不開家鄉的滋養和人民的支持。因此,在提案中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用真情實感和真實調研,服務于廣大人民群眾;藝術創作也應當永遠地扎根于生活之中,反映時代精神,傳遞社會正能量。
此外,針對當前全域文藝工作的發展,張皓強也提出幾點建議,一是強化音樂教育的基礎性地位,支持“民歌從娃娃抓起”,倡導在學校教育體系中增設傳統民歌課程,讓年輕一代更好地繼承和發揚民族文化瑰寶;二是呼吁加大對基層文藝工作、音樂教育的扶持力度;三是倡導構建健康的藝術評價體系,鼓勵創新與多元,同時堅守文藝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防止市場導向下的娛樂化傾向過重。他認為,音樂教育是提升國民素質、培養時代新人的重要途徑,應當得到足夠的重視和投入;加大音樂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關注音樂教育普及,讓更多的孩子愛上音樂,樂在其中,從而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也為我國音樂藝術的未來積蓄力量。
同時,張皓強分享了自己在推廣陜西本土文化、傳統年俗和民族音樂方面所做的努力,包括他在央視的舞臺上,曾多次用歌聲講述陜西故事,傳播地方特色文化,傳遞家鄉渭南聲音,成功舉辦過個人獨唱音樂會。他表示,將一如既往地利用自己的知名度與影響力,帶動更多有志青年和年輕文藝工作者,熱愛家鄉,歌頌家鄉,了解家鄉的文化、歷史,投身到傳承與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事業中去,獻身到渭南對外宣傳的窗口中去。
在藝術創作領域,張皓強始終堅定文化自信,倡導并實踐中國元素的融入和創新。“我們的音樂作品是中華文化的一扇窗口,要讓世界聽到中國的聲音,就必須立足本土,發揚民族特色。”他說,“無論是參加國際交流活動,還是在各大電視臺的舞臺上演出,每次自己都力求通過作品來展示好我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特別是在提升地域特色、地區的文化軟實力上,將其融入作品當中,狠下功夫,改編創作,創新思路,不僅要考慮到中老年人的感受,還要符合年輕人的口味與審美,一有機會,就鉚足了勁兒為家鄉渭南,為東秦大地作宣傳推薦,讓更多優秀的‘地方特色文化’,通過文藝作品的形式,通過新媒體平臺向全世界得以展示,讓渭南更好激發‘文化活力’,向世界講好東府故事。”
多年來,張皓強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藝術家的社會責任感。曾多次走進社區、學校和邊遠地區開展慰問演出,用歌聲傳遞溫暖,用行動播撒愛心。還積極推動和參與各類公益活動的舉辦,鼓勵更多文藝工作者加入服務人民、回饋社會的行列中來、隊伍中來。幾乎每年夏天,他都與伙伴們及社會愛心志愿者們一起,向環衛工人免費發放水果撈、義務為他們教唱歌,每逢春節期間還會為廣大市民免費發放對聯等。
從前習慣于在舞臺上高唱民歌的張皓強,這兩年也頻頻在一些齊唱愛國主義情懷的歌曲“快閃”活動中露面。2023年10月,在咸陽夢圓職業高中的操場上,座無虛席,好不熱鬧,學校迎來了20周年校慶大型文藝演出活動,活動中,張皓強受邀來到現場,他在廣大高中生面前,激情高亢的演唱了《我和我的祖國》等歌曲,引起全場合唱,大家都興奮的站了起來,揮舞著手中的五星紅旗,現場掀起的陣陣高潮讓他至今感慨而難忘。
“只有非遺和各式各樣的傳統文化、民歌、村歌、紅歌才能給我這種激情澎湃的感覺,也只有民歌村歌紅歌才能讓我擁有無限的自豪。用這樣的方式繼續唱下去,或許能讓更多的人喜歡上傳統文化,因此,我一定接著唱,好好唱,唱好歌!” 張皓強在藝術道路上孜孜不倦地探索,在政協平臺上盡職盡責地發聲,二者相輔相成,譜寫了其精彩紛呈的人生青春篇章。(顧書亮)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