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謝昊天 通訊員 任翔
去年以來,寧強縣政協緊緊圍繞全縣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務,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切實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創新機制、改進作風,推動各項工作展現新面貌、取得新成效。
建言資政聚焦主業展現履職擔當
寧強縣政協堅持抓住建言資政這一關鍵,協同用好民主監督這一平臺,圍繞縣委“三個年”活動和“工業提速、農業升級、文旅點燃”三大行動,細心調查研究、真心協商議政、用心開展監督,為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建務實之言、獻睿智之策、謀惠民之事。
聚焦發展之要建言資政。全體政協委員圍繞鄉村振興、數字經濟、曲棍球體育項目等課題進行多形式政協協商,形成調研視察報告12篇;縣政協協助省市政協完成非遺傳承人梯隊建設、宗教中國化專項調研2個;全縣24個學習聯絡組、12個委員工作室在基層積極開展“微協商”和“協商在一線”履職活動,圍繞重點項目、產業發展、生態環保等工作向當地黨委、政府積極建言獻策。
立足成果轉化辦理提案。寧強縣政協十一屆二次全會共確定提案129件,遴選8件提案為重點提案。去年,縣政協共開展各類提案辦理檢查、視察8次,專題辦理協商25場次,一系列群眾關心、各界關注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得到解決,提案工作成果日益豐碩。
守正創新完善機制提升協商質效
寧強縣政協以中央、省委、市委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市縣政協工作要求為指引,著力完善協商機制、打造協商品牌,抓緊抓實協商主業,使專門協商機構的履職專出特色、專出質量、專出水平,進一步體現政協價值。
著眼多元化協商機制打造品牌。縣政協堅持用品牌創新豐富政協協商形式、完善協商體系,在協商效果、履職質效、社會效應、機制創新4個方面持續升級,全力打造“漫話漢江源”協商品牌;舉辦第一期“漫話漢江源”協商活動,圍繞漢江源地理品牌的宣傳、推介、保護及開發利用,形成協商建議5條,為寧強地理資源開發提出了專屬方案。
構建科學化協商格局提升質量。縣政協堅持把協商成果轉化作為優化協商格局的關鍵,在協商形式上,突出對基層陣地開展“微協商”的縣級層面設計,年初向全縣24個政協學習聯絡組、12個委員工作室下發“微協商”建議課題5類11項,確保基層陣地規范協商;在協商成果上,堅持用好用活黨委、政府制定的縣直部門聯系政協專門委員會工作制度,要求調研視察、民主監督、提案辦理等重點履職活動必須形成“調研—協商—督辦”閉環,《關于全縣數字經濟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關于全縣移民搬遷后續發展工作的視察報告》得到主要領導閱批,相關工作建議得到有效落實。
凝聚共識增進團結匯集發展合力
寧強縣政協堅持依靠政協委員、政協干部“兩支隊伍”,廣泛凝聚社會共識,持續構筑團結奮斗新局面,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凝聚更大合力。
突出委員主體地位,在為民履職上實現躍升。縣政協緊緊抓住委員優勢作用,架起社會各界“連心橋”,建立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制度機制,有效拓展了委員聯系群眾的渠道,委員收集的70余條社情民意信息,將群眾反映的“問題清單”轉化成為委員的“履職清單”。
展現凝聚共識力量,在推動發展上建立新功。縣政協堅持“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以界別和履職平臺為主體用好用活政協聯誼。江蘇、山西、四川等地政協來寧考察文旅康養、藥食產業、教育體育等優勢工作,通過政協渠道對寧強工作的品牌、經驗進行了有效推介,經濟界委員到四川考察數字經濟發展工作,農業界委員到云南考察天麻產業,文藝界委員以“黃河記憶—2023年非遺大展”為契機,到延安學習考察非遺傳承人梯隊建設,界別委員在“走出去”中拓展了政協聯系四方的寬度,為寧強發展帶回了更多可選項。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