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謝昊天 康斌
10月23日,漢中市漢臺區政府與區政協召開聯席會議,圍繞全區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工作開展專題協商,為奮力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積極建言獻策、貢獻智慧力量。
今年以來,漢臺區制定印發《“千萬工程”(2023—2027年度)實施意見》等文件,將全區106個村納入5年創建規劃,構建“三橫三縱”示范帶,堅持優中選優,篩選確定創建9個省級示范村和24個市級重點村,堅持全區“一盤棋”,由點及面、梯次推進、迭代升級,推動學習踐行“千萬工程”經驗,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先行區。今年前三季度,全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5%。
“漢臺區和美鄉村建設取得顯著成績,但對照高標準建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還存在調動群眾共同參與的機制不健全、群眾主動參與的動力還不夠等問題,‘干部干、群眾看’的現象仍然存在。”長期在鄉鎮工作的區政協委員、老君鎮黨委副書記孟磊說。
如何充分激發群眾參與的主動性積極性?孟磊建議,充分保證農民在“千萬工程”規劃編制、環境整治、產業發展、服務提升等方面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并對執行好、有亮點的村予以資金和項目傾斜,激發群眾參與“千萬工程”的內生動力。同時,進一步拓寬宣傳途徑,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展示農村全方面變化,鼓勵和吸引更多群眾主動投身“千萬工程”建設,實現從“要我參與”到“我要參與”的轉變。
鄉村振興是個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最迫切的是要解決“人、錢、地”的問題。在實施“千萬工程”過程中,漢臺區如何破解這些“痛點”?
區政協委員、民盟漢臺區委會副主委兼秘書長肖倩倩建議,加強優秀人才引進培育,激活鄉村治理的內生動力,完善優秀大學畢業生、退伍軍人向農村派駐的專項計劃,創造工作崗位,為青年人才下鄉提供支持,建強后備人才隊伍。結合村莊實際,對既有人才開展針對性專業培訓,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和工作技能,以適應鄉村治理的新要求。同時,制定完善鄉賢及返鄉青年創業優惠政策,激勵本地成功人士返鄉創業。
針對農村未能充分利用場所資源開展豐富多彩活動的情況,區政協委員、九三學社漢臺區委會副主委兼秘書長趙建濤建議,優化功能,將農村公共活動場所打造成群眾的文化俱樂部,建好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文體活動廣場等公共服務設施,為群眾提供文體娛樂、圖書閱覽、戲劇排演等多元化服務。定期開展法治教育、科普教育及先進典型事跡宣傳活動,提升村民的文化素養和幸福感。
區政協委員、陜西日新科貿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胡加超在調研中發現,農村環境保潔及污水溝渠、道路管網、美化亮化、文化服務等基礎設施建設改造提升均需大量的資金投入,但村級經濟普遍較弱,無法長期投入。他建議,探索建立“千萬工程”建設資金項目統籌機制,加大資金爭跑整合投入力度,進一步吃透政策,加強上下溝通,爭取更多上級資金項目落地。發揮好公共財政投入的引導和保障作用,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村公共服務短板。同時,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力量積極參與進來,提高群眾對“千萬工程”的知曉率與參與度,共同推動“千萬工程”建設走深走實、見行見效。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關鍵。區政協委員、陜西金谷珍果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繼軍建議,立足資源稟賦優勢,因地制宜,著力推動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創新推廣“合作社+龍頭企業+大戶+普通農戶”的聯農帶農發展模式,加快推進農業特色品牌集中化、統一化、現代化發展,持續推動“皇塘鮮桃”“福運錦鯉”“褒河蜜橘”等特色品牌發展壯大,以優質品牌效應帶動鎮村經濟效益雙提升。同時,通過電視、報紙、新媒體等平臺開展廣泛推介,進一步擴大特色產品的美譽度和影響力,拓寬產品銷售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