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導報—各界新聞網(劉艷宇 羅亞秀)12月28日,據陜西省民政廳區劃地名處消息,國務院已批復關于西安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請示,戶縣將撤縣設區,改為鄠(hù)邑區,相關行政區劃界線和政府駐地未變。
戶縣撤縣設區獲批后,西安市行政區劃將由原來的10區3縣變為11區2縣,包括新城、碑林、蓮湖、雁塔、灞橋、未央、閻良、臨潼、長安、高陵、戶縣11個區,及藍田、周至2個縣。其中,最近一次行政區劃調整是在2014年,當年底,西安高陵“撤縣設區”獲國務院正式批復。
13年努力終圓夢
在今年11月份,就有關于“戶縣”改為“鄠(讀音hù)邑區”的消息爆出,引發網絡刷屏。甚至有網友貼出了“國務院關于同意陜西省調整西安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國函(2016)188號)”,以證明確有其事。然而,當時省民政廳和戶縣相關部門均表示,批復文件還沒有下來。戶縣相關部門也回復稱,沒有接到正式文件。
其實,戶縣申請撤縣設區已歷經13年,遭遇4次失敗但從未放棄。據介紹,早在2003年戶縣就啟動了撤縣設區工作,先后于2004年、2009年、2013年、2014年4次將撤縣設區請示文件逐級上報國務院,但均未獲批。最近一次申請撤縣設區是今年3月7日,戶縣政府向市政府上報了《戶縣人民政府關于戶縣撤縣設區的請示》。4月12日,西安市政府即向省政府上報。隨后在7月11日,戶縣撤縣設區的請示通過了省政府第10次常務會審定,并上報國務院。
化簡為繁的“鄠邑區”
《西安地方志》記載:戶縣,本夏時扈國,商時崇國,周為豐京,秦共公二年(前607年)滅崇國設扈邑,孝公改扈邑為鄠縣,以古扈國在此,“扈”與“鄠”通用而得名。自古即有“銀戶縣”和當今“西安后花園”之美稱,距今已有2600多年歷史。
1964年9月10日,經國務院批準,“鄠縣”改為“戶縣”。有人認為把鄠縣改名為戶縣,就是為了好認好記,現在戶縣軟面、戶太八號、戶縣農民畫等在全國都有一定的名氣,如果改為鄠邑,雖然有歷史內涵,但在全國推廣上可能不如以前。
“鄠邑”不是空穴來風,據《地理志》記載:古扈國,有戶谷、戶亭,又有甘亭。《陜西省志·行政建置志》載:“春秋時期秦國筑設扈邑,秦孝公(前361—338)改設鄠縣”。故治在今陜西戶縣。典籍《辭海》注釋:“酆侯之地為鄠,位于長安西南,澇水東岸,夏時扈國,秦為鄠邑,漢置鄠縣,即今陜西省鄠縣”。《辭源》:“鄠縣,今縣名,本夏之扈國,秦鄠邑,漢置縣,明清皆屬陜西西安府,今屬陜西關中道。”
“撤縣設區”帶來的好處
① 行政效率提高
“撤縣設區”政策調整了地級市政府和所轄縣(或縣級市)政府間的關系。縣通過撤縣設區變為市轄區后,雖然原縣政府在很多方面基本失去自主權,但行政職權的統一可以有效降低區域間的經濟壁壘,提高政府機構的行政效率。
② 資金、項目等資源輻射力增強
市級資源、資金、重大項目將更多向所設區輻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配置也將更加融入總體規劃。 比如華縣,是陜西“一線兩帶”、“關中—天水經濟區”和“晉陜豫黃河金三角”的核心區域,“撤縣設區”后,將會對渭南拉大城市骨架,創建百萬人口大城市起到助力作用。同時,對于加快關天經濟帶發展,承接黃河金三角區域及中東部產業轉移,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加快陜西東大門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③ 市場和民眾需求促使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城鎮化率已經達到了55%,但城鎮化的質量仍有待提高。最主要體現在現有的城鎮7.5億常住人口中,有約2.5億人沒在城鎮落戶。雖然是政府主導下的城市空間擴張,但“撤縣設區”卻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市場和民眾的需求,從而實現促進人口城市化的預期目標。
相關知識
“撤縣設區”的標準是什么?
① 市區總人口在300萬人以上的城市,平均每60萬人可設立1個市轄區。
② 最小的市轄區人口不得少于2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不得少于10萬人。
③ 對于中心城市郊縣(縣級市)改設市轄區,須該縣(市)就業人口中從事非農業人口不得低于70%。
④ 第二、三產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達到75%以上。
⑤ 改設市轄區的縣(市),全縣(市)國內生產總值、財政收入不得低于上一年本市市轄區對應指標的平均水平。
編輯: 劉艷宇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