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AV乱码高清专区,国产一级二级在线,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陜西26位老干部獲頒紀念章 多人曾多次被毛主席周總理接見

2019-09-27 08:59:39  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摘要]昨日,陜西省軍區西安第十五離職干部休養所為在所26位老干部頒發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這些老干部中有當年為毛主席、周總理專機負責安全檢查和試飛的機械長,有空投我國第一顆氫彈的機長,還有多位都是參加過抗日戰爭的戰斗英雄。...

  輝煌壯麗70年 追趕超越再出發

  昨日,陜西省軍區西安第十五離職干部休養所為在所26位老干部頒發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這些老干部中有當年為毛主席、周總理專機負責安全檢查和試飛的機械長,有空投我國第一顆氫彈的機長,還有多位都是參加過抗日戰爭的戰斗英雄。

  在紀念章頒發儀式之后,華商報記者采訪了其中幾位老干部。

  他受到毛主席、周總理四次接見表彰

  于德海:腳踝處至今還殘留一塊彈片

  9月26日上午,西安第十五離職干部休養所院子搭建起舞臺,26位老干部身著軍裝坐在臺下。華商報記者了解到,這些老干部年齡最小的86歲,最大的96歲,大部分老干部依然耳清目明,思維活躍。現場,不少拿到紀念章的老干部熱淚盈眶,開心地向身邊的人展示這枚珍貴的紀念章,這枚紀念章也彰顯了老干部的歷史功勛和榮譽地位,不僅代表著國家和民族對于苦難歷史的銘記,也代表著國家對老干部們曾經作出貢獻的認可。

  96歲高齡的于德海老人,15歲就參軍,他身經百戰,戰功顯赫。記者了解到,老人是原空軍高炮十七師副政委,1923年6月出生,1939年3月入伍,1939年8月入黨,歷任勤務員、指導員、政治教導員、保衛科長、軍事法院院長、師政治部主任、師副政委,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被授予抗日戰爭獨立勛章,解放勛章、抗美援朝勛章,更是受到毛主席、周總理四次接見表彰。

  雖然已經96歲高齡,但老人依然耳聰目明,“你想問我什么或者想讓我說什么,你直接對我說,我能聽得見。”老人回憶,他15歲那年,目睹了父親被日本人的炸彈炸死,他就是抱著為父報仇的心思參軍的。老人的兒子告訴華商報記者,父親參加過大大小小的戰役不勝其數,在東北全境作戰過,后又參加抗美援朝戰役,“對于過去發生的一切,父親記得很清楚,他負過三次傷,現在左腳踝處還有一塊彈片沒辦法取出來。”

  “我們國家從弱到強,這個強來之不易,現在的年輕人要倍加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也祝福祖國更加繁榮昌盛。”于德海老人說。

  他是空投我國第一顆氫彈的機長

  徐克江:試飛過無數次 心里有底一點不怕

  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那一天,空軍徐克江機組駕駛著“轟六甲”-21號飛機進行氫彈空投試驗。沉寂的羅布泊戈壁大漠上空,瞬時升起了一顆極為神奇壯觀的“太陽”。徐克江,作為空投我國第一顆氫彈的機長被載入史冊,幸運的是,老人依然健在,作為26名被頒發紀念章的老干部之一,華商報記者有幸采訪到他。

  他曾五次駕駛飛機通過天安門

  接受毛主席檢閱

  徐克江老人一輩子跟飛機打交道。他出生于1928年7月,1947年11月參加革命,1948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通訊員、會計、審計、飛行學員、飛行中隊長、大隊長、飛行團政委、副師長、副政委、原空11軍后勤部政委等職。軍旅一生先后榮立兩次三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集體一等功。他是執行我國自行研制的第一顆氫彈空投試驗任務的飛行員,多次受到軍委表彰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都是過去的事情了。”老人說,他目睹中國一步步從弱到強,看到這些變化,發自肺腑的開心,“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北京的慶祝活動一定非常盛大,我曾經五次駕駛飛機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毛主席的檢閱,那都是上世紀50年代國慶的時候,特別自豪特別驕傲。”

  因為參與“兩彈一星”的絕密工作,老人的一生都在跟保密打交道,對于很多輝煌的過去老人并不愿意說太多。“怕不怕?當時知道自己要作為第一顆氫彈投放飛機的機長是什么樣的心情呢?”聽到記者的問題,老人笑了:“不怕,怕什么呢?已經試飛過無數次,心里有底。”那一年,他39歲。

  老人回憶,中國第一顆氫彈空投試驗擔負投彈任務最開始確定的是徐克江機組和張文德機組兩個機組,因為這次執行任務的重大意義,所以訓練極為刻苦認真。在臨近17日時,兩個機組在核試驗場區共飛行訓練35架次,投彈35枚(模擬彈),投彈成績彈著點都在距靶心1000米范圍內,且絕大部分都投在了500米范圍內。最后確定,徐克江機組為正式執行投氫彈任務的機組,張文德機組為預備機組。

  空投當日出現小插曲

  投彈員操作少了一個動作

  飛機多飛了一圈

  據公開資料顯示,1967年6月17日空投試驗當日,還出現了一段小插曲。當天凌晨4時,天還沒亮,徐克江、張文德兩個機組的人員起床到機場。7時20分許,代號726的徐克江(第一飛行員、機長),帶領第二飛行員王庚臣,第一領航員(即投彈員)孫福長、第二領航員(即控制雷達員)楊志賢、設計員袁成小(化名,現改名袁發永)、通訊員梁占河共6人登上“轟六甲”-21號飛機,執行空投試驗我國第一顆氫彈的任務,向核試驗場區方向飛去。

  7時40分,執行空投任務的駕駛員徐克江機組已經起飛,按預定計劃應于8時整進行氫彈空爆試驗。8時左右,飛機的轟鳴聲由遠及近接近目標,人們都屏住呼吸翹首以盼。因為爆炸威力非常大,飛機投下氫彈后需要立即飛離該區域,否則有被氫彈的巨大沖擊波沖擊的危險。可8時整,空投氫彈的飛機到達預定空域,卻沒有投下氫彈,而是拐了個彎飛走了。當時親臨指揮中心的聶榮臻元帥也疑惑了,空軍指揮員報告說:“投彈員操作中少了一個動作,請求再飛一圈。”

  “晚了20分鐘,因為當時我們負責投彈的第一領航員孫福長(即投彈員)太緊張忘了按自動投擲器了,我當時心里也咯噔了一下,整個機組成員都緊張起來了,但作為執飛機長我不能慌亂,當即就決定重新再飛一圈投彈。”徐克江回憶,當時飛機拐彎飛走,機組向地面指揮員請求再一次繞圈飛行進入靶標上空投彈,空軍地面指揮員發出口令:“重飛!要沉著,不要緊張!”聶榮臻元帥聽到報告后當即答復:“可以!”20分鐘后,徐克江駕駛飛機再次飛臨預定空域,在預定高度,投下了中國第一顆自行研制的全當量氫彈。

  “由于這次試驗的威力大,爆炸點高,確保投彈飛機和試驗場區內外人員安全是保證試驗能否成功的另一個重要環節。”徐克江老人回憶,當時的任務是絕密的,他們都是在正式接受任務之前才被告知,“雖然不怕,但是也肯定會緊張,我記得聶榮臻元帥當時緊緊握著我的手說‘我相信你們’。”

  老伴最近幾年才知道他做了那么“驚天動地”的大事

  徐克江老人回憶,那次之后,黨和人民給了他很大的榮譽,“1968年9月30日晚,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我出席了由周總理主持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周年的國慶宴會,后來我又受到毛主席的接見,這些經歷我終生難忘。”

  老人因為常年開飛機聽力受到一些影響,華商報記者提出的很多問題他都要問一問站在身邊的老伴、85歲的王玉蘭。王阿姨說,她也是最近幾年才知道老伴兒當年竟然做了那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他做的是國家的保密工作,每次出門好久不能回家,我負責照顧好家里的老人孩子,讓他沒有后顧之憂。”

  他曾為毛主席周總理的專機負責安全檢查

  牟向五:受閱前飛機發動機故障 不到24小時更換

  “你先跟他聊完,不著急,在這邊坐一會,太陽挺好的。”看到記者還在采訪于德海老人,牟向五老人很貼心的說了一句。如果不是工作人員介紹,記者也沒想到牟向五曾經多年負責毛主席、周總理專機的安全檢查工作。

  多次為周總理進行專機組保障

  現在還在堅持捐資助學

  牟向五原為空十一軍航空工程部部長,1930年6月出生,1948年11入伍,歷任機械、機械師、機械長、航空工程師、空軍工程部副處長、機務處長、空十一軍航空工程部部長,多次為周恩來總理在西北地區進行專機組保障,直到現在還在堅持資助多名學生。

  采訪之前,華商報記者在公開發表于1995年8月份的《航空史研究》文獻上找了一份牟向五老人的自述文章《故障發生在受閱之前》,在這篇文章中,牟向五老人回憶了他參加新中國成立5周年國慶閱兵式難忘的那些事。采訪時,老人也和記者聊起了當年的往事。

  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中國從蘇聯引進了蘇式戰略轟炸機,從全國轟炸和運輸航空兵部隊選調了一批骨干力量,組建了我軍第一支戰略轟炸航空兵部隊,牟向五老人當時就是這支部隊的一名戰斗員。“從開國大典到1959年國慶,每年10月1日都必定會進行閱兵,1954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5周年大慶,閱兵規模更大些。當時中央軍委確定讓我們這支部隊參加國慶大典的閱兵式,讓黨中央、毛主席和全國人民檢閱。”老人回憶,部隊很快就制訂出了受閱前的飛行訓練計劃,并投入了緊張地受閱訓練,對于這支部隊來說,最大的難度不在于精準無誤,而在于部隊全部飛機都要參與受閱,沒有預備機,幾十次編隊訓練直至受閱,飛機沒有任何機動余地,這對飛機的各項定時維修和發動機及主要附件更換都提出巨大的考驗。

  "正常更換發動機需要七天時間

  我們用了不到24小時"

  牟向五老人說,當時他是空勤工程師,他所在的機組是第一梯隊長機,緊跟在總領隊飛機后面,還肩負著一旦總領隊機或者護航機有問題不能參與受閱時,充任總領隊機的任務。“我的責任就是檢查飛機的機械狀況,我組織地勤機組對飛機進行了近三天的檢查和準備,到9月29日,上級指示,每架飛機再試飛一次,可就在這次試飛時,我們的飛機第四發動機艙突然起火冒黑煙了。”

  老人回憶,飛機帶火迫降安全著陸后,檢查發現發動機徹底報廢了,“按照正常情況,更換發動機需要7天時間,我們只有30多個小時了,一場搶修飛機的會戰就打響了,所有人顧不上吃飯和休息,不到24小時,新換的發動機就啟動試車了,各項參數未經調試全部顯示正常。”

  1954年10月1日,北京時間不到九點,指揮塔臺上空升起了綠色信號彈,頓時一片轟鳴,全機場的飛機一齊啟動。按照指揮員的命令,一架接一架地滑向跑道,總領隊長機起飛了,護航殲擊機也一架跟一架地起飛了,在北京的東南部出現了由一群重型轟炸機編成的空中長龍。“上午10時整,我們緊跟著總領隊長機準時通過天安門上空。當時無法看到毛主席向我們招手和群眾的歡騰場面,也聽不到播音員解說的聲音,那些都是以后從電影紀錄片上看到聽到的,但是那種激動的心情一輩子都忘不了。”

  “轉眼就到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了,希望我們祖國越來越強大。”牟向五老人說。 華商報記者 肖琳 文/圖

編輯: 羅亞秀

相關熱詞: 追趕超越 老干部 表彰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