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縣縣城
一場秋淋過后,佳縣店鎮喬家棗坪村的貧困戶曹艷平提著筐子,將棗樹林里的殘次落果,一粒粒撿拾起來。
這些棗,品相好些的,賣給了酒廠,加工成紅棗酒;品相實在太差的洗干凈喂羊,產出的羊肉有個讓人很有食欲的名字——“紅棗羊肉”,其市場價格比普通羊肉高出不少。
曹艷平的舉動是佳縣脫貧攻堅中的“典型動作”,是這個貧困縣大變樣的兩條重要經驗的縮影:身處貧困,不等不靠,動員起每一戶群眾把有限的資源“顆粒歸倉”,積小勝為大勝;破除貧困,不折不撓,挖掘出每一塊苦焦土地的價值“無中生有”,變劣勢為優勢。
于是,群眾能把往年漚了肥的殘棗變成1250萬元真金白銀;
于是,佳縣不可思議地引進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
于是,佳縣脫貧攻堅質量從全省倒數,逐年躍升。
脫貧攻堅是場長跑,
不合理分配“體力”只能暫時領先
誰不說拓家鹼村人的眼光好呢?他們的村集體養殖場現存欄生豬700余頭。
2018年7月,村集體經濟組織成立,首先就在村里建成了一個大型的養殖場,以每只豬仔600多元價格購買了700頭,再加上場地平整,總投資260萬元,當時預想每斤能賣到9元,就能保住本。
一年后,平均每頭豬仔都長到了260斤,按照市價最低每斤18元的價格,收入超過300萬元,村集體純收入178萬元,將按照4:5:1的比例分紅,40%用于村集體經濟發展,50%用于全村村民分紅,10%用于救濟特殊困難戶。
成立村集體經濟組織,集中村里的零散資源辦大事,是劉家山行政服務中心拓家鹼村擺脫貧困的關鍵。
10月14日,陜西省政府采購網發布佳縣劉家山便民服務中心拓家鹼村高標準農田競爭性談判公告,對全村570畝高標準農田進行招投標,性質為公用。
這570畝農田原先大多為荒地,由拓家鹼村集體經濟組織收回后統一打造,通過上種山地蘋果下種藥材遠志,打造立體經濟。
“五年之后,村集體將已經掛果的蘋果園還給農民,讓農民自主經營。一畝蘋果收益5000元,遠志收益5000元,為村民有效增收1萬元。”劉家山行政服務中心負責人說,脫貧攻堅是場長跑,不合理分配“體力”只能暫時領先。
游客在佳縣泥河溝村千年古棗園體驗打棗 李一博 攝
佳縣在這場長跑中提出的“體力”分配方案是:“東棗西果北蔬菜、旅游畜牧雜糧中藥材”,形成“3+X”產業格局。
其中,82萬畝紅棗、20萬畝山地蘋果、100萬頭/只豬羊雞畜禽為“3”,10萬畝中藥材、10萬畝地膜高粱、10萬畝小雜糧、1萬畝滲水地膜谷子、1萬畝設施蔬菜、1萬戶葭州民宿、戶均1份光伏產業、1個就業或勞務輸出組成“X”。
結合全縣3+X的產業發展規劃,拓家鹼村集體經濟組織辦起了紅棗羊養殖場,小雜糧加工廠和大棚蔬菜基地,村民飼養,集體包銷,一年來村集體積累收入40多萬元。
佳縣紅棗甜中帶酸,其貌不揚,但是它不嬌氣,好養活,就像佳縣人的性格,天生就有一股倔勁,再窮再苦也不服輸、不沮喪。
作為中國紅棗名鄉,佳縣棗林面積82萬畝,占全縣總耕地面積的76%。前些年,受自然災害和市場的影響,紅棗連年絕收或“豐產難豐收”,部分棗農由富返貧。
反復論證后,佳縣堅持“棗業富民”,推廣棗樹強力降高塑形綜合管理豐產技術,使技改后的紅棗畝產量翻了一倍多,推進紅棗產業深加工,紅棗產品遠銷海外,延長了產業鏈。
被佳縣人譽為“鐵桿莊稼”的紅棗,正在為脫貧致富“補氣補血”。
采摘山地蘋果 馬寶林 攝
2019年,佳縣紅棗喜獲豐收。初步統計,全縣產棗4億斤,優果率達到70%。
除了這項致富的紅果果,佳縣結合自身晝夜溫差大的自然資源,把發展的目光投向另一個紅果果——山地蘋果。
2019年秋天,當別的地方蘋果2元一斤不暢銷時,佳縣桃園溝的蘋果8元一斤搶不上,高級職業農民王海軍對賣出高價很有信心。
王海軍的茂林果園專業合作社種植了1000畝以富士為主的山地蘋果,園區的第一筆大單子來自蘇陜協作的扶貧干部。他在農戶家嘗到了山地蘋果,即使品相與甜度都不及園區產果,但對方卻吃出了味道,一筆訂單就訂走了2萬斤。
王海軍曾去長三角考察,蘇州本地的蘋果賣到5元一斤,品質卻不如佳縣山地蘋果,上海餐廳里一杯蘋果汁可以賣到10元,還有人排長隊等著。
“佳縣這么好的山地蘋果不應該只是藏在深閨人未識,要做就瞄準一線城市。”王海軍敢想敢干。
為了能夠借力打通江蘇的市場,原價12元每斤的蘋果賣出了8元的品嘗價。
“去年談好價格是80元10斤,其實每箱我們給裝了15斤一箱,算下來均價不到6塊。”陜北漢子的實誠打動了客戶。
今年,園區掛果100畝,產量4萬多斤,已經全部售罄。全縣栽植山地蘋果1.8萬畝,涉及74個行政村,覆蓋2786戶貧困戶。
園區還帶動周邊兩個鄉鎮六個貧困村的貧困戶增收。在園區務工,一年能掙2萬元,平均務工200多天。村民還可以以土地流轉入股,獲得流轉費用外再享受豐產后的分紅。
希望的田野 莊懷厚 攝
村民王尚存過去一直在外務工,難顧家、花銷大、掙錢難。王海軍鼓勵他參與合作社,對他進行職業農民技術培訓,幫助他取得了初級職業農民資格。如今王尚存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年薪6萬元,2017年順利脫貧“摘帽”。
脫貧攻堅檢驗“口袋”
更檢驗一個地方謀劃發展的“腦袋”
“錢不夠,就可以不脫貧了?”
佳縣縣委書記劉生勝在多次會議上,問干部,也問自己。他的心里最清楚,佳縣地方財政剛剛過億元,用捉襟見肘形容,不為過。
天上不會掉錢,脫貧攻堅又等不起。現代工業一片空白的佳縣將目光投向距離縣城40公里的黃沙地上,籌建榆佳工業園區。
這是佳縣發展的新起點,也讓脫貧攻堅有了可靠的工業支撐。
為入駐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讓工業園區吸引28家企業落戶,其中就有美國REC和中國電建集團兩家全球500強企業。
陜西有色天瑞公司生產的粒狀多晶硅、電子級多晶硅和高純硅烷氣成功填補了國內三項技術空白,于2017年11月順利投產。
項目全面投產后,年產值可達40億元,每年可為佳縣地方財政增加收入6000多萬元。
2019年,榆佳工業園產值預計達15億元,到“十三五”末,將形成100億元以上產值、千億元產業規模。
縣級財政有工業園支撐,群眾的“財政”從哪里來?
自脫貧攻堅開展以來,佳縣按照“長短結合、統籌推進”和“以長帶短、以短補長”的思路,力爭讓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至少有一個長短結合的產業增收項目。
在馬家溝村,發展手工掛面和紙箱產業,利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由農戶個體負責加工,合作社負責統一包裝及銷售,培訓村民53戶,帶動貧困戶35戶。
村集體保底收購,按照每斤6元的價格,低于6元的由村集體收購,高于6元的,可以向市場銷售。戶年均增收5萬元左右。
畫家劉文西曾經在馬家溝村寫生并題詞,馬家溝村就將題詞印在了掛面包裝箱上,借助名人效應,一箱10斤裝的掛面在網上可以賣到120元。
地處黃土高原腹地的馬家溝村,溝壑縱橫、梁峁交錯,距離國家4A級旅游景區白云山、黃河奇景香爐寺等知名景點均在40分鐘車程內,發展鄉村旅游優勢明顯。
劉文西曾經多次到馬家溝村來寫生,在他的帶動下,多位畫家在馬家溝村留下畫作100余幅,所有權歸屬村集體,價值大幾百萬上千萬元。
馬家溝村策劃一個寫生基地與旅游民宿合作的項目,通過爭取旅游資金蓋起場館,展出這100余幅真跡,吸引書畫家們寫生住宿,帶動民宿旅游發展。
全村正在流轉外出打工村民的空房,已經盤活閑置窯洞150多孔。按照每孔窯洞80元一晚的標準,每年接待4批次左右,帶動25戶貧困戶,戶均預計增收1萬多元。
脫貧攻堅就是戰場
不夠勇敢的“戰士”就靠邊站
身處脫貧攻堅一線,能否“舍得身子”成為佳縣考量干部的一條硬杠杠。
2018年9月,佳縣新提拔一批副科級干部,這60名新任職干部并沒有立刻享受到職級待遇,而是全部放在脫貧攻堅一線,開始一年的試用期,如果不完成脫貧攻堅考量任務,將不能兌現職級待遇。
2019年9月,保質保量完成脫貧攻堅的干部,通過單列考核正式轉正,享受應有待遇。
縣扶貧辦“90后”干部宋江慧就是其中一名,因為工作表現突出任副鎮長,享受副科級待遇。
縣上建立了脫貧攻堅優秀后備干部庫,干部提拔實行脫貧成效鑒定制度,擬提拔干部必須有扶貧工作經歷,對脫貧責任落實不到位等情形的,整改期間所涉部門人事調整方案一律緩議;對駐村達不到規定天數、工作表現較差等情形的擬提拔任用駐村干部和幫扶干部一律不予研究。
去年以來,在干部研判、考察中嚴格執行扶貧績效鑒定制,在脫貧一線鑒定為優秀和表現突出的233名干部優先提拔,30名第一書記、駐村隊員直接確定為年度考核優秀干部。
為了充分發揮“四支隊伍”在基層黨建和脫貧攻堅中的積極作用,縣委組織部在全縣“四支隊伍”中開展評星定級,每季度進行一次考核,一次被評為五星級駐村工作隊和優秀等次第一書記,該季度的生活補助按110%發放,如果連續四季評為五星級,將增加40%的獎勵,表現最優的一名第一書記2019年已經獲獎8000元。
那些四次被評為二星級以下的“四支隊伍”成員不但要扣發40%的生活補助,相關人員的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將直接確定為不稱職等次,副科級以上干部的直接免職處理,后備干部取消后備干部資格,3年內不得提拔使用,駐村工作隊派出單位的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將直接確定為不稱職等次。
解決干部上容易、下就難的問題,佳縣出臺一系列政策,把脫貧攻堅作為底線任務。“脫貧攻堅質量不達標就要被問責、被拿下”已成為佳縣干部的共識。
因鑒定為扶貧工作不力,1名鄉鎮書記被免職,6名干部暫緩研究,16名科級干部進行了崗位調整,10名干部進行了提醒談話,5名第一書記、4名駐村隊員召回原單位工作,3年內不得提拔重用。
“脫貧攻堅就是戰場,不舍得身子的‘戰士’就靠邊站。”說這話時,頭天剛剛做完腸息肉手術的佳縣縣委書記劉生勝,沒顧上休息一天,就進村檢查脫貧工作了。中午,回到縣委食堂,他點了一碗清湯掛面,一再叮囑不能放鹽、醋和辣椒。
按醫囑,他當天要靜養、吃流食的。
(當代陜西—陜西網 徐旻禾)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