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滿淑涵
“當你老了,頭發花白,睡意沉沉……”愛爾蘭詩人威廉·巴特勒·葉芝溫情詩意的背后,是擺在每個人當下或未來的問題——去哪兒養老?
居家養老誰來服務?社區養老如何鏈接服務資源?機構養老服務質量怎樣保證?醫養結合到底靠不靠譜?循著一連串思考,各種選擇的背后,是對養老服務供給的權衡取舍。
4月16日,省政協召開今年首場月度協商座談會,將聚焦點投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部分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基層代表圍繞主題紛紛建言,并與省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互動交流。
“我省老齡人口以每年3%左右的速度增長,呈現出基數大、增速快、高齡化、空巢化、多元化趨勢,這意味著養老需求激增,養老服務面臨更多機遇和挑戰。”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茍潤祥在介紹前期調研情況時,直面養老服務業當前形勢。
2019年9月,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組織部分政協委員赴福建、海南、廣東三省考察調研養老服務工作,借鑒各地好做法、好經驗。年底又在西安、渭南兩市開展專題調研,并廣開言路,向全省各級政協組織、廣大政協委員和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征集“金點子”。疫情期間,他們還通過履職通APP、微信公眾號和媒體平臺,以調研問卷形式多方征詢意見,以期增強協商建言的針對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養老服務工作綜合性強、涉及面廣、社會化程度高,涉及日常生活照料、醫療康復、健康管理、心理慰藉、文化教育、社會參與等多元化專業化服務內容。在月度協商座談會上,委員專家直擊“配套政策尚未落實”“服務設施建設還不達標”“市場化水平較低”“養老照護人才缺口較大”等掣肘“頑疾”,直面問題,“辣味”十足。
“我省城市社區中,建成養老服務站的僅占36.33%。從西安市來看,還有38.5%的社區養老服務站建設面積不達標。”省政協委員、西安市政協副主席李改草指出,目前我省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標準化建設任務十分艱巨。
“既有公寓化的集中供養,也有庭院式、單元式的居家養老,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老人,將公共服務與私密生活有機融合……”省民建理論與文化委員會委員、延安市政協委員王延雄描繪的康養生活綜合體,既是老年人的“精神家園”“生活樂園”“情感驛站”,又是他們發揮正能量的“余熱熔爐”。他認為,可通過打造康養生活綜合體示范園,探索養老新模式,滿足個性化、細分化的養老服務需求。
健全完善養老服務體系,農村不能成為被遺落的一隅。省政協常委、渭南市政協副主席張開調研發現,缺乏醫療設施和醫護人員是目前農村養老院和幸福院面臨的主要困境,“有的機構只能提供飲食起居照料服務,一旦遇到緊急狀況就無法及時處理”。
“政府部門提出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新建小區配件養老服務設施有什么標準?對于原本就空間逼仄的老舊小區,如何配套?”全國政協委員、省民盟副主委、西安立豐企業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顏明現場向民政部門發問。
“目前我們推廣西安市‘15分鐘服務圈’的做法,重點推進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建設,實現‘一院一站一中心’建設目標。”省民政廳廳長郭社榮回應道。
據介紹,“一院”即社區小型養老院,“一站”是指養老服務站點,“一中心”則是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西安市的區縣級中心敬老院要求具備200張以上養老床位,街道級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場地面積需達到750平方米以上,“社區可根據實際情況籌建養老服務設施。”
省政協常委、中陜核工業集團公司董事長張斌成更關注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精準化服務如何實現這一問題。“目前,醫養資源供需矛盾突出,大型醫療機構沒有精力涉足養老,小醫院又沒有動力,專業老年康復與護理機構偏少。”他建議,緩解這方面矛盾還需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銜接機制。
“隨著老年人口基數增大,慢病化、失能化、失智化特殊困難老年群體照護問題愈加突出。”省衛健委副主任藺全鎖表示,下一步將統籌醫療資源布局,強化老年護理工作,發揮基層醫療組織作用,為高齡、失能老人提供上門巡診、家庭病床等服務,提升醫養結合服務水平。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