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熔煉、鑄造、空壓等工藝處理,一塊塊鋁碳化硅基板從生產線分流到檢測室,各項“體檢”合格后,被應用到中國中車、中航科工等國家重大科技項目中。
2015年,鎮安明科電子材料有限公司入駐鎮安縣云蓋寺鎮中小企業孵化園,主要從事第三代微電子封裝材料——鋁碳化硅金屬基復合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經過五年多的積累和發展,這家年輕企業已收獲頗高市場認可度:產能實現翻番,核心技術持續提升,強鏈延鏈補鏈的“鏈”式效應愈發凸顯,吸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陸續落戶園區。
3月24日至25日,圍繞“以產業園區為抓手,大力發展縣域經濟”議題,省政協經濟委員會聯合省民盟在商洛市鎮安縣、柞水縣開展專題調研,明科電子亮眼成績單令調研組成員嘖嘖稱贊。“初級材料如何保障供應?”“技術支撐有沒有后發動力?”走訪調研中,大家不時關切詢問。
立足地方實際
聚焦綠色發展
“要素向園區集中,園區向城鎮靠近”,秉持這樣的發展思路,目前,鎮安縣已基本建成綠色食品、新型材料、清潔能源、電子科技四大產業集群。據鎮安縣副縣長王慶水介紹,縣內有80%以上規模工業企業分布各大園區,去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06.5億元。此外,香椿、木耳、核桃、板栗等7個產品入選全國名特優新產品名錄,物流園區、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也加速發展。
今年3月初,《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發布,其中明確“一市一策”,引導和支持差異化發展。對商洛而言,融入西安都市圈發展格局,發展生態產業和綠色循環新材料,做強大秦嶺旅游目的地,打造氣候康養示范城市,成為未來五年甚至更長時間內的奮進方向。
“商山洛水、山清水秀。”回味每次來商洛的體驗,省政協委員、咸陽市政協副主席王江首先加足“印象分”。她說,依托自然資源稟賦,商洛踐行“兩山”理論,打出了綠色發展牌。“下一步還可以考慮在中草藥研學科普、休閑旅游度假等產業板塊進行延展,讓特色更特、長板更長、優勢更優。”
發展特色產業
開拓移民搬遷致富路
在柞水縣小嶺工業區寧商外貿服飾產業園,工人們正在加緊趕制一批嬰兒爬爬服。建成投產兩年多來,這家全縣最大的移民搬遷產業園為貧困群眾提供了家門口的就業崗位,保障了看得見的增收途徑。
省政協委員、省高速公路建設集團原董事長靳宏利認為,縣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載體,讓移民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首先要因地制宜優選項目,完善資源要素配置和專業人才培養機制。此外,還應引進帶動效果好、安置就業崗位多、經濟效益可觀的龍頭企業。“目前,縣域產業園區大多為勞動密集型企業,研發能力和銷售水平還有待提高,要通過政府發揮主導作用,企業進行市場化運行逐漸延伸產業鏈,提高經濟效益。”
找痛點 補短板
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新發展格局中,縣域始終是強力支撐、堅實底盤。縣域穩則大局穩,縣域活則全盤活。
綜觀縣域經濟發展脈絡,商洛市副市長劉偉直陳“痛點”“堵點”問題。他說,由于商洛全域處于秦嶺腹地,5個縣被列入國家和省級重點生態功能區,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協調壓力較大。同時,縣域擔保公司和小貸公司實力較弱,過橋資金不足,企業融資難問題成為制約發展的主要瓶頸。
地方金融機構如何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省政協委員、中國農業銀行陜西省分行原巡視員王偉建議,加強溝通很有必要。“比如,地方政府可以經常與金融機構溝通,對接項目、暢通信息,縣域引進的子公司要與母公司溝通,爭取資金支持。”
邊看邊問,邊聽邊記,有關縣域經濟發展的新思路在調研路上涌動。
省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姚炬認為,壯大縣域經濟要樹立品牌意識,從農產品加工到工業制造,將嚴格質量標準貫穿生產全過程。“我們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探索數字經濟發展模式,把科技創新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他建議,當前,應緊抓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實施機遇,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降低土地使用稅等級稅額,加大房產稅減免力度,調整優化財政管理體制,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吸引更多投資者流入縣域、扎根縣域,融入縣域產業鏈集群,帶動特色產業鏈發展。
各界導報記者 滿淑涵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