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崗用手里的柴刀砍去蒼耳崖附近的雜草
□ 記者 李榮 文/圖
“收拾好了吧,咱們要出發了!”3月4日清晨,在漢中市洋縣陜西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杉樹坪保護站,伴著天邊露出的一抹白,44歲的護林員王軍崗和同伴簡單吃過早飯,一身迷彩服,右臂佩戴防火袖章,手拿柴刀,背著水壺和干糧,便開始了一天的巡山工作。
王軍崗是陜西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一名護林員,2003年來到杉樹坪保護站。19年間,他的足跡遍布林區每一道山梁和每一條溪谷,在他和同伴們的守護下,林區的樹木越發茂密,森林覆蓋率逐年上升。
“現在是春季,屬于火災高發季節,一點也馬虎不得。”記者跟著王軍崗的腳步,順著一條羊腸小道穿過茂密的竹林,來到了蒼耳崖。一路上,撲面而來的冷空氣裹著絲絲寒意,積雪未消,腳下極易打滑。
“這里還好點,積雪基本都化了,再往山里走,雪都能沒過腳踝。”保護站的巡山工作,基本全靠兩條腿,保護站平時由兩名巡護員分開巡山,管護范圍6000多公頃,每天每人巡護公里數10公里。
雖然終日與山水相伴,但在野外巡護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樣詩意。巡護員長年累月在山林巡防,緊盯山火,檢查林木病蟲害、勸導帶火種的游客、為村民宣講環保知識等。
“進入林區,防火第一。”王軍崗說,護林員的職責就是保護森林資源,若是發現違法情況,要及時向上級匯報。多年來,王軍崗和同伴們翻山越嶺、披荊斬棘,走遍了保護區的每寸林地,熟知林區里的每一個物種,甚至能根據動物的糞便判斷動物的年齡、習性等。
巡山途中,路邊發現了多處大熊貓和羚牛的糞便。王軍崗拾起一塊大熊貓糞便說,熊貓的糞便里隱藏著許多信息密碼,根據糞便可以讀出大熊貓的身體數據和健康狀況。冬天,由于山里食物匱乏,熊貓和羚牛等野生動物就會下山到低海拔地區覓食。
近年來,隨著森林保護宣傳力度加大,全民保護林區意識逐漸增強,很少有人破壞森林和帶火進山,山里的生態環境也越來越好了。在王軍崗的精心管護下,他的責任區從未發生過重大森林火災事故。
堅守19個春秋,只為心中那片綠色。19年來,陪伴王軍崗的只有那把一直不離身的柴刀和大山深處的那抹綠。
王軍崗說,一年中他最喜歡春天。在他眼里,春天樹木發芽、百花盛開,林區一片生機盎然,充滿了新的希望。
“累了就坐在石頭上歇歇,餓了就吃點干糧,渴了就喝口山泉水。”想起剛來林區工作時的情景,王軍崗說,當時的條件很艱苦,宿舍是簡易板房,進山巡護時也沒有帳篷和先進的電子設備,巡山只能靠手機聯絡,但山里基本沒有信號,往往一整天都聯系不到人。雖然吃了不少苦,但看著現在林區生態越來越好,這些都不算啥了。
巡山過程中,除了山路崎嶇不好走,王軍崗還要防備各種蟲子叮咬,日常巡山有時也蘊藏著未知的危險,尤其是冬天,森林中食物匱乏,野生動物活動范圍擴大,護林員很容易遇上野生動物。
“巡山中,最常見的就是遇上蛇和野豬,被樹枝戳傷也是常事。”王軍崗的臉、手臂和腳上都留有傷痕。他說,有時巡護路程遠,需要走夜路,經常會遇到一些野生動物,但只要不靠近它們,不觸犯動物的領地,也是安全的。
近年來,政府不斷加大對森林的管護力度,村民的生態保護意識也在不斷增強,亂砍亂伐現象少了很多,王軍崗和同伴們在日常巡護中也很少發現這類不法行為。
幽長的山路看不到盡頭,路邊的積雪也成了冰凌,王軍崗艱難地走在雪地上,時不時地用手里的柴刀撥開擋在路上的樹枝。
19年間,歲月染白了王軍崗的鬢發、壓彎了他的腰,但他守護的山林卻愈加蒼翠挺拔、綠意盎然。
“親戚們都勸我別干護林員了,又苦又累,也掙不了幾個錢,可我并不覺得苦,我的愿望就是把這片綠水青山守護好。”看著眼前慢慢蘇醒的山林,王軍崗說,護林員雖然辛苦,但這個工作總得有人干,既然選擇了這一行,就要全力干好。
像王軍崗這樣的護林員在我省有6萬余名,他們是森林草原防火、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動植物保護、生態風險防范的預警者和吹哨人,也是向自然生態違法行為說“不”的較真人,他們用自己的辛勞守護著大山的一草一木。
四季交替,日夜更迭。目前,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形勢,王軍崗和全省護林員一起奔走在防控一線,開展巡護巡查預警,倡導拒食野生動物,把生態哨兵作用提升到全新高度。
夜幕降臨,山林逐漸被黑夜侵蝕。昏黃的燈光從杉樹坪保護站的窗戶朦朧透出,這是大山里最溫暖的一束光。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